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生物 >

巧用生活资源,开展高中生物的创造学习
2022-05-22  作者:mjs3gzsw  浏览:

巧用生活资源,开展高中生物的创造学习

江苏泰兴中学     朱燕 

摘要:“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华。如何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蕴含生物学知识的生物现象,合理地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创造学习呢?巧用生活中的资源,通过“实践——探索——创造”进行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克服高中生物教学中知识抽象、难以理解的不足,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学习  资源   高中生物

生物学新课标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造教育”思想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华。因此,学生如果能够将日常生活中蕴含生物学知识的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不仅可以克服高中生物教学中知识抽象、难以理解的不足,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1

一、巧用生活资源,学习方式情境化

“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够时刻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结合起来,挖掘与教材相关的生活资源,将教材生活化、问题化、情景化,使学生学得新颖、充实。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共同完成知识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注意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造学习。教师首先让学生在超市选购食品时,注意包装上的成分说明,并收集相关说明,小组统计各食品中的成分含量,每组准备几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并分析相关食品的作用;再者,让学生查阅有关蛋白质的前沿知识,了解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诞生的;最后让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鸡蛋、一个小杯子、一勺子食盐和一杯水。

学生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先不对之前调查的材料加以评价,而是先让学生动起手来。

{C}1.  {C}将鸡蛋打碎,取出鸡蛋清,并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这时候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的物质时候什么?

{C}2.  {C}然后在你的小杯子加入水,再观察一下出现了什么现象?

{C}3.  {C}平时你喜欢吃什么样的鸡蛋?

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实验过程,体会到生活中生物知识的美妙,再通过三个问题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学习蛋白质的知识迫不及待。

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析自己小组调查的资料,说明你所在的小组调查食品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分别起什么样的作用?你们小组准备的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哪些?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总结。

在对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新课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继续深入探讨:氨基酸的结构式是怎样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多少?有哪些氨基酸是我们人类自己可以合成的?成人和婴儿合成的氨基酸一样吗?这时候,教师只要实时的进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和学生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这些问题就能解决,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

学生在了解了蛋白质的相关基础知识后,对于人工合成第一个蛋白质有了兴趣。会继续探讨下去: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按照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人工合成蛋白质是不是直接可以在试管中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能打开自己的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巧用生活资源,教学内容生活化

    实践是创造学习的核心内容,陶行知先生曾说:“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生物实践活动是指把生物学知识与实践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那种把教材当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倾向,大力开发生物课程资源,而“生活化”的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能够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向来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每次在学习时往往会让大部分学生对生物知识望而却步。教师如果能够将相关内容进行生活化,所有遇到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在进行这件课讲授时,学生们课前先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豌豆,每小组准备乒乓球至少20个、两个小桶、记号笔、黑丝带,然后教师将自己种植的豌豆(有高茎和矮茎的、有开花和不开花的,有花在叶腋的和茎顶的)带给学生观察,在进行观察时,学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1.豌豆的花的结构有哪些?

2.孟德尔为什么要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学生各抒己见,对于花的结构先进行了了解,然后就有学生提出,既然豌豆是闭花授粉的植物,那是不是在开花之前就完成授粉了?那孟德尔杂交实验是如何做呢?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去思考:可不可以在开花之前去除花的雄蕊或者雌蕊呢?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了解孟德尔选取豌豆做实验的原因,并对杂交实验的过程进行了了解。

这时候对于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过程还是非常的模糊。所以,对于这个过程,笔者采用了先让学生动手模拟孟德尔的实验:

1)请用记号笔将乒乓球平均分组写上高、矮或者圆、皱,或者你自己喜欢的性状,分别放入两个小桶中,摇匀,并保证每个小桶中,你写的性状如高、矮两者的数目相同。

2)用黑丝带蒙上小组中一个同学的眼睛,让他两手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同学记下性状的组合。

3)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小桶内,摇匀后,按前面的方法重复50-100.

