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政治 >

“后进生”都能转化成功吗?
2024-04-16  作者:mjs3gzzz  浏览:
关于“后进生”,我的六个观点:

一、“后进生”这个概念可不可以用?

完全可以用,包括“差生”的概念。因为无论是“后进”还是“差”,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视这种存在而想方设法地用“待优生”“潜力生”“个性生”之类的说法去取代,也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类似于“后进生”这种概念仅限于教师研究时用,而不能作为一种对孩子的直接称呼。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所谓“后进”,不能仅仅是“成绩分数”一个维度,也不能仅仅是“行为习惯”一个维度。另外,即使在用“后进生”这个概念时,教师也要意识到,所谓“后进”(“差”)永远是一种相对的存在:在这个方面“后进”(“差”),不等于在所有方面都“后进”(“差”);今天“后进”(“差”),不等于永远“后进”(“差”)。

二、“后进生”可不可以用“转化”这个词?

当然可以。我们有一些教育者总是讳言“转化”,而只强调“陪伴”,说“不要强行去转化”。貌似尊重学生,实则放弃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转化,关键是怎么理解这个“转化”和如何“转化”。所谓“转化”,就是让一个具体的生命更正常,更饱满,更健康,更幸福,更有创造力。“转化”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当然还得有智慧。转化既不能“强扭”,也不能没有规范;转化应该共情,但不能一味迁就。所有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其实都是一个对“度”的把握。过犹不及。

    三、“后进生”转化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不好说,但肯定不是统一的要求和同一的目标。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后进生”转化的方向,不是让这个学生成为通常意义上的“出类拔萃”,比如考上清华北大,而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格亮点和智力优势,然后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最后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个领域的天才,“后进生”尤其如此。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个领域的笨蛋,“优秀生”也是如此。

四、“后进生”都能转化成功吗?

这个不好一概而论,关键是“转化成功”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是指考大学,然后成为杰出的人才,那肯定不可能都“成功转化”。如果是上面我所说的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么绝大多数“后进生”都能成功转化。注意,我说的是“绝大多数”而不是“所有”。这就意味着,总有学生是不可能转化的,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因为教育毕竟不是万能的。我坚决反对简单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一个后进生,做教师的我们,尽最大努力不放弃不抛弃,最后即使没达到“成功转化”的目的,也问心无愧了。但如果我们轻易地以“教育不是万能的”来降低或放松教育努力,这有悖于我们的职业良知。

五、“后进生”转化的责任都在教师吗?

当然不是。我们常说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后进生”转化也是如此。“后进生”产生的根源主要(我说的是“主要”)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每一位家长应该尽可能防止自己的孩子成为“后进生”。但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学校对“后进生”的出现就没有责任。校风班风的糟糕,教师责任心的丧失以及对学生的不尊重甚至歧视,都可能让一些学生自暴自弃,沦为“后进生”。虽然“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家庭,但既然孩子到了学校,做教师的责无旁贷,呵护、尊重、转化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的使命。这里面当然有太多的事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导(也可以说“转化”)“后进生”的家长。没有“后进生”家长的转化,就没有“后进生”的转化。

六、“后进生”对教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成长的“踏脚石”(《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一书中的术语)。的确“后进生”对老师精力的耗费,那是数倍于普通学生和优秀学生,但转化他们是我们的分内事。从来就没“清一色”的优秀学生或没有“后进生”的班级等待着我们去“建功立业”。总有老师以这个理由或那个理由抱怨“后进生”,总是把责任推给环境、学校、学生和家长,这样的老师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做老师。我几十年的经历和我所见所闻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证明我多次说过的一个观点:每一个“后进生”都是科研对象,也是教师成长的磨砺石。通过研究和转化“后进生”,我们不但可以成长起来,甚至可以成为扎根一线的真正的教育专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学生教我当老师》,这里的“学生”更多的是指我经历过的“后进生”。当年,他们曾把我气得半死,但几十年后,他们大多有出息,而我也成了一名幸福的教师。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我遇到过的每一个“后进生”,包括最后也没能转化的“后进生”——虽然没能转化,但转化的过程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念他们了。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