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室

线上研讨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数学 >

29次研修学员心得
2024-04-27  作者:mjs3xxsx  浏览:
蔡霞

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的教学风格智慧灵动、大气厚重,教学设计独到精妙,她的课堂有四大亮点,一是立足素养,重组教材;二是数形结合,追溯本源;三是数学育人,着眼未来;四是模式建构,立意深远。李主任一改以往的固化教学套路,这一课通常的教学,往往只停留在如何用数对确定平面内的相对位置,侧重于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忽略了数对本身内在数与形结合的数学本质,及其承载着对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价值。李老师以素养发展为落脚点重组教材,以准确说出蜘蛛的位置贯穿整节课,不断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的欲望,层层深入下去,学生探索中神奇的创造出了数对。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研究数学的兴趣和方法、抽象能力、空间观念的提升,为后续学习直角坐标奠定了基础。课堂上李主任带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展示、互动讲评、总结提炼,亲自体验、感悟数对的形成过程,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重温了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研究数对的发明之路,追溯了数学知识产生的本源,真正呈现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李主任还特别注重数学育人,尤其关注落后学生,在她的循循善诱下,拘谨的孩子变得活跃,胆怯的孩子变得自信,积极表达、大胆提问,孩子们从被动学习变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实现了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学生兴趣足,兴致高,效果好,很好的呈现了泰兴市兴学课堂的应然样态!

 

王玥

殷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以预学质疑单为载体,做好课前学测,准确把握学情,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寻找角、描角,呈现学生认识角的原始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学情,合理地对教材进行转化,变教材学材,促进学生的能动构建。课中师生以共建的问题为起点,角是什么样子?”“角有大小吗?”……让问题贯穿始终,形成问题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不同材料,开口方向不同,但做出的图形都是角,从而凸显角的本质。以角特征的探究、角的大小比较等任务,驱动建立相互支持、任务共享的学伴关系,让学生彼此孤立的观点形成关联,构筑起学生之间相互倾听、彼此互学的关系网络。

 

邵红霞

姜堰实小的钱中华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她设计以年、月、日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为核心问题,设计任务串联,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节课。钱老师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展开教学,赋予每一个时间概念以具体背景,从观看爱国主义宣传片入手,自然引出年、月、日,然后让学生充分表达前置性学习中获取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促使他们将有关时间的知识自主加以整合。钱老师注重每一个概念意义的教学,学生对概念进行充分的认知后,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关联中建构年、月、日的概念系统,探究年和月、月和日、年和日的关系。对大月和小月的分布规律和不同记忆方法,以及一年有多少天计算方法的教学,更是体现了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实现了儿童思维品质的进阶。同时将数学与科学、思政等学科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了立人课堂的价值意蕴。

包婷

《一亿有多大》一课沈小燕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怎么验证1亿本本子要多长时间?明确用小数量推算大数量的研究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尝试用测少算多的策略测量并完成推算,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链,掌握自主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运用到量一量、称一称的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多维度感受1亿有多大。层层递进的算一算比一比环节有效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教学楼、上海东方明珠塔、飞机飞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对比中丰富学生对1亿张纸有多高的认知;从1亿粒米和体重对比、装袋数量、节约粮食的惊人数据角度让学生感受积少成多的力量。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学生有知识的积累、有活动的体验、有探究的乐趣,有开放性的延伸思考,并达到了学科育人的效果。

 

王红霞

泰兴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执教了《研究蜘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一课。这节课,李主任以蜘蛛在哪里这个问题引领孩子们踏上了探索数学的奇妙旅程。课堂上,蜘蛛从一条线爬上一个面,不断生成新问题,学生聚焦问题主动参与,他们画位置,写位置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展示、互动讲评、总结提炼亲自体验、感悟数对的形成过程。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他们创造出了格线、数对雏形等。一个大问题,让学参与研究,学会创造。当然,一节好课,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还需要教者精准实施,课堂上,李主任顺学而教,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真实的学习场域,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敢问,会思,我们看到了学生沉浸式地学习,感受到孩子们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数学素养得到有效发展。这样一堂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数学课,不仅让孩子们收获满满,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顾娜

兴化市下圩中心小学朱国森校长执教的《度量衡》这节课,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朱校长首先让学生汇报交流古时候的长度单位寸、尺、寻、丈等,并了解基本单位是尺,接下来安排了三次测量黑板长度的活动。活动1:男女生分别用身体上的一尺度量黑板长度,发现用同样的单位度量同样长的黑板,数据不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活动2: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得到黑板的大约长度4米多,不准确,产生单位细分的需求。活动3:以毫米为单位的米尺得到黑板的准确长度4248毫米,并引入成语:不差毫厘。这三个活动,让学生知道了度量的意义,了解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故事,能够理解统一度量衡单位的必要性,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朱校长还通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小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步长的量感,让学生知道古代的与现代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并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借助数据,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思想。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事,哪怕走了9999步,还差一步就白费了。整节课学生主体参与,学生在具身活动中建立量感,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袁小武

