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历史 >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赵兴明
2023-08-22  作者:mjs3gzls  浏览: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赵兴明
一、灯塔指引,精神慰藉
    最初阅读《平凡的世界》还是在高中时期,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初次阅读,我就被小说中主人公的故事深深吸引,既感叹他们命运的坎坷,又敬佩他们不甘于贫困现状而勇于拼搏的精神。
    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每当生活工作中面临坎坷时,我都会想到孙少平,想到他面临命运打击时那种坚忍不拔、以苦为乐的精神,那种对生活热爱、对美好未来向往的激情。
    孙少平的身上,有着硬汉“海明威”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正如孙少平自己所说:“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现如今,各种苦恼纷至沓来,虽夏日炎炎,但感觉“金黄的落叶洒落心间”,因为我早已不再是青春年少。彷徨、苦恼、痛苦时而有之,此时我又想到了《平凡的世界》,它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我再次前行。
    于是,我再次找出《平凡的世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就像干涸的土壤迎来了雨露的降临。一口气读完三部,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什么?欢喜什么?一言难尽!现在的我,已不是学生时代的我,不能仅仅专注于人物故事的情节,更多的应该是代入式思考和对自身的反思。历史总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也许这是我最想说的。
    当下的世界是巨变的时代,三年疫情带来的心理危机、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国内经济文化的多重矛盾、国人就业的严峻、教育的无奈、精神食粮的荒芜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拷问着我们的灵魂,这与《平凡的世界》里所讲述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是多么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啊!
    当“佛系”“躺平”“焦虑”等现象风靡全国时,我们一下子发现自己原来也是这么的脆弱和无奈,正如《平凡的世界》里的孙、田、金三大家族改革开放初期的迷茫和痛苦。精神的危机不只是老一辈的农民孙玉厚、孙玉亭会有,老一辈的干部田玉堂、田福军也有,新时代的孙少平、金波同样摆脱不了。它就像高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我们忐忑不安,但又不得不裹足前行。
    在这种情况下,重读《平凡的世界》,从孙、田、金、李等家族的变迁中寻找前行的动力,再次感受灵魂的冲击和精神的鼓舞,让灯塔照亮黑暗中前行的自己,或许我们会走出当下的困境,寻找到一个新的归宿。
二、剖析人物故事,感悟生活真谛
(一)中国传统老农的代表——孙玉厚
    读过《平凡的世界》,我们可能会被孙少安、孙少平、孙香兰的故事所感动,因为他们身上有着我们50后、60后、70后,甚至是80后的身影。他们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但却没有被时代所淘汰,而是在各自的时代节点跳出了不一样的舞姿,成为了时代的引路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也是孙家的骄傲。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父亲——孙玉厚。这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个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但也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老农,却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美德:有孝心、爱子女、勇担当、肯吃苦、识大局、不服输、懂宽恕、能包容……
