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

线上研讨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语文 >

《为深度学习而教》读书心得(朱莹)
2024-02-29  作者:mjs3xxyw  浏览:
《为深度学习而教》读书心得

朱莹

在深度教学的背景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阅读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在思维深刻性的主导下,我们以不同年级的不同课例为纲,再根据单元、学期、年段的目标,结合学情,探究出相对操作性强、应用实施灵活的教学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深入挖掘适合中高年级阅读的教学方法,挖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适合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深刻性,提升培养思维品质的灵活性,继而深化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深度,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学法即是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个明确的方法指导,使教师更好地理解生本理念下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扶手”,使他们的自主是有方法可循的自主,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胡乱自主”,使他们能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习得知识与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遵循语文的自然之道即顺应本性(继承),张扬个性(创新)。顺应本性是指顺应儿童的本性,顺应语文的本性,顺应学习的本性。张扬个性“个性”体现在有独特风味的语文,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更高问题走出课堂”。培养有独特品质的儿童,表现在儿童“善问 善研”。理念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会学”教法核心是“先学后教”学法核心是“自主研习”评价核心是“以学评教”。

自问与助问,聚焦支点问题

自问与助问就是师生依据学生的问题整合、优化生成课堂对话的话题。自问是指学生能够带着自己在自主探究时的所获,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思维相互碰撞,解决部分在自主探究时提出的疑问。将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等待进一步探究。学生再次走进学习内容,有什么新的疑问和新的发现,从学生的问题中生成话题,组织课堂教学。助问是指教师提前收集学生的自主学习单,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也就是明确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进行交流的平台,汇报自主学习所得。运用课题、教学情境等再次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

此环节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交流所得,催生新的问题;二是整合问题;三是生成课堂对话的话题。

以教学《高尔基和他儿子》为例,在教学前,通过梳理学生的自主学习单,筛选出两个有普遍性的问题:①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种花的?②高尔基的儿子为什么要种花? 在自主学习时,学生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一定的思考。通过课堂交流,思维碰撞。学生不但能够解决提出的疑问,更能够通过进一步点拨抓住“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语体会到高尔基儿子种花的种类繁多以及种花的用心。随之,学生产生了新的疑问:①为什么高尔基在休养时,儿子来探望他要种花呢?②为什么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呢?③第四、五自然段中为什么要写高尔基儿子种的鲜花?

自研与助研,深入学问研究

自研助研环节以探究问题的结果为纵线,以字、词、句、篇、语言习得为纬线,以丰富的情感为融合剂生:阅读课本,分析问题,思考解疑。自研指学生围绕对话的主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文本,研读文本。研习目的:理解内容 习得语言 释疑解难 生成问题。研习内容含文本内容和言语表达(字词句篇);研习方法:有自研(普适性问题)有合作研 (深度问题);研习的共同体: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研习形式有:读、划、思、注等语文学习方式,总之要以语文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助研指教师为学生创设研习情境,围绕对话主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精选的内容、揭示言语的秘密、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共同体,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追寻问题的答案,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生成问点,催生更深层次的问题。

以教学《高尔基和他儿子》为例,在萌生了新的问题后,首先指导学生围绕对话的主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文本,研读文本。出示任务: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走进文本。你读懂什么就批注在段落旁,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就多写一点。在学生充分思考后,通过一系列追问“挤压”学生的思维。以如下教学环节为例:

出示句子: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师:谁来读这个句子?(你读的真好,真有感情!)

师:这段朗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听到了什么?闻到呢?。

1:我看到了花儿随风摆动,蝴蝶翩翩起舞。

2:我仿佛闻到了花儿的芳香,听到了悦耳的鸟鸣。

师: 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一起来到这片芳草地,欣赏遍地的鲜花。齐读这句话。

师:欣赏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愉快(开心、愉悦)

师:高尔基的心情怎样呢?

生:高尔基坐在院子里…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出示句子)

师:为什么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呢?

生:因为盛开的花朵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师:说不出的高兴指的是什么?

生:是因为高尔基由鲜花想到了儿子。

师:此时他心情怎样?

1:喜悦

2:自豪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自豪?

生: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这句话使用了感叹句,我体会到了高尔基的自豪。

师:高尔基是因为肺病到意大利疗养的,当他欣赏着美景时,他的心情是多么舒畅,这对他的病情是有利的,那么儿子给予高尔基的仅仅是鲜花和美景吗?

生:不是,还有愉快的心情。

生:还有浓浓的爱对父亲的孝顺和关怀。

师:为什么高尔基在休养时,儿子来探望他要种花呢?

生:因为花美、花香、花多,爸爸看着它,欣赏它,心情会愉快,空气也很新鲜。

2花可以带给爸爸愉快花还可以让爸爸想起儿子。

3种花表达了儿子一片爱父之心,所以要种花。

师:是啊,表达爱的方式是多样的,儿子用栽花来表达对父亲的爱,期望父亲早日康复,希望花儿陪伴着父亲。

师:那么第四、五自然段中为什么要写高尔基儿子种的鲜花?

1:写花是为了突出花的美丽,也就可以看出儿子对爸爸的爱。

2高尔基看到鲜花就会想到儿子,感受到儿子的爱心,也可以看出爸爸的自豪、高兴

师:是啊,儿子用栽花来表达对父亲的爱,希望花儿陪伴着父亲,期望父亲早日康复。父亲由花想到了儿子,寄托了无尽的思念。在父亲眼中儿子永远是可爱的,与其说父亲在赏花不如说父亲在赏儿。

自创与助创,领悟深刻道理

自创与助创就是学生能够依据文本内容,文本表达形式,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活动、研究专题、迁移拓展等内容,通过具有创新价值的练习,训练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发展自我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为培养自我的创新思维开辟广阔的天地。教师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创新,让学生将文本学习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总结,加深理解,求异创新;为学生提供能够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在画中创,写中创,演中创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努力创新。

以教学《高尔基和他儿子》为例,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文传达的道理,设计了如下问题:儿子看完信,深有感触他。没有想到,自己在院子里种了几株花就会给父亲,给岛上人带来无尽的快乐,也想到了自己平时做的一些“给予”别人的事情。何不再告诉父亲一件事情,让他高兴高兴,说不定身体康复的更快些。请你就当一次高尔基的儿子,为疼爱自己的父亲写一封回信。此环节讲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配乐写回信的方式把本节课学到的道理融入写作之中。然后,通过组间交流、全班汇报的方式,激发思维的碰撞。

四、自疑和助疑,走出固定课堂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而不关注问题是否得到实际的解决,忽略课堂延续到课后的实际成效。对于学生来说,新式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侧重学生能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是追求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体现“大语文”教学观。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这是深度学习得以实现的一种体现。以教学《高尔基和他儿子》为例,在课堂的结尾启发学生再度质疑:“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解决了很多疑惑,还懂得了一个大道理---”永远比“拿”愉快。不得不说,同学们很会提问,很会学习。课文学完了,你还有哪些新疑惑?把你的新疑惑写在自主学习单上,看看谁最会思考。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疑惑走出课堂,继续自主学习,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在阅读中教师的恰当启发,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以关键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以自我内发动力,替代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问自疑,从根本上让学生去深度学习,深度阅读,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充分发掘学习的潜力。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动探索者,以自问和助问,以自研到助研,以自创到助创,到最后的自疑到助疑,深度循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阅读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