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室

线上研讨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数学 >

第30次研修学员心得
2024-04-27  作者:mjs3xxsx  浏览:
王玥

学习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蒋敏杰专家的讲座——《新课标“数的运算”内容解析与教学指导》,收获较多。蒋院长从“数的运算”的学科本质、“数的运算”教学中落实的核心素养、“数的运算”教学策略、“数的运算”几个关注问题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从微观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为运算教学指明了方向。蒋院长指出数的运算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要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凸显本质,促进理解和迁移;在估算教学中要形成特定场景的应用意识;代数推理在数运算中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准确理解主题的具体内容及其关联,感悟学习内容本质上的一致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邵红霞

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数的运算’专场”活动中靖江外国语学校田甜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课,田老师立足于学生现有基础,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小棒,让学生想办法证明246249的结果,多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能力。田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设计了有趣的“碰碰车”“猜灯谜”等课堂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整节课学生沉浸式参与学习活动,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两个学校主题沙龙研讨向我们分享了在共同磨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获,在课堂教学中,要沟通数的概念与数的运算之间的关联,突出“数”与“运算”的一致性。给学生一个“结构”,学生就会拥有一个学习的“工具”,由此就能不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核心素养也会在此过程中自然生长。

 

包婷

“一致性”是本次学习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吴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通过九章算术中“合分术”和“减分术”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对比研究,带领学生体会古今算法的一致性;利用知识树回顾加减法知识,异中求同,发现“法不同”,但“理相同”,最终理解“法相通”,明白加减法的根都在于“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建立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内在一致性。泰州市城东小学小数团队从内涵本质、价值意蕴、实践路径、评价反思等方面深入研讨运算一致性;蒋敏杰所长由案例引入思考:如何借助算理理解,建构算法(一致性);蔡文平校长梳理数的运算教学中常见的“隔断墙”现象,用实例剖析如何落实运算一致性。专家引领让我对运算一致性的教学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还有许多欠缺,一致性视角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需要我们在课堂实施中进一步探究和实践。

 

顾娜

2024410日下午~11日上午,在工作室领衔人李晓梅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泰州市城东小学春晖校区,参加泰州市“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数的运算”专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吴皓老师《异分母加减法》板贴的那棵“树”。这是一节横向扎实,纵向完整的课。从纵向看,有古今算法的比较传承与创新,有整数、分数、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一致性还有小学初中计算的关联性。从横向看,吴皓老师单刀直入½+¼,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表示出你的思考过程。展示了6个作品。前3个作品是学生用直观图表达的计算过程,有圆形图、长方形图、线段图。通过这三种多元表征,让学生借助图形,看到½转化成四分之二,体会“只有被分的一份的大小相等,标准一样即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把取得的份数即分子进行相加”。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力,这样的学习历程,学生的思维会像呼吸一样自然。

数的运算教学不仅仅是计算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理在明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吴老师让在学生讲解、交流、画图、明理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水到渠成自然得出,避免了机械的单纯的记忆法则的弊端。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蜕变过程,相信这种磕磕绊绊才是学生个体真实学习历程的展现。教学应是真实的教学,真实的教学就要遵循学生真实的学情,即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基础。教在学最需要的地方。

 

袁小武

参加了泰州市“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数的运算”的学习,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收获颇丰。理论方面,专家讲座和微报告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数的运算”的学科本质,数的运算与数的认识、数量关系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数与运算”主题,数的运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运算中提高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推理等高阶思维。实践方面,观摩了两节优质课、倾听了主题沙龙研讨、学习了专家微报告,让我学会了如何在课前研究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备好课?如何在新课、习题课、复习课等多种课型中落实学生“数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感悟“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感悟专家、名师的思想精髓,结合自己的实践,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顾友军