    孙玉厚就和那时无数的中国老农一样,从旧社会走进了新社会,经历了地主老财的剥削,感受了新中国翻身解放的喜悦。他们对新生的政权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怎样的政策,只要政府一声令下,拼了老命也会支持,哪怕饿着肚皮也要劳动。除了劳动,他们还能做什么呢?劳动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自出生以来,孙玉厚几乎从没有享过什么福。他几乎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子女而活,只要儿女们能活得好一点,即使受罪一辈子也心甘情愿。虽然他是个没本事的农民,也不能够让孩子们在这世上活得体面一点,但是他拼了老命想让孩子们不缺吃少穿,他以自己辛勤的劳作教育孩子们:即使再穷,再困难,生活再不如意,但只要去努力,总会雨过天晴的。
    在得知不成器的女婿被拉到工地上“劳教”,并且自己被侮辱性地安排给女婿装土时,孙玉厚还想着苦命的女儿兰花和两个小外孙,仍然想着收工后“就到罐子村走一趟,把猫蛋和狗蛋接回来”。对那个不成器的女婿,他也只是恨铁不成钢地在心里骂几句,狠狠瞪几眼。
    对大儿子少安,孙玉厚有着深深的愧疚。六岁那年,他就扔给了儿子一把小镢头,给他盘了一根小绳,“少安,你也长大了,应该出去干点活了。跟爸爸砍柴去吧!”上小学时,虽然少安年年考班上第一名,但也是全校穿戴最破烂的一个,有时候甚至因为家里饭不够吃而只能饿着肚子上学。十三岁时,少安高小毕业,尽管他在全县小升初统一考试中名列第三,但是却不得不辍学,因为家里弟弟少平也上学了,家里再也供不起他去城里上学了。当时,孙玉厚第一次抱着大儿子少安痛哭流涕,他对不起孩子,也不愿意断送孩子的前程,但是他已经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想到大儿子十三岁就回家受苦,帮他支撑这个家,一直到二十三岁还没个媳妇,孙玉厚就愁眉苦脸。直到后来弟媳给少安找了一个不要彩礼的山西媳妇贺秀莲时,孙玉厚才把心稍稍放宽。当少安把秀莲带回家门时,孙玉厚高兴得不知怎么好。既体面精致又不要彩礼的女娃,而且还不嫌他家穷,这样的儿媳妇打着灯笼没处找。之后,孙玉厚就考虑大儿子结婚的事。虽然不要彩礼,但扯几身衣服,将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还是应该的。于是,我们的孙老汉一夜没合眼,筹划着大儿子结婚借钱借粮的事……
    曾经几何时,孙玉厚也是个大能人。十六岁那年,父亲得痨病死了,丢下了刚满五岁的弟弟玉亭和相依为命的母亲。那时,山里和门外的事,都是他一个人顶了。他给周围村庄光景好的人家揽工,为了挣点量盐买油的钱,冬天农闲的时候,他就翻山越岭走几十天,帮助商行驮瓷器卖,赚一点工钱。那时虽然穷得叮当响,但日子过得还很体面。有几个“钢洋”后,他甚至突发奇想供弟弟玉亭上学,一直扶持到弟弟初中毕业,到太原钢厂当了工人为止。后来,弟弟玉亭跑回来说是不当工人了,想要成家。于是,孙玉厚又忙碌着为弟弟腾房娶媳妇……
    小儿子孙少安,从小学一直读到了高中,孙玉厚一直咬着牙供应着。家里的光景已经临近崩溃,老母亲年近八十,半瘫在炕上,小女儿也上着学,大女儿寻了个不务正业的女婿,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孙玉厚心疼两个小外孙,不得不经常接济一点粮食,甚至常常把孩子接到家里喂养。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孙老汉仍然供应着小儿子少平的上学,因为他始终认为“从古到今,世界说来说去,总是识字人的天下”。
    小女儿兰香,几乎是一夜长大。她从小就帮着家里拾柴火,打猪草,喂猪,煮饭……孙玉厚最受感动的就是这个小女儿,学习好,又不要家里操心,还能帮家里干活。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小女儿兰香最后竟然考取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北方工业大学。这对于他们这个农民家庭而言,是多么不容易啊。她的天资和努力,最终引导她进入了一个更为广大深远的世界舞台。
    说实话,玉厚老汉在心里时常为自己的子女而骄傲,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壮壮的。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他活着的全部价值,这也是当下所有中国父母追求的价值所在。愿我们玉厚老汉的精神永远存在,愿我们所有人的父母都能健康长寿,也祝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像玉厚老汉的孩子那样懂事、上进、茁壮成长!
