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政治 >

朱秀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2022-03-25  作者:mjs3gzzz  浏览: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朱秀锋

【摘要】文化就是人类群体创造的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学习文化就是人们围绕着学习而长期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态度、价值观念、习惯、规范、方式、表现以及效果的总和。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群体意识的体现。学习文化具有独特性、创新性、人本性和协同性特征。学习文化一旦产生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调适和辐射功能。

【关键词】学生发展  学习文化  内涵  特征
 
一、关于文化



一碗白开水没有任何味道,抓一把盐“化”入其中,这碗白开水就有了营养和味道了。盐“化”入白开水以后,改变了这碗水内在环境的因素,这就叫“化境”

 

 

文字本身就是表达天、地、人等万事万物的“名”。文字承载的道和理是文字符号的意义——文以载道。当文字承载的道理融入人的思想,演化成人的精神内涵的时候,这就是文以“化境”的作用,统称“文化”。

1. 人们已然形成的食、思、做、乐等等的内在习惯方式。马克思曾指出过,“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关于自己依靠自己本身的诞生、关于自己的产生过程的显而易见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1]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人最高贵的,就是使自己成为人。”这就是“人化”本质的“文化”。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离畜生越远的东西就越“文化”。这种“文化”可最高概括为,人们已然形成的食、思、做、乐等等的内在习惯方式。或更理论化地表述为“人们(个人和群体)积淀在自身心理、意识及各类行为中的人化状态和内在活动模式”。
2.现行的“文化”一词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作为知识的文化如“学文化”、“文化课”等。这恐怕是“文化”的最通俗、最表层的含义。作为“知识”的文化,实际指的是对“人化”产品的继承、吸收。
作为“物质、精神产品总和”的文化,如玛雅文化,仅指的是“人化”的外在体现物。
作为“社会习惯、风俗”的文化,如饮食文化,指的仅是人们日常生活方面。
作为“教化”的文化,如传教等,指的是促使“人化”的社会手段、途径。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如文艺、理论等,指的又是人们娱乐、主观思想方面等等。

综上所说,文化就是人类群体创造的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二、关于学习文化

1.什么是学习文化。

学习文化就是人们围绕着学习而长期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态度、价值观念、习惯、规范、方式、表现以及效果的总和。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群体意识的体现。

学习文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人们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人们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

价值观念:人们对学习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观念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习规范: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学习规定。是一种对人们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行为的约束力量。

学习表现即学风。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人们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

学习成果:通过学习活动和行为取得的有效成果。可以说物态的成果也可是精神的成果。

 

2.学习文化的分类

 

 

 

从行为主体或区域范围上看,可以是国家或社会层面的、企业层面的、学校层面的。例如:英国人读报纸的勤奋程度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之最。每天清晨,乘坐伦敦地铁去远处上班的一些人会专心翻阅伦敦当天的各大报纸。在行人眼里,这无疑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房地产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万科认为,人才是万科的资本,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环境,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为此,他们极力倡导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从企业层面的学习文化的具体表现。

 

 

我们认为,本次论坛的主题更多地应该定位在学校层面甚至是班级层面的学习文化。

从内容上看有物质层面的,如图书馆、阅览室、黑板报、文化长廊、文化活动及设施;精神层面的,如师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心理、态度、习惯、方式和学习氛围等;制度层面的,例如学习规范,各类文化活动的规定。

从模式上说有显形的与隐形的。如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班级的课堂文化、师生对待学习的行为方式可以称之为显性的学习文化,那种隐含在师生自我意识中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学习氛围、班风学风则可以成为隐形的学习文化。

3.学习文化的特征

1独特性

世界因万事万物不同而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因为独特而彰显魅力,一所学校因为独特才更具品味。学习文化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各个学校的文化传统、管理特色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就班级层面而言,几十个不同个性的学生组成的班集体,其学习文化也应该彰显其独特性。在学校整体学习文化建设的统领下,各位老师、各班级可以在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学习目标的确定以及达成目标途径上有所不同。

2创新性

学习文化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它体现的是学校师生对待学习的精神面貌。它既要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本学校优良的文化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从而使之具有独特的持久的历史效应。学习文化要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习文化的创新性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中精华二是继承学校的文化传统三是探索适合学校、班级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文化建设途径。四是要借鉴外来的先进的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3)人本性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学习文化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也必须紧扣这一根本问题,偏离了这个方向,忽视学生的发展,学习文化建设可能都是无效或负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文化建设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要促进学生发展有两个基本的维度。第一个维度是要保证 “一般发展与特色发展”相得益彰。第二个维度是要推动“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均衡协调。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培育学生在道德、智慧、体质、审美和交往等方面共性的、普遍的素养,又要鼓励、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展他们个体的核心素养,同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创设公平的环境,引领学生“集体行走”,不让学生掉队。

4协同性

学习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应该包括围绕学习制定的制度、规范,开展的活动,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氛围环境和行为方式等多种形态,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等各个方面,必须调动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班级、全体师生等多种力量共同培育和形成。师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从学习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上看,学习文化的建设要引导师生把个人发展融于整个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之中追求学校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最终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协同发展,

4、学习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学习文化建设对师生起引导作用学习文化是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精神、团体意识、集体形象、制度规范,其核心是精神和价值观。学习文化的导向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念的指导;二是发展目标的指引;三是行为规范的约束

2凝聚功能

学习文化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从而在学校、教师、班级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互信的学习气氛,它强化了团体意识,这时,学习文化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使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也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师生把学校、班级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调一致形成统一这时"校兴我荣班衰我耻"成为师生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校爱班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3激励功能

学习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培养发展的共同成果和集体智慧结晶。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健康和谐的习惯方式,正确、共同的价值观念有着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它能够满足师生的精神需要,调动师生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师生在学习文化感召下取得成功时,更会让他们由衷的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及安全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学校、班级的荣誉和形象

4)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在学校、教师和班级群体里,只有价值观念一致,才有态度与行为的协调,才会有共同的学习生活。任何群体中的人们在价值观上都会有差异,但经由统一文化的熏陶,必然会在群体生活的基本方面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学习文化就是如此。学校各职能科室、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富有约束力和影响力的学习文化有利于我们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学习文化这种调适会使得在学校、教师和班级群体里形成普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5)辐射功能

学习文化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公众形象、公众舆论和美誉度。它不仅在学校内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也能通过媒体传播公共活动等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优秀的学习文化成果向社会辐射对提升学校办学品味,扩大学校知名度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学习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本质和学习方法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期望,对师生作用的认识以及这些观念态度和认识在教学上的反映”。[2]学习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培养发展的,一所新学校可以迅速得以建造,但是学校的学习文化不会因为学校的建造而随之产生。构建和谐的学习文化需要学校、教师、社会等整体环境的营造和和谐课堂氛围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巴黎手稿》

 

 

[2]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外语界,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