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工作室

工作室成员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幼儿教育 >

数学教育质量提升专题研讨会学习心得
2023-05-10  作者:陈倩  浏览:
向优者靠拢 助自我突破

——数学教育质量提升专题研讨会学习心得

泰兴市宣堡镇中心幼儿园   陈倩

人间芳菲四月天,2023年4月19日,在泰兴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彩霞园长的带领下,我们怀揣着教育之梦走进南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评估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的专题研讨会,共赴一场交流盛宴。

 本次培训我们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教授、香港教育大学孙瑾教授、浙江省特级教师卞娟娟、上海特级教师陈青教师,围绕着“基于游戏,聚焦经验,科学拖底”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游戏材料体验等形式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提升专题研讨会。

本次学习中我张俊老师的专题讲座《基于区域游戏的个别化数学教育模式》让我深刻意识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意义。张老师首先从一线教师面临的数学教育实践困惑引入,带领大家共同反思主题活动中学科性如何体现、集体教学能否实现面向全体、区域游戏存在内容随意和指导不力等问题。随后,张老师概括和分析了幼儿数学学习4句16字的基本特点(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巩固练习、实际应用),强调要关注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和个别化教育。在此基础上,张老师还带领大家重新审视了区域游戏在学习方式、学习情境、学习路径方面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本园实践探索经验梳理了数学区游戏开展的原则、游戏指导的策略要点,呼吁将区域游戏与集体教学、主题学习、日常生活、游戏应用、家园共育建立联通或互补的关系,倡导从模式构建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如何基于区域游戏开展个别化数学教育。

本次学习给我的一些感受:

1.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在游戏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来实现知识建构的。材料会影响幼儿的行为,老师通过在活动区投放赋予不同学习要求的材料,引导幼儿从事某一特定的活动,以便实现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体现。而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材料,决定材料的玩法,以实现在不同水平上的个性发展。

2.探究式材料能引发幼儿想摸一摸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当幼儿发现了所不知道的现象时,会很激动并产生要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愿望。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引起认知冲突,并通过探索逐渐接近准确的知识。探索式的材料价值在于分解知识点的难度,让幼儿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在适宜的挑战中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

3.数学活动区是引发幼儿持续发现和探索行为的充满乐趣的地方。不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场地,也不是幼儿完成操作作业的区域。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数学活动区活动是幼儿自主下的个别化学习,是幼儿通过发现、感知、从而实行的过程性游戏化学习。像单纯的分类、计算是个别化的知识学习与巩固,不是游戏。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乐趣是游戏必须具备的品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够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我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游戏能反映并巩固幼儿的发展,因为游戏中有大量的自发性的练习性行为;游戏能促动幼儿的发展,因为游戏中有大量的幼儿自发的探索性行为。幼儿不受游戏材料玩法的控制,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结合《指南》当中的经验,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使幼儿可以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速度、活动时间的氛围;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指建立一种没有批评、指责,种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赞扬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才能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次培训活动让我对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数学游戏有效支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引发大家对今后数学区游戏材料投放与运用的深度思考,让数学游戏材料更具科学性、适宜性、趣味性、开放性,满足幼儿数学学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