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数学 >

让学习在学生的问题处真实发生
2023-11-28  作者:mjs3xxsx  浏览:

 

季琳:

同课如切又如磋,异构如琢再如磨。王玥、胡红两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盛宴”。王老师利用问题导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我会辩”、“我会填”“我创造”等活动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胡老师由华罗庚名言“数源于数”引入,学生对有几分之一所认识后,组织了两次探索的活动,先是折一折,画出①号长方形纸的12,接着画出圆形纸的12,再创造其他的几分之一。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将分数要素紧密相连,利用活动深化认识。学生在明晰1/2本质意义后,较顺利地将分数中平均分成的份数由2份过渡到、4份、8......并能准确说出创造出的分数表示的含义,完成思维上的进阶。两位老师都注重对比深化: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在变化中寻求不变。

李主任结合这两节课,给我们作了指导和示范。我明白了:教无定法,“种子课”要会找“课眼”,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一条线贯通,体现出新课标提出的“一致性”。
 


      袁小武:

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对王玥、胡红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分数的初步认识》作了深刻的剖析,我受益匪浅, 明白了“种子课”的重要性,应该如何上好一节“种子课”。结合李主任的剖析与两位示范课的引领,我认为上好一节“种子课”应该弄清楚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怎样学?学了有什么用?学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要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是从平均分物体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出现分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重要拓展,是对数的学习的一次飞跃。怎么学?两位老师都是通过让学生在操作,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理解新知,在疑问处反复探究突破重难点。学了有什么用?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在数学学习上的运用等等。学到什么程度?作为“种子课”要为学习分数建立大单元的整体框架,在课中利用多种途径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探究知识的本质,孩子们不仅掌握知识,更明白知识的核心,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殷美霞:

两位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让我切实的体会到了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大单元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对分数的思考:为什么用分数表示,怎样用分数表示,分数表示什么?在多样的操作活动与比较交流中抽象出分数,初步认识分数,感悟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丰富学生的认知,重视学生的体验,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李主任的讲座,结合这两节课对我们进行了引领,启发我们思考“对比老教材和新课标”如何去突破,怎样去架构。李主任从七个方面帮我们指明了方向,指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深度地与学生的基础对话。 

 

包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今天两节精彩的课例让我感受到同课异构的魅力。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两位老师都通过“分物”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借助直观操作,在“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等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数感。王老师的课堂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点出发,引领学生研究、辨析、创造分数,在探究的过程中将问题逐个击破;胡老师注重学生的数学表达,借助充分、规范、完整的表达让学生理解分数及各部分的含义,练习环节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用分数表达国旗及黑板报版面,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正如李主任的讲座所言——让学习在学生的问题处真实发生,我们除了备教材更应备学情,注重课堂生成,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深度学习,做好新课标下的教学新探索。


       

       刘丹:

今天听了两节《认识几分之一》,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在学生认识了1/2,让学生在纸上折1/2,再让学生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并动手折一折,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徐军华:

王玥、胡红两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展示了名师工作室的专业风采。两位老师的课堂有以下四个特点:1.用情境来支撑理解。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沉浸式的体验,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2.用比较来深化理解。对比辨析,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本质的理解。3.用操作来重塑理解。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学生的操作,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4.用图形来促进理解。三年级的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数形结合能有效补齐这一短板,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李主任结合这两节课,对我们进行了引领,要求我们要从新课标的视角切入老教材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反馈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要以整体性的思考来上好种子课,从而实现学习在学生的问题处真正发生。

 

封秋香:

今天学习了两节《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其特色。1.趣。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感到有趣!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两位老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分食物。教学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学得有趣!两位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如折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折一个圆形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2.实。深挖教材,步步深入,体现数学的本质属性。两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疑追问,如不同的图形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同一个圆形为什么表示出的分数不同呢?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人,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3.活。两位老师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练习注重生活化,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最后李主任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度剖析,要求我们要在重点知识的学习处尝试,在难点知识的突破处引导,在学习方法的指引处渗透,让学习在学生的问题处真实发生。

 

邵红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老师和胡老师同课异构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两位老师都让学生折一折”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一涂”表示取其中的一份,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多样化的图形和折法不是目的,异中求同,揭示分数的本质才是这个活动的目的。两位老师都巧妙基于学生的活动成果,设计了不同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并比较大小。学生先直观的、形象的观察平均分的份数与阴影部分的大小关系,再回归到抽象的比较分数大小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主任对这部分内容做了新课标理念下结构化、整体性、一致性地重构讲解,联系整个小学学段分数的认识,让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殷子艺:

学习了王玥和胡红老师的两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两位老师都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分数是平均分出来的数,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而是在生活情境中、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要有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不满1个的需求,引导学生感受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两位老师都利用多种表征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需要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充分感知,建立分数的概念表象。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借助实物、图像、语言、符号等多种表征形式,让学生在听、看、说、写、画中充分地感知分数,对所学的分数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王红霞:

今天学习了王玥老师和胡红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从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收获。一、联系生活,激活经验。两位老师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分物的情境,从每人两个、一个,逐步引入到“半个”,引出分数,从分的过程中自然提炼出分数的意义,水到渠成。二、关注本质,深度学习,分数的意义是学生理解分数的重点,两位老师都能有效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在“分、说、涂、找”的过程中,体会只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学生在活动中交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感悟分数单位。

 

顾娜:

《认识分数》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的数概念课,王玥老师和胡红老师都充分尊重孩子的学习起点,教在学生的困惑处,如“二分之一表示什么?二分之一怎么写?”。王玥老师敢于迎战,以“生问课堂”的理念,借助学生的问题串起了本节课,让课堂实现了自然生长。如课始学生提问:“分数是怎样的数,分数与整数有什么区别,分数是怎么分的?”课终学生提问:“有分子不是1的分数吗?有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吗?”胡红老师从让学生经历了“为什么要用分数,分数是什么,分数怎么数?”的概念建构过程,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写法上,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不同符号表征,通过观察、比较,加深二分之一的含义。导师李晓梅主任的讲座,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原来这节课也可以把分数与除法联系,为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埋下种子。在尊重老教材的同时体现新课标,如体现数的一致性,分数单位在哪个环节可以渗透。

 

顾友军:

两位老师都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在说一说中强调平均分,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给学生一个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