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初中生物 >

河失送教兼研修心得(顾红霞)
2023-11-29  作者:mjs3czsw  浏览:
泰兴市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第12次集中研修心得

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顾红霞

 

20231123日下午,工作室成员齐聚河失初级中学,开展泰兴市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西城初中张悦老师、实验初中周萍老师同课异构,

为大家展示了生动有趣的七年级生物课堂。课题内容为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5章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两部分。其中有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的还有一些难度。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教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这部分知识,并突出了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概念及原理。由于插图的文字注释极其精炼,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地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却可能给部分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教材在“信息库”中安排了“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的描述,这是对消化系统某些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获取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所以,这一节的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讲解和拓展。其中消化系统和小肠结构与功能是教学重点,可为本节第2课时“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学习奠定基础。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很多亮点,力求通过图文资料阅读、实验活动探究、学生讨论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实现“体验积极学习的快乐”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积极思考,又可呈现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消化系统的构成在一问一答中得以掌握。在“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时,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从观察、自学、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获取知识,较自然地将难点突破。在探讨、交流和总结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帮助、指导,评价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另外,还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要求学生进行解释与评价,实现认知上的突破,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意识到要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想说3点。首先,注重学生的体验。张悦老师用自带的馒头请学生慢慢品尝,在品尝后由学生立即描述自己的体验。周萍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建构和习得知识,感受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其次,注重基于证据的生成而不是灌输。张悦老师课堂教学中所有重要结论都是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之上,例如,“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器官”的观点,张老师就是先将小肠与其它消化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相关结论。再次,教学手段多样化。实验、视频、图片、实物演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如边学习边分组完成消化系统的拼图,降低学习的难度;学生通过拼图过程知晓各器官的位置、名称,实现消化系统组成的初步建构。没有那一节课会完美无缺,两节课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提到糖类需要消化,是所有糖类都需要消化吗,如单糖。

很开心这次又领到了两本生物相关的书,它们将陪伴我充实与忙碌并存,学习与成长并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