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室

工作室成员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数学 >

教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23-07-10  作者:mjs3xxsx  浏览: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规划课题

《培养小学生数学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泰兴市马甸小学    王开智   封秋香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D/2013/02/191)结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数学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D/2013/02/191

课题主持人:王开智、封秋香

课题组成员:李海东、马晓燕、徐月萍、张蓓蕾、季阳、徐文军、于志刚、徐军、桂亚琴、蒋翠娥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力的想象。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教育进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什么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什么是提出问题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本课题研究,旨在营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和持续的学习兴趣,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基本模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怠于思考,对知识一知半解,达不到解惑的目的,数学课堂气氛往往异常沉闷,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也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还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一些质疑环节,满怀希望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常常用沉默与教师对峙,最后形成了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更不用说是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了。于是许多教师常常发出感慨说“农村学生太笨了,提不出问题、也不会回答问题,这书没法教了”,是啊学生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造成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很肤浅、知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不能灵活运用,更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渐渐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农村学生在数学课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农村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观察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几个现象:其一,一节课基本上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其二,即使有学生提出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也不多;其三,偶尔有学生主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教师觉得问题价值不大,很少给予特别的关注与鼓励。这些都折射出的根本问题是: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没有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缺乏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因此,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价值,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三、课题提出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所谓“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空间方面的某些关系,或者找到数量或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2.所谓“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

3.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建立在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基础上,需要分析、综合考察事物或现象的各种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发挥想象,提出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具有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进一步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促进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师生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改善,教学调控达到最佳状态,大大提高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减少课堂上的无效劳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而富有效率。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探索总结出一系列培养学生高效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形成各种经验成果材料,为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提供范例。

(二)研究内容

1.目前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状况的调查及原因研究

通过对课堂教学学生情况发现和提出问题现状的信息采集、教学案例的分析、发放调查问卷等,对进行调查,分析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真正原因,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引导学生自觉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最佳时间的研究

一节课中,并不提倡学生不停地提问。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提问的质量,还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和精心点拨的。例如课的开始阶段,学生自学汇报完阶段,大家交流结束阶段,一节课课堂总结时等等,这些时机都是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

3.培养学生形成高效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研究

    ①有效的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②有效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策略研究

4.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应避免的问题的研究。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密切的问题尽量不提;应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质疑,不要泛泛而谈。

(三)创新之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示范引导,长期地加以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加强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也就提升了;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拥有了更多的问题视角,突破思维定势,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种新问题,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就是教育成功的最大收获,也是本课题焕发生命力之所在。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种新型的使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并以此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方法。这可能就是本课题的最大创新之处。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同时辅以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法、模式参照法、理性思辨法,首先制定实验研究实施方案,提出课题假设,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及其关系,注意控制干扰变量,注意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入手,用教育测量和教育统计方法检测结果,牢牢地把握研究方向和目标,争取最佳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小学生数学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述,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2.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课堂教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资料,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给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使之形成对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揭示教学规律。

5.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实践材料进行总结,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六、课题研究过程

回顾课题的研究过程,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一)课题准备阶段

课题组开展理论学习,搜集文献学习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全组成员撰写学习心得。课题主持人王开智和封秋香参加了在泰州实验学校举行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开题专项培训,认真学习了教科所胡唐明所长等专家们的报告,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二次培训。20149月,课题组在泰兴市黄桥小学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会上,应邀出席论证会的课题评议专家充分肯定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具体如下:

1.课题组召开会议,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讨论研究方向、思路、方法、阶段等,课题组成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与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进行广泛交流,了解教学实际中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实际困难。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聘请相应的专家培训指导,主要内容是教育理论或观摩课、研讨课等内容,确保我校的课题科研目标及实验在较高层次上运行。

4.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思考自己承担的课题任务,写出实施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对的实施阶段。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把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变为不断更新观念的过程。采用组织学习、指定书目、教学沙龙等形式引导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逐步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首先,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各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熟做法,写学习心得,学习先进的理论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现价值的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