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设计表格,统计小球的组合有几种?每种组合的数量是多少?

教师统计全班的结果,求平均值,计算小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以高和矮为例发现出现三种情况高高:高矮:矮矮=1:2:1,为什么会有这种组合呢?为什么还有数量上的关系呢?

这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孟德尔的实验,孟德尔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并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假说,这时候学生再去研讨假说时,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然后再进行探讨验证实验。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去理解孟德尔实验的精髓,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能够正确地模拟实验的过程,还能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合理的答案。学生相互切磋、启发,碰撞出了智慧火花,展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创造知识的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巧用生活资源,组织形式多样化

 只有在良好的生活氛围中,在生活中学习和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要、也是最终的目标。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及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利用“STS教学法”,将与生物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糅合。而其中问题学习最是关键,指导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很好地解决所提的问题,得出创造性结论。

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节内容在进行讲解时,学生本身对酒并不陌生,甚至有学生曾经就有过自制葡萄酒的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心理,把学生带到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如酒厂,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究,更新旧的知识经验,收获新的知识经验。在酒厂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进行探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其目的是什么?

2、葡萄酒为什么呈红色?

3、制作葡萄酒的酵母菌主要来自哪里?其他杂菌会不会引起发酵液的污染?

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满怀兴致

地参与认知过程,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就能高效地顺应这些新知。学生学习制作流程后,自己动手做葡萄酒。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了,想到了哪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下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产生各种疑问,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1.冲洗葡萄时先冲洗还是先去枝梗?2.需要去除葡萄的籽吗?3.用清水冲洗葡萄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 4.工厂里,从哪些方面防止葡萄液被污染?5.装瓶时瓶子需要装满葡萄液吗?6.除了可以用葡萄制酒,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7.工厂里是接种优良的酵母菌,在家里自制时,是否也需要接种呢?8.在家里我该如何防止酒被污染呢?9.葡萄酒又如何变成葡萄醋呢?需要接种吗?需要防止污染吗?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究,获得亲身体验。很多学生将自己在酒厂自制的葡萄酒用小瓶装置,带回去自己观察,并坚持每天记录小瓶中变化。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由被动接受学习的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究的主体,不但能深刻理解掌握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品格的形成。

四、巧用生活资源,教学资源丰富化

    学生们生活在生物所包围的生活中,如果能够将身边发生的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激烈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何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巧妙地本地生物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去,不但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实验资源、生活资源。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展示给学生学习的是教材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有PPT、电子教材、视频、动画或者网络上的一些相关资源。教学中对生活资源、实验资源的利用甚少,学生往往得不到实践的经验,在思想上有很多的局限性。

那如何巧用生活中的资源,使教学资源丰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学习的能力呢?例如,在讲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时,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抵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不同植物适宜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不好理解,教师可以把除草剂带进课堂,并将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效果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描述出玉米(单子叶植物)和花生(双子叶植物)选择除草剂的种类不同,使用除草剂之后,会出现苗活草死的情况?那这些现象应该如何解释。苗活草死的现象,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常见,学生也很熟悉,只是不知道其中的生物学原理而已。这样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难理解的知识点就变得好懂好记了。又如,讲解“其他植物激素”时,学生都有利用小麦将柿子成熟的经验,但不知道其中是谁在起作用?这时候只要提出:乙烯能够催熟。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了。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易懂还能利用这些理论指导生活实践,类似于以上例子在生活中很多。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出发,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通过实践经验出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升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学习。

总之,生物学知识的实践性很强,高中生物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中的资源,完全符合了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即实践教育的思想。巧用生活中的资源,通过“实践——探索——创造”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在教学中进行适时适宜的引导,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创造空间,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就会突飞猛进地提高。

{C}[1]  {C}张淑彦.高中生物课如何利用本地生物资源[J].学周刊,2017( 88)

{C}[2]  {C}王志红.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7( 08)

[3]  钱俊瑞.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的 WSW 模式的实施与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7(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