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政治 >

朱秀锋:也谈读书
2022-03-21  作者:mjs3gzzz  浏览:

泰兴市第三届高中政治名教师工作室

讲 座

 也 谈 读 书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朱秀锋

一、读书有何用?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北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传世名句,一个“自”字,强调了高雅不凡的气质源于书香熏染。“气”不仅指读书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是指在面对人生失意和窘迫时所表现出的豁达态度。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北宋诗人黄庭坚则从反面加以论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阐述读书与人的性格气质的关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二、读书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末民初)王国维《人间词话》

1. 读书登高望远,瞻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要有“望尽天涯路”,志存高远的追求,要耐得住寂寞“西风凋碧树”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

2.读书要勤奋,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 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

3.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取得最后的成功

三、读书是教师应该秉持的一种态度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有一个人说,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个问题的专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多地摄取知识,完满自己的人生。

1.挤。要善于利用闲暇、零碎的时间读书

2.钻。要肯下功夫,“读书百遍,词义自见”

3.要韧。坚持不懈,这样才能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

四、读书要成为我们一种生活方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说苑·建本》

1.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当抓紧时间读书

2.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

3.老年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应该在读书中感悟人生态度,乐而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