其次,组织老师们分批外出学习、观摩、参加培训,回校后要求他们上汇报课,课题组活动时谈学习心得体会。

2.调查分析学生的现状。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我们进行了实验前期的诊测活动。及时收集实验资料和数据,并作出跟进分析。

3.专题研讨活动。围绕“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为主题,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活动。主要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讨时确定好每次研究讨论的题目;提前通知课题组成员,准备发言提纲或发言稿;并及时上交研讨心得。

 4.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每期我们要求教师上1-2节汇报课,教学中一定要把课题的研究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打造特色课堂,体现特色教学,培养特色教师和具有特长的学生。

5.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及时提交全面记录教育教学和学习过程,记录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课题组进行中期评估,形成报告。

(三)课题总结整理阶段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对阶段性成果及实验效果进行汇总,撰写实验论证报告和论文。

2.强化反思效应,对研究情况进行事实求是的评析、总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修正应用推广。

3.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并继续深入研究。

4.对课题进行实践层面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已经顺利通过中期检查,最后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学生方面

本课题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而且从课始到课末,学生冒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已经是学生和教师习以为常的活动。实验表明,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

1.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都有明显提高。①问题质量有明显提高。活动初期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集中,问题过于肤浅,有部分的问题与教学内容不相关。而实验后,学生从较随意地问问题逐步发展到问题的数学味越来越浓厚了,问题的针对性也变得明确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明显增强,所提问题有深度。②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随着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问题情境的过程)越来越强烈。解决问题时有了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新表达方式。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能更好地回顾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述出来,学生基本能按照以下流程获得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发现问题(生疑)→提出问题(质疑)→讨论问题(议疑)→分析问题(析疑)→再提出问题(再质疑)。他们在“问”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回答问题。实施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探究质疑能力得到增强。

2.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今,走进课堂,时常能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问题,滔滔不绝地解问题,七嘴八舌地争论问题等教学场景,是啊,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的学生“活”起来了,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不敢提问、不会提问逐渐养成了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从碰到问题无从着手到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他们的个性在飞扬,他们的思维火花在迸发。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并充分锻炼了自己能力,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可以看出,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喜欢程度都较实验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显示的能力尤为突出,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已经有了不惟师、不惟书,只惟理的学习品质,他们更乐于从探索、交流、争论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有收获的,我们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得以形成,从而创新能力将会得以提高。

4.探索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征,主要归纳出“就课题提问,就重点词句提问,就感兴趣内容提问,就插图提问,揭矛盾处提问,比较提问”等提出问题的途径,为学生善于提问奠定了基础。

5.近几年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辅导多名学生在江苏省小学生数学报小论文评比中获奖,并获得江苏省小数报“优秀教师指导”的称号。

(二)教师方面

1.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技能。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通过学习和研究活动,教师逐步摒弃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定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转变。主要改变了传统教师为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把课堂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改变了“授——受”教学、问答式教学,倡导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对学生的学习仅限于教室的狭隘认识,由单纯的课堂提问向课外开放,将数学的学习延伸到更广泛的实践应用范围。

2.提高了教科研能力,提升了业务水平。

1)论文发表情况

序号

课题组成员姓名

论文、案例名称

发表或获奖情况

1

王开智

《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导学》2015.6

2

王开智

《在对话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

《 江西教育》2015.11

3

封秋香

《名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辽宁教育》2016.11

4

李海东

《在辩论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2015.10

5

李海东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学会提问》

《小学教学》2013.9

6

李海东

《让提问鲜活有力》

《江西教育》2015.11

7

李海东

《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学会提问》

《泰州教育》2017.6

8

李海东

《学生提问时的教师作为》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4.7

9

于志刚

《浅谈以有效问题引领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获泰兴市二等奖 2017.12

2)公开课、赛课情况

序号

姓名

公开课、赛课名称

开设时间、地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