(二)中国传统农民的“另类”——孙玉亭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个“另类”人物叫孙玉亭,他是农民阶级中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的“叛逃者”,是伟人思想的积极“响应者”,是大队书记田福堂的“跟班”……
    初读时,我们觉得他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迂腐、滑稽、落魄潦倒,甚至觉得他有点像阿Q;但是再读时,我们泪流满面,因为他身上有着我们底层知识分子的智慧、善良、执着和大局意识,他算得上是当时和当下的一股“清流”,或许很多人都不这样认为。
    在双水村村民看来,孙玉亭是“穷革命”,但他自认为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当下底层的文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日子虽过得没棱没沿,经常饥肠饿肚,甚至穷得一双新鞋都穿不起,但他还是一身三职——大队党支部委员、农田基建队队长、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主任。全村开个大会,他常是坐主席台的人,又有文化,上面来个什么文件或材料,回回都是他给众人宣读。当全村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时,他感到非常的满足。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总是以过硬的政治素质闪亮登场。当孙玉厚的女婿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而被“劳教”时,孙玉亭不敢离他哥太近,但又不得不安慰一下他老哥。于是,我们的玉亭同志就在“批斗会”的晚上站在公路下面,远远地朝他哥喊:“噢——哥!噢——哥!”当公社徐主任交代双水村也必须拉一个“阶级敌人”接受批判,圆滑的副书记金俊山又将皮球踢回来时,我们的孙玉亭同志想到了了村里的半脑壳“田二”,因为他总是疯疯癫癫的,常说“世事要变了”。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玉亭同志脑筋活,有智慧。玉亭又不是田二,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去得罪其他人呢?况且村里的人又怎么可能是“阶级敌人”呢?很多人以为玉亭迂腐,其实这正是他的睿智所在,他不可能像金俊山那样圆滑,也不可能像他哥玉厚那样不讲“政治”,于是选择“田二”这样一个无亲无故、没心没肺又疯疯癫癫的人接受批判,既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又挽救了村里的其他人,何乐而不为呢?哪怕是批判田二时众人哄堂大笑,可这又有什么呢? 因为世间事了犹未了,不如不了了之。
    另外,我们的玉亭同志还是挺善良的。当批判大会结束后,玉亭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当他走到土坡下面时,突然发现田二父子还立在哭咽河畔,老小憨汉面对面站着,一个对一个傻笑。他们身上的破烂衣服抵挡不住夜间的寒冷,两个人都索索地抖着。(此时,又有什么人会顾及到他们呢?)孙玉亭自己也冷得索索地发抖——他那身棉衣几乎和田二父子的棉衣一样破烂。一种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怜悯,使孙玉亭心中泛起了一股苦涩的味道。他迟疑了一下,走过去对着父子俩说:“快走吧!” 三个穿破烂棉衣的人一块相跟着,回田家圪崂去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一样的破烂,一样的落寞。在所有的喧嚣尘埃落定时,唯有凄凉与无奈。双水村两种不同的人,在动乱的年代,除了“正常人”眼中所谓的“正常”外,又有何不一样呢?都是穿着破烂的棉衣,都是冻得瑟瑟发抖,都是村里人嘲笑的对象——一个是所谓的“革命干部”,另一个是世人眼中的“憨痴”。当时间车轮滚滚向前进入到21世纪时,我们再去看那段历史,除了感到悲哀,还有什么值得开心和嘲讽的呢?当下的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孙玉亭”和“田二”呢?在一样的潮流下,做着一样所谓轰轰烈烈的事情!
    回过头去,我们再看孙玉亭,是否觉得他又不一样了呢?他对田福堂,那是鞍前马后,风雨来雨里去,总是随叫随到;对公社领导交代的事情,他也是尽心尽力地完成,哪怕起早带黑,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虽然时常无法顾及,但在大女儿的婚姻上还是尽心尽力了(尽管做不了孩子和老婆的主,但他做了一个父亲该尽的责任);对老哥一家,他虽然帮不了什么大忙,甚至还总想沾点光,但在少平婚姻和砖窑点火仪式上,他还是跑前跑后出了一份力的。
    即使在批判老哥的女婿王满银时,我们的玉亭同志还是想着他哥的。“批判大会”前他对他哥玉厚的态度,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玉亭脸上是一副同情他哥的神色。这同情是真诚的,因为这终究是他哥嘛!玉亭接着劝他哥晚上去参加学校批判会,以示他们家抵制资本主义倾向。但在遭到了他哥玉厚的坚决拒绝后,我们的玉亭同志也只能无可奈何心急火燎地走了——他今晚上还有大事!
    孙玉亭只是滚滚潮流中毫不起眼的一个悲剧人物,时代在变化,作为平凡的小人物也在改变。他从最初对承包责任制的不理解到不得不重新认识,从革命的火热、怀念到扛着锄头像双水村人一样劳作,他知错能改,始终不放弃他的理想,他有着质朴的温情、纯真的善良、坚定的大局意识,这样的人与其说是“另类”,还不如说是“清流”呢!
