初中生物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初中生物 >

坚持与希望
2022-11-30  作者:mjs3czsw  浏览:
坚持与希望

11.19-20常州学习有感  王小娟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不是因为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有希望。1119-20日两天,根据泰兴市教育局安排,各名师工作室分批次外出学习。本次我们外出学习的地点是常州,两天的时间,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很累、很苦,收获却也是满满的,沿着别人走过的成功的路,思索自己的专业道路,总会给自己一些启发的。

抵达常州时,刚刚九点,我们一行人直奔常州湖塘实验中学,这是一所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却不小,而且学校极具特色。我们在接待的老师引领下,先参观了学校的科技展览馆,在展览馆里,参观的老师们兴致勃勃的看着、体验着,不禁想到,我们都如此乐此不疲的体验着,对于来参观的学生们而言,岂不是更加欣喜?湖塘实验学校的教学楼之间还有人工智能教室、数学实验室、创客教室等功能性教室,让上课的老师和学生们随时能够到功能教室上课与体验。后来我们在会议室听取张校长介绍湖塘实验学校的概况,很喜欢学校的一个理念: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做事。是啊,教师是一所学校兴衰的灵魂,把教师培养好,不正是学校的任务之一吗?

下午在湖塘实验学校,各工作室分别进行活动,我们和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邰玉韦老师对接,邰老师为我们做了《教育追求:用生命善待生命,在教学实践中追寻和表达生命的更大价值》讲座。毕竟是专业方面的“大家”,我从邰老师的讲座中,深刻的理解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教学”内容;我在邰老师介绍他们工作室中成员的课堂案例中看到了老师们的努力奋斗与思维碰撞,如看到学生们制作的功能性模型——血液循环路径;我在邰老师的介绍中,看到了每一位成功的人后面付出的努力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有时候,同样的几个字,“大家”从中看到的东西很多,而我看到的就是那几个字。比如今年4月刚出的《义务教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看到的就是这么几个字,而邰老师看到的就是“关键能力,不仅包含实验能力,还有模型建构能力,还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她的工作室成员进行不断的研究。仅这一点就是我目前望尘莫及的地方。但努力永远不晚,这并不妨碍我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深度,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受欢迎,让自己的专业更加精进,让自己也开始专业的研究。

第二天的活动,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全程在酒店的二楼师源厅听专家报告。上午我们听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韩志祥教授的《双减背景下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韩教授的讲座出发点是我国关于中小学的减负历史进程,看着那一个个文件的呈现,最早的一份居然是1955年就开始的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韩教授在讲座过程中,问了一句:核心素养有几位一线教师能讲清楚。当时我坐在台下,也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发现自己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的,我想唯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吧!下午是张祖润为参会老师们做了《从孕育到蝶变,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张教授从自身的发展开始,细说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而这个讲座中,最能打动我的就是张教授关于听课·评课的着眼点,关于听课·评课我一直有困惑,很多时候听了之后的评课总有一些意犹未尽之感,从张教授的讲座中我知道评课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看老师、看环节、看学生。

两天的培训,虽然有些累,但收获颇丰,让我忘却了过程的痛苦。如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研究中能有所进益,那么我想这次的培训就算是圆满了吧。从这些成功的人走过的路不难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特质:做事全力以赴;做事做到极致;不断积蓄、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终会抵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