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生物 >

“教学做合一”教学法 在<<DNA的分子结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23  作者:mjs3gzsw  浏览:

“教学做合一”教学法

<<DNA的分子结构>>课堂教学中应用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顾海荣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精髓,以实际生活为落脚点,突出“做”为中心,打破传统的教、学与“做”脱离的教育观念,集中体现了教与学、行与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 “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我以<<DNA的分子结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做中教 :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所谓“做”,陶先生强调“注重实践”。而新课标突出的创新就是重视教学活动,重视鲜活的课程资源利用,重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获得知识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好途径,因此,教师也要“做”。我结合本节内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活动:

1. 课前准备

本节内容中DNA分子的结构是立体的空间结构,比较抽象,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若能结合多媒体课件、模型,则能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因此我做了一些教具和模型材料,用于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情景导入

播放科教影片:自然灾害后遇难者身份的追寻——DNA鉴定,充分调动了

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外延伸

注重课内外结合,请学生举例说明DNA特异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预设答

案:可用于亲子鉴定,犯罪嫌疑人的确定等),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

总之,老师坚持“在做上教”,通过多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开拓新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使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在做中学:改变被动接受方式,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
  学生在上学,学生的是学做、是模仿

陶行知先生说:是在劳力上劳心。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因此,我依据科学史由浅入深、步步设疑,灵活设置了以下一系列模型构建活动:

 

 

【模型建构1   脱氧核苷酸 

   
                          

温故知新:回顾已学过的核酸分类,明确脱氧核苷酸的组成。

辨识教具:认识摆在课桌上的各个模型零件分别代表什么成分。

简单拼接 课件展示磷酸、脱氧核糖、碱基如何构成一个脱氧核苷

酸,学生以4人为一组,利用零件模型,快速组装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错误警示:汇总学生的典型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各组分连接的位置。

【模型建构2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设疑激趣: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接成一条链的?

课件展示: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

合作拼接:学生组内合作,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获得新知:对照模型,认识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化学键。

【模型建构3】   DNA双链

 

资料分析:科学家当时的研究表明,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人体模型:每个学生模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左手握拳代表磷酸分子,躯干部分代表脱氧核糖,右手代表碱基和氢键。

学生表演:教室走道左右两边的各一列5位学生平行起立,面朝黑板,模拟DNA的两条链;一条链上的5位学生分别将左手搭在前一位学生的左肩上模拟DNA的基本骨架。

思考质疑:10位学生分别将右手手掌张开,五指并拢,右手臂平举,并与身体在同一平面上,模拟碱基及氢键,如果两条链的学生站立方向相同,那么碱基都在身体的同侧.就没法实现两列学生之向的握手(即碱基互补配对)。

体会新知:两列学生站立方向相反才能实现碱基互补配对,意味着DNA的两条链是反向的。

 科学知识不一定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一定会让学生受益终生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双手,通过制作模型,学生手脑并用,对DNA的平面结构模型有了深刻的印象,为转化为空间模型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做合一:教与学互动,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传承
   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学生被动的容器。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有一个经典的教学论就是小先生制。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受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本节课以下内容就交给学生备课、做课件、乃至上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1.角色扮演,穿越时空

创设情境,学生穿越到19世纪,来扮演当时两位既无经验也无资金的后起之秀——沃森、克里克,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位角色扮演,简单补充介绍DNA结构的发现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科学家 :沃森、克里克、鲍林、维尔金斯、弗兰克林等,有效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体会沃森和克里克两位年轻科学家在短期内成功的原因:敏锐的观察力、非凡的科学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善于借鉴他人的成果并进行综合性的思考。

2. 介绍模型,挖掘问题

学生讲解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教师提问:碱基对中间为什么有的两个化学键,有的三个化学键?

资料支撑:嘌呤碱基为双环结构,嘧啶碱基为单环结构,DNA双链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

问题引导:如果是双环结构的两个嘌呤碱之间配对会怎么样呢?而如果是单环结构的两个嘧啶碱之间配对又会怎么样呢?

得出结论:双环之间配对会使双链之间距离过大,而单环之间配对会使双链之间距离过小,只有双环与单环之间彼此配对才能保证双链之间距离相等。

 教师追问:为什么必须是ATCG呢?

资料支撑:AT之间形成的是两个氢键,CG之间形成的是3个氢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好像是钥匙和锁的关系。

教具演示4种碱基,在AT两个碱基上预留两个氢键,CG两个碱基上预留三个氢键,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知识也进一步深化。

把讲台让给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做小先生 不仅新奇之感,而且把讲台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先由学生做小先生,教师再补充,或纠正,最后总结归纳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学互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我们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立足生活,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