(三)世人眼中的“二流子” ——王满银
    王满银,世人眼中的“二流子”,祖上曾经当过“拔贡”,父亲曾是村里有名的二流子(解放前去世),母亲将他抚养到十九岁后病故。文革初期,王满银参加县里的武斗队,后害怕跑回罐子村。之后,王满银怕劳动,又在外面做起了小生意,混得个嘴油肚圆。再后来,凭着他的油腔滑调和骚情娶了双水村孙玉厚的大闺女孙兰花。
尽管王满银在所有人看来,都不是一个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但是孙兰花却死心塌地地跟他过日子,并为他生下了一男一女俩娃。
    这样的人,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也是避免不了的。王满银好吃懒做,喜欢到处乱逛,自认为在外做点生意,其实也是个可怜人。他从南到北倒卖点小玩意,赚点只够养活自己的零花钱,有时穷得连张车票都买不起。他认识了不少像他这样的狐朋狗友,相互混吃混喝。可他从来没想过要改变这样的生活,浪荡似乎渗进了他的血液。偶尔他会想起自己还有老婆、孩子,但二两劣质烧酒下肚,一切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王满银的首次出场,是因贩卖老鼠药而被“劳教”。他的老丈人已经因为给他装土而痛苦得有些麻木了,可王满银这家伙,却满不在乎,时不时地扭头对装土的老丈人咧嘴一笑。他怕什么?见过的世面大了去了!除了没偷人,他什么事没做过?扛过枪,耍过赌,走南闯北做过买卖,也钻过两回别人家媳妇的被窝,并且还欠下一屁股债——年年过年时跑外面躲债。就是在“劳教”时,他还偷奸耍滑,给装土的几个后生发烟,让他们装土装慢一点。至于老丈人,王满银满不在乎,反正是罐子村的破罐子,破罐子破摔,总是个破。
    可就是这样一个二流子,他却有着做人的底线。虽然倒卖小玩意已经走投无路了,但他不偷不抢,宁可低声下气地向丈人村小偷金富借钱,也不愿意入小偷这行。用他自己的话讲:“我才不是那号人呢!”在借了金富一百元到上海贩卖木耳失败后,尽管穷得叮当响,但王满银还是将一百元还给了金富。从这一点来讲,这个罐子村的“二流子”还是有底线,讲信用的,他知道什么钱好拿,什么钱不好拿!
    此外,王满银总还有点人味。他再怎么逛,基本上总要在年前十来天赶回家,给两个孩子买点礼物,或给孩子买身衣裳,或带点外面的新鲜玩艺儿。当得知老婆兰花因自己犯错而吃老鼠药被送往医院后,王满银两眼一闭,咧开嘴干嚎了一声,连门也没锁,就撒腿朝石圪节公社医院跑去,哪怕是腿跑得抽了筋。当他一瘸一拐闯进医院后,他才得知老婆吃的是假老鼠药。结果,他一下子跳起来,高兴得连喊带笑。最后,这个“二流子”知错就改,恭顺地跟着妻子回家了。事后为了弥补过错,或者是良心发现,这个罐子村的二流子,逛集时破天荒地给妻子兰花扯了一身的确良衣裳,给孩子一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又给猫蛋买了一个书包和一条红领巾,给狗蛋买了一支手枪和一个警察帽……
浪子回头金不换,“二流子”王满银在逛了半辈子一事无成后,他终于醒悟了。在某个寂静的夜里,在上海一个破旅馆里,他对着镜子发现了自己的尊容:眼角额头全是皱纹,两鬓角有许多白头发!这个逛鬼咧了咧嘴,伏在桌子上哭开了,鼻涕涎水泪珠子搅混着糊了一脸……王满银从这破镜子里仿佛才认识了他是谁,是个什么人,过去曾经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我得要回去!”他对自己说。他的“觉醒”使他归心似箭,天一亮,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此这个世人眼中的“二流子”不再出门,收心务正。晚上,他与老婆孩子共享天伦之乐;白天,他送孩子上学,并在大舅子少安的伙房里干得热火朝天……