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为我们示范的是《蜘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对确定位置》,本节课彰显了兴学课堂的理念。李主任先通过数学家笛卡尔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爬行引发的数学思考引入新课,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带着问题探索,从而实现课堂的高质高效;再与孩子们在游戏中寻找数对的特点,着力推动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上进行思维的碰撞,积极探索知识的本源,构建知识体系;最后李主任又带领孩子们回归笛卡尔观察蜘蛛爬行的情景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位置的表示是从线体逐步认识学习的过程,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埋下伏笔。李主任的课设计得非常好,为我们作榜样,而她上课的艺术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课堂上,李主任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答对问题一个微笑以示赞扬,学生答错问题一个微笑表示鼓励,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进步;李主任还经常弯下腰来与孩子们交流,学生在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中提升了能力与自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相向而行、相互成就。

 

顾友军

一亿这个数的大小,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上课伊始沈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一亿的大小。学生的表达是模糊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激发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接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设计探究方案,通过测少算多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扮演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提供让不同学生展现他们研究成果的机会,为学生架设了应用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桥梁,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起到了激励作用。

 

殷子艺

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执教的《蜘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以确定蜘蛛的位置这一大问题驱动,李主任首先从一维空间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紧接着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一个数无法准确描述二维空间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来描述。在学生不同的描述中引发冲突:同一个位置,大家表达的形式却各不相同。因此,自然需要统一标准,要有统一的方向和顺序的规定,于是数对的出现水到渠成。结构化的大任务激发了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探究兴趣,以及增加准确表示平面中物体位置的追问。教师通过设计知识与思维进阶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简单场景转向复杂场景,使他们对确定位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完善了认知结构,提升了思维水平。

 

刘丹

本次活动学习了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执教的《蜘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本节课以问题如何确定小蜘蛛现在的位置为驱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用多样表达小蜘蛛的位置。在对话中,学生体会用一个数不能准确表达二维空间的位置,需要构建两个数来描述。在不同的描述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同一个位置,表达的形式却不同,引发学生想要统一标准的迫切需要,自然引出将行、列”“第几行第几列。充分利用小蜘蛛继续爬行的情境,在小蜘蛛爬出格子外时,鼓励学生思考,这时小蜘蛛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吗?学生在情境中丰富对数对的认识,只要是平面内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用数对表示,当单位格子不够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细分。学生经历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确定位置,在数学史的视频介绍下,学生感慨每个数学知识的背后存在数学家严谨的思考。

 

封秋香

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引兴促学,以学启兴,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方法。数对是笛卡尔根据蜘蛛网的启示发明的,李主任创设有趣的小蜘蛛爬行的情境,以小蜘蛛在哪里为核心问题,孩子们跟随李主任,带着问题深入课堂,循着蜘蛛的足迹,在一步一步更精准的位置描述中规范化表达,进而化繁就简、异中求同,在李主任巧妙的问题引领下主动地构建对数对的认识;引导学生重走数学家探究发现之路,学生经历数对的形成过程,在充分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操作、验证,真正的体会到其产生的合理性,体验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意义,体现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课堂中李主任特别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启发学生要会思考、会质疑,引导学生将思考走向深度,实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季琳

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示范执教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 《蜘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李主任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情是放松的、愉悦的,思维是自然流淌的、师生互动是兴致盎然的。李主任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解决、拓展的问题全过程,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脉络,引兴促学,以学启兴,兴学交融。李主任创设如何确定蜘蛛爬墙位置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理解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深度开展探究活动,创造发现,重走了笛卡尔的发明之路。她课堂的巧妙设计让我回味:当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蜘蛛的位置的时候,顺势引出把底边量一下,这就为后面学习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搭好了脚手架,也为学生真正理解横边这个(也就是列)的意义垫好了铺路石;当学生只有距离横边几厘米这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定位蜘蛛的位置的时候,学生就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想到在高度上也要量一量,学生体会用一个数不能准确表达二维空间的位置,需要构建两个数来描述,引发学生想要统一标准的迫切需要,这正是学生获得用数对表示位置所经历的美妙过程,数对的出现水到渠成。学生对前两个任务的深度探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此时引出在三维空间确定位置也就顺理成章了。结构化的大任务激发了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探究兴趣,学会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李主任特别关注学生的状态,在平等、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引导孩子全心地亲历体验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培育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思考方法,激发每一个学生个人成长内在的追求和需要,拓展学生思维、增强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开启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实现课堂与生活、教师与学生、现实与理想的共生共长。

 

殷美霞

顾老师执教的《玩转计算器》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顾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操作、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高级技巧。教师还巧妙地将计算器的使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组织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的较量中感悟人类智慧的伟大,不能完全依赖计算器,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是一堂生动有趣、富有成效的课程。我相信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学力课堂,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学教育。

 

赵丽君

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在江苏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展示暨主题参与教学主题研讨活动中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蜘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李主任设计的描述蜘蛛位置,通过一次次的位置变化,要求孩子进行表达,在追求简洁的同时,不能忽略表达的准确性。课堂上,由猜想——创造——评价——验证,李主任沿着这一主线,运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确定位置的任务,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创造,逐步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在教学中李主任充分观察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鼓励、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学生的激情、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学生围绕简洁、准确去创造的方法深深烙印在头脑中,学习热情上来了。李主任在后面还提出问题:蜘蛛还可以往哪爬?这样的知识延伸为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了基础,把学习内容进行了纵向的联系。李主任的课堂是精彩的、是有方法的、是有深度的,她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激发学生去思辨,促使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了数学思想,培养了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