学习了来自城东小学吴培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收获颇丰。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结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堂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有小组交流。再通过二分之一加几分之一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计算方法。同样是二分之一,为什么转化却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由表及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把握知识的本质,提升思维的水平。通过“合分术”的介绍,对比现在的算法,强化了算法。并且本节课思考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让学生感悟到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探理寻法,体现了运算的一致性。

 

殷子艺

学习了泰州市城东实验小学吴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我感受颇深。吴老师没有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注重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再创造”,注重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的发现和被启迪的过程,注重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探究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时,教师设计充分放手,把尝试与交流、讨论与分享融为一体,既有动态的展示,也有理性的探讨,并通过老师有效的追问,让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算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学生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习得算理的同时还留下了宝贵的数学经验。在回顾环节,教师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总结算法后通过与整数与小数的沟通联系,让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培养内推迁移能力。

 

刘丹

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海陵区承办的“数的运算”专场,吴培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深悟“算理”、习得“算法”,感悟一致性,本节课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再创造”,注重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的发现和被启迪的过程,注重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归类、类比、反思等方式,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在学生经历了探究、理解、应用之后,引导学生“再回首”,“想一想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在质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总结算法后通过与整数与小数的沟通联系,打通整数、分数、小数运算之间的联系,体现数的运算的一致性,让学生体会运算的本质,形成具有一致性的、相互贯通的整体结构,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封秋香

泰州市城东实验小学吴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立足核心素养,体现数运算的一致性。课中为了让学生深悟“算理”、习得“算法”,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究算法,注重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再创造”,注重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的发现和被启迪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类、类比、反思等方式,努力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使学生的手、口、脑并用,让学生的头脑里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环环相扣,深深理解。最后,吴老师把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通过对比沟通,使学生更加明确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同时也指出所有的加减法,实质上都是若干个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或递减。这样的梳理,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形成全局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培养内推迁移能力。反思我平时的计算课,过分强调算法,而在算理的探究上花费的时间少,学生的探究体验肯定不够深入,今后的课堂中,应该注重“法”“理”并举,发展儿童运算素养。

 

季琳

泰州市“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数的运算”专场,首先呈现的是两节精彩的观摩课。第一节课,吴老师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下,明确了异分母分数能直接相加减是建立在统一计数单位的基础上,打通整数、小数、同分母、异分母加减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体现数的运算的一致性:理相同,法不同。第二节课,田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比联系,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中的“满十进一”,通过操作让学生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

我们平时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会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 推理意识?几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如拨云见日:2022版课标从学段目标到课程内容、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评价、课程实施要求、教材编写要求等,多次强调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如:运算的一致性首先体现在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上。根据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以及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次,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认识计算方法的差异和共性--这里的一致性指向的是算理和算法。比如,对于加减法运算,无论是整数的数位对齐、小数的小数点对齐,还是分数的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后再加减,都是为了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就“运算一致性”而言,需要教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视来理解,从算理、算法、算律三个维度来表达,通过意义、模型、策略三条路径来实践,帮助学生体会运算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体会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殷美霞

《探理寻法,感悟一致性》主题沙龙活动让我感受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交流中提到了课前思考、情境设计、过程体验、评价机制等,强调学生数的运算探寻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整数、分数、小数)的直观感知和理解,从而更好的把握数的运算规律。注重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和理解运算的本质。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策略,沟通古今文化,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感悟算法的提炼过程,深化对算法一致性的认识。设计跨学科的综合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体验算法的实用性。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的指导学生探理寻法,感受算法一致性。平时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赵丽君

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海陵区承办的“数的运算”专场,吴培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让学生正确的算、明白的算、合理的算,在教学中打通理与法,渗透数与运算的一致性。《2022版新课标》明确提出:数的运算教学应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吴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数形结合、通分、画线段图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体会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都是把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进行运算,计数单位的个数和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运算。当我们理清了数学知识的一致性后,就可以从众多的知识中找到一条主线,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不断接近数学的本质,慢慢形成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真正让发展核心素养这件事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