    王满银这个人没有少平、少安的英雄光环,也没有金波、润生那样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没有李向前“守得云开见日月”的执着。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是罐子村的孤儿。他破罐子破摔是因为他没有“觉醒”,他有自己的底线、爱情、执着、希望……从心而论,王满银身上的缺点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他能“觉醒”,是“喜剧”;倘若不觉醒,也不一定是“悲剧”,因为生活有诗和远方,但也应该有苟且。
(四)中国农村男人的“完美女人”——贺秀莲
    当离婚率居高不下时,当大量“剩女”接踵而至时,我们再去阅读《平凡的世界》,会发现作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预见了婚姻和女性的问题。从杜丽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和膨胀,也看到了当代婚姻的无奈和脆弱。从田晓霞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青春爱情的义无反顾和美好,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从田润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心酸,爱而不得,失而不甘,但又不得不从。
    如果说孙兰花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妇女的忠厚善良、勤劳能干和懦弱,那么贺秀莲简直就是中国农村男人的“完美女人”——她善良,体贴,温柔,孝顺,持家,勤劳,不怕穷,敢追求……贺秀莲寄托了作者对现实婚姻的祝福和期待。也许这样的女人,才是中国大多数农村男人最好的归宿。
    秀莲的首次出场就叫人眼前一亮:脸虽然不太白,但人样子十分耐看;黑眉花眼,一口白牙,身体发育得丰丰满满,正是庄稼人所梦想的那种女人。她不仅不嫌弃少安家的破墙烂院,而且第一次上门就帮助做家务活,还满嘴的奶奶、妈妈、爸爸叫个不停……
    这样的姑娘打着灯笼没处找啊,少安很感激,也从感情上喜欢上了这个大眼睛姑娘。就连少安家平时躺在炕上似睡非睡、老眼昏花的八十岁奶奶也是相当满意。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这两天老人家忘了数药片,瞌睡也没有了,一天到晚都高兴地睁着红眼,傻笑着看着她的孙媳妇在她面前走来走去,并且时不时地揩一把老泪。(“揩”怎么和泰兴方言一个音,值得探讨)
    好姑娘有的是,可不嫌男方穷,且对老人好的姑娘,那是不多见。为什么贺秀莲会不远千里嫁给少安?图的啥?有人说是爱情,但我要说的是放心。少安长得是不错,但是给秀莲的最大印象是放心!初次见面,秀莲就惊喜得心嘣嘣乱跳。她发现这男人身上有一股很强的悍劲,跟上这种男人,讨吃要饭都是放心的;只要拉着他的手,就对任何事都不怯心了。
    秀莲喜欢少安,也就喜欢上了他家的一切,哪怕是穷得叮当响。现在,她来到双水村少安家里,就像回到了她自己的家,觉得一切都很亲切,很入眼……
    当秀莲首次出现在村里人视线里时,那场面热闹得就像“记者招待会”。有的人眼睛老半天不离开秀莲的脸,并且互相窃窃私语,详细而挑剔地品评着她身上的一切。买结婚衣服时,秀莲非要先给少安扯衣服,自己只买了一身涤纶料子。用她的话说:“两个人只要合心,又不在几件衣服上!”
    多好的姑娘啊!少安被秀莲的话说得眼圈都发热了。曾经几何时,少安还在为田润叶的“恋爱信”窃喜,但又不知所措,现如今他却与一个陌生的山西姑娘结婚了。他没什么惋惜的,因为命运本就该如此。即使他与润叶结合,但结果会不会如此的美满?也许润叶不嫌弃他家,可他爸呢?两人门不当户不对,一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是吃公家粮的人,一时的冲动和激情根本不会持久。
    当爱情的甜言蜜语被生活的油盐酱醋击得粉碎时,当所有的任性被现实撕扯得体无完肤时,当婚姻的遮羞布被世俗羁绊扯下来又踏上两脚时,我们的男性同胞们也许比女性同胞会更务实,放手祝福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孙少安娶了贺秀莲这样一个媳妇,他放一百个心,结果也正如他所愿。
    在艰难的日子里,这个山西姑娘和他心爱的少安借住在大队部饲养院,整天与牲畜为伍,一待就是几年。平时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吃的是黑面馍,喝的是能照见影子的稀饭,可是秀莲不在乎,她只在乎少安,而且尽可能地从娘家拿点补贴,希望能让整天干活的少安多吃一点点。可她唯一的一点“私心”也被少安推掉了,甚至为此还被揍了一下。秀莲虽然伤心难过,但她还是理解少安的难处。她以水一样的柔情软化了钢一样的丈夫,两人如胶似漆,感情更深。
    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贫穷富贵,秀莲都和少安一起打拼。自从有了孩子后,秀莲更不讲究自己的穿戴,经常是一身带补丁的衣服,门里门外的活拿得起,放得下,从不叫苦喊累。为了丈夫的创业,她更是想法从娘家借来了钱。(娘家是嫁出去姑娘的港湾啊,只有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儿子,但很少有嫁出去的姑娘忘了娘)之后,我们的秀莲又支持少安开砖窑,并且自己亲自上阵,累得她是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少安的事业从此就开始了,他成了双水村第一号瞩目人物。
    再后来,孙少安箍了新窑:一线三孔大窑洞,一色的青砖砌口,并且还在窑檐上面戴了“砖帽”。一院的好地方,再加上旁边烟气大冒的烧砖窑,双水村往日荒芜的南头陡然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孙少安现在是信心十足,他现在是要干什么事,就能干成什么事。这是因为他身后有着强大的后盾,妻子秀莲的大力支持。有句话说得好,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个好女人。
    秀莲就是这样的好女人。从参加县里的“夸富”会回来后,孙少安就筹办起了砖瓦厂。他不在家的时候,秀莲就成了砖厂的主管人,除了给七八个人做饭外,还得给买方点砖数,开发票当会计。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新雇的河南技术师傅不懂烧砖技术,结果砖窑厂倒闭了。一天之内,所有帮孙少安干活的本村人,都咒骂着别人也咒骂着自己,一些人临走时还给少安留下了狠话。灾难面前,秀莲再次想到了她的娘家,准备回山西一趟借点钱,先把村民的工资开了。
    几天后,秀莲总算从山西娘家借回了一千多块钱,暂时缓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机。可沉重的贷款压得少安喘不过气来,痛苦的他总是一个人早出晚归。有时候,他从山里回来,也不直接回家,或者一个人坐在黑暗的东拉河边抽旱烟,又或者孤魂一般游荡到他那荒凉清冷的砖厂,直到心焦的秀莲找来。这时,亲爱的秀莲不仅有着钢铁般坚强的意志,还有着水一般的温柔。她千方百计地安慰着痛苦的少安,给他说宽心话,给他做好吃喝,给他温柔的抚爱和体贴,甚至在他无端发火时,也心甘情愿当他的出气筒。
    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女人啊?人生有一知己不易,但有秀莲这样一个女人,孙少安简直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在秀莲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少安又站了起来,他“腾”地从炕上站起来,举起双拳在黑暗中咬牙切齿地挥舞了几下。“我操他妈!”他骂道,这个双水村的硬汉子破天荒地骂了一句,也不知道他在骂谁,也许他在向命运抗争吧。之后,少安就到处奔波。在多方帮助下,秋天后的一个下午,双水村南头又响起了制砖机轰隆隆的吼叫声——这声音已经整整沉寂了一年!孙少安和贺秀莲兴奋地忙碌着。
    第一批成砖呱呱叫出窑后,三天内就销售一空。欠村中所有人的钱马上还清,山西秀莲娘家的借款也立即寄还了。这个垮塌了的砖厂在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当年底,少安就还清了银行的贷款,之后盈利就滚滚而来。
    可世间事总不是那么令人称心如意,人们常说的苦尽甘来对少安家来说,却是啥也不是。在少安承包了乡里的砖瓦厂后,在少安意气风发开始干“大事业”时,在门里门外一切顺心时,我们的秀莲却垮了,整天咳嗽气喘,身体消瘦,脸色憔悴蜡黄……
    在孙少安提出要出钱重修双水村小学时,平时节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事情怎样搞,最后由生病的秀莲画了“圈”,就算敲定了。可在庆祝仪式的尾声时,我们的秀莲却倒了下去:肺癌。
读到这里,我相信所有的朋友都和我一样,心情沉甸甸的。为什么好人不长命?为什么秀莲会是这样的结果?是作者有意这样安排,还是命运本就这样?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作者却给了这样一个不完美的结局,也许他是想告诉我们:秀莲这样的女人只是一个乌托邦,现实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好女人需要好土壤来养育,更需要好男人来呵护,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
    此时,再看看当下的剩男、剩女和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我们是否又想到了什么呢?
(五)被爱情戏耍了的“苦命人”——田润叶
    田润叶是《平凡的世界》中一个温柔、美丽、善良的女性,她的身上虽然有着新中国知识女青年的勇敢和追求,但却始终保留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懦弱。在事业上,她踏实能干,敢吃苦,有闯劲;但在爱情上,她却是个“loser”,尽管她也挣扎过、努力过。
    曾经的田润叶是多么爱她的少安哥啊,她甚至不顾姑娘的害羞,主动去找她的心上人。她先是让在城里上学的少平给少安带口信——来找她一下,并且态度很坚决地叮嘱少平,临走时她还给少安塞了个小纸包(五十斤粮票和三十元钱)。
    接到消息的孙少安愣了半天,然后陷入到了往事的回忆当中。原先少安家离润叶家很近,两家关系相当亲密。润叶只比少安小一岁,两人经常玩到一起,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少安早上一起来就哭着要到润叶家去,润叶晚上又哭着要到他们家来睡。两家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另一家娃娃端上一碗,或叫到自己家里来吃。
    后来,他们长大一点,就溜出家门去玩。当春天刚露出一丝嫩芽时,他们就跑到阳土坡上刨刚刚发芽的“蛮蛮草”根,尝尝第一口春天的味道——又麻又辣。夏天,一入三伏,他们就和村里其他娃娃一样,脱得精光,整天泡在东拉河里,耍水,往彼此身上糊泥巴。秋天,他们在野外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常常把肚皮撑得鼓鼓的再回家。冬天,在天气稍暖和的日子里,他们从东拉河的冰上走过去,在金家湾那边的村子里,寻找各种各样精美的破瓷器片,然后分别放在他们自家供奉土神爷的墙窑里……
    为什么现在的小孩问题这么多?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过去那种朋辈互助的环境。什么情绪,什么问题,在过去农村只要几个小孩疯玩一下,啥都没有了。并且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大的带小的,小的模仿大的,很容易培养责任心、团队意识。很多感情很深的兄弟姐妹,甚至是夫妻,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小培养的感情。孙少安和田润叶也是如此,最初的他们只是发小关系,但随着岁月的凝练,他们的感情越发深厚。田润叶对孙少安的感情,正是在玩耍嬉戏和共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孙少安始终陪伴呵护着田润叶的成长,田润叶已不知不觉把少安从“哥哥”上升为精神上的“伴侣”。
    因此,成年后当了教师的田润叶不顾门第等级和身份不同,对农民孙少安还是像以前那样好。每次回村里来,她总要到少安家串门,和少安拉家常话。可能最初田润叶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对少安的感情,直到她二妈(婶子)把领导的儿子李向前介绍给她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早已爱上了少安。一旦她考虑到这件事时,她的眼前就立即浮现出孙少安的身影,无论是走路、吃饭、工作,面前总是站着个孙少安:高挺的身材,黝黑而光洁的脸庞,直直的鼻梁,两条壮实而修长的腿……
    润叶开始一幕一幕地回忆她和少安从小到大的一件件往事,有时她会发笑,有时她会痛哭流涕,还有时她既发笑也流泪……她半夜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寒冬腊月里,躺在被窝里的她却感到发热。她白天黑夜想她和少安的事,已经到了精神恍惚、不思饮食的地步。现在,她想着少安,焦急地等着他来,只要门外有脚步声,她的心就一阵狂跳。
当少安一下子出现在她宿舍门口时,她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就迈着两条软绵绵的腿跑过去了……她白净的脸蛋上泛出兴奋的红晕,腼腆地微笑着。她带着少安到县城最大的国营食堂,买了一堆饭菜,摆了一大桌子。然后,润叶就坐在少安旁边,自己没有动筷子,而是深情地看着她的少安哥吃……
    吃完饭,他们就沿着原西河畔走了走。润