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语文 >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朱莹)
2024-02-29  作者:mjs3xxyw  浏览: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

朱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阅读,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提出“阅读任务群”的概念,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统编版教材在五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安排了“四大名著”单元和“外国名著”单元,整个单元学习文学作品选文的设置提高了学生整本阅读的地位。

在实际阅读中,整本书阅读零散、重导读、轻过程,常常呈现出无趣味、无动力、无活力的样貌。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需要以驱动性的阅读作业任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不断收获,持续阅读期待。根据现代技术的进步,“人人通空间”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就基于“人人通空间”的整本书阅读驱动性作业,谈一些做法:

一、持续阅读长度:以“人人通空间”课前导学作业为依托

阅读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利用“人人通空间”设计导读性的阅读作业,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整体思维观全书,知来龙去脉,明人物关系,理情节的逻辑关系,从而逐步提升比较、归纳、分析、概括、评价、创造等思维能力。

(一)依托“人人通空间”,以卡片式作业导学激趣

阅读作为一个长期的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良好的开端。“人人通空间”有课前导学作业专栏,在这个专栏给学生布置图卡式作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的人物卡片:

以这样简单的人物卡片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制作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简介卡片,并且上传到人人通的课前导学作业栏中,借助人人通空间这个媒介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极大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阅读下去的意愿。

(二)依托“人人通空间”,以预测式作业导学驱动

预测是阅读的一种策略,将预测式作业放到人人通空间的课前导学作业部分,给学生阅读的期待,以期待化作阅读内驱力,提高阅读兴趣。

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章节标题都非常有吸引力,引人遐想,但是又不完全透露故事的内容,因此可以根据在人人通空间的课前导学作业布置任务:根据目录标题进行推测内容,并且验证自己的猜测,列举如图:

以这样一种带着验证猜测目的的导学作业,由任务变成隐形内驱力,让阅读兴趣持续,阅读变得更持久。

(三)依托“人人通空间”,以图表式作业导学梳理

阅读离不开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而整部阅读作品是比较长的,人物繁多,关系复杂,学生容易陷入读了后面就忘了前面是谁的尴尬境地,导致没有阅读下去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设计多种人物图表导读作业,分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补充、总结,保持阅读的期待。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以汤姆为中心,设置图表人物关系图:

这样一个图表作为人人通空间的导学作业之一,让学生找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将勾连书中的重要人物,在勾连的过程中,对整本书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人物联系阅读不断增强阅读的长度。

二、增加阅读厚度:以“人人通空间”课后练习作业为思辨

“人人通空间”中的课后练习作业作为线上阅读的中期作业,是学生对名著名篇进行品味性精读是阅读中的关键步骤。经典著作中,一些精髓的部分是需要阅读者进行深度思辨和层层探究的,以便看到文本的内核,真正实现高效阅读,增强阅读厚度,实现深度阅读。

(一)利用“人人通空间”以批注式作业促思考

1.感想式批注作业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过人人通空间发布批注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完成自己的阅读批注,通过“人人通空间”汇集同学们的批注,形成对阅读作品的一个整体的,兼容并包的思考。

2.质疑式批注作业

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完全详尽的了解作品的方方面面,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就是学生的思考过程,是将作品读深的一个过程,通过“人人通空间”的质疑式批注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与思考,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有胆怯退缩的时候,胆怯退缩的汤姆是不是不具备冒险精神?通过对学生质疑式批注的收集与了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3.联想式批注作业

无论是什么样的作品,无论是怎样的文采,到了读者手中,他就增添了读者的个人色彩。而对于作品的联想式批注通过“人人通空间”的收集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如:设计联想式批注作业,给《汤姆索亚历险记》续写结尾。一般来说续写的内容是和汤姆爱冒险,调皮,又爱虚荣的性格特征一致的话,这样的联想式批注就能体现学生阅读作品的深度。

(二)利用“人人通空间”以对比式作业获灵感

1.对比同一人物,关注多面形象

在作品之中,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多变的,是进步发展的。

因此利用“人人通空间”发布对比式作业,收集归纳不同学生眼中的“汤姆索亚”形象,对“汤姆索亚”有着全面的,多角度的理解与关注,汤姆索亚不仅是调皮的孩子,虚荣,爱吹牛的孩子,是具有通常意义贬义色彩含义的孩子,也是善良的,爱冒险的,是具有通常意义褒义色彩含义的孩子,看似不相容的两种特征是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这充分弥补了线下阅读对人物形象理解单一化的问题,让人物形象变得立起来。

2.对比虚实人物,关注现实意义

要想将作品读深,读透,学生必须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将现实人物与虚拟人物进行对比,将现实背景与虚拟背景进行对比,可以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人人通空间”的课后作业布置对比阅读的用意便是如此,

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可以设计对比虚实人物的作业:

1)书中的汤姆索亚和你的经历有何异同?

2)汤姆索亚和尼尔斯的身上都有什么共通点?

用对比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的思维通过“人人通空间”这个媒介进行传递,从而获取阅读的新灵感。

(三)利用“人人通空间”以个性式作业图发展

平时生活中要想展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通过利用“人人通空间”可以让学生直接将阅读成果传到“人人通空间”里,自然形成一个汇总,既是阅读成果的展示,又是阅读的提升。

1.采访式作业加强生活联系

“人人通空间”中布置示范性作业,正如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采访性作业,听起来就非常有趣,而且非常考验学生提取阅读中关键信息的能力,这种个性化作业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如:采访“汤姆索亚”有以下几个问题:

{C}(1){C}汤姆索亚面临了和哪些人的冲突?

{C}(2){C}这本书里面分为几个故事线?

这样的采访看似简单,实则对学生阅读整本作品是有一定的高要求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要求。

2.阅读记录手册训练动手能力

发展学生的能力不仅要关注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人人通空间”中布置阅读记录手册,就是协调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关于手册排版方面的是审美能力的要求,记录手册的内容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等能力的具化要求。

3.新媒体式作业提升表现能力

“人人通空间”原本就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设计阅读作业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人人通空间”发布并收集学生的新媒体式作业,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可以让学生拍个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穿越到当时时代到了新环境,做自我介绍,给自我介绍拍摄视频;甚至可以建立一个“汤姆索亚”的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发布相关故事,将故事截图上传到“人人通空间”里面,总而言之,充分利用新媒体谋求学生的发展。

三、拓展阅读广度:以“人人通空间”智能检测作业为凝练

“人人通空间”中的智能检测作业相较于前两个作业,在设置上就丰富了许多,有“套卷选题”“章节选题”,“知识点选题”还有“极速制卡”。在“套卷选题”和“章节选题”中都提到了“校本试卷”和“我的导卷”,而在“知识点选题”中进行了分类“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鉴赏”和“习作”四个部分,这给了教师充分的自主检测的权利并且细化了检测内容。

(一)闯关式作业抓基础

利用“人人通空间”的自主制卡功能,制作由易到难得闯关式作业,让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有所收获,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先设置闯关的内容是关于作品中人名的,然后再是其他词语,再到一些说法我现在不太相同的句子。这样的检测实现阅读的由浅入深。

(二)情景式作业连实景

新课标特别倡导情景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真实的情境,阅读也同样需要真实的情境,尤其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种外国的文学名著,写作背景与写作时代都与现在的孩子相距较远,那就需要通过“人人通空间”来给学生布置情景式作业,比如让学生经历一次校园内的小冒险,真实的体会冒险精神和童真的乐趣。

(三)项目化作业活运用

要想读好作品,前期的作业都是为了让学生长期坚持阅读,那么这里所布置的项目化作业就是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历险归来有三个版本的翻译,请根据三个版本,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选择演示三个版本的汤姆历险归来其中之一进行编剧。

任务二:演绎三个版本的汤姆历险归来。

任务三:选择最好一个演绎版本,进行颁奖。

这三个任务,看似是简单的演绎任务,实则对每个步骤都有要求,而且向外拓展了“颁奖词”这一个与阅读交叉的内容。

总之,“人人通空间”可以作为一个媒介布置阅读任务驱动学生的阅读。设计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阅读作业,在阅读前,阅读后,以及交流阅读情况的三个阶段都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作业,不断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同时学生的阅读也由浅表化、碎片化、快餐化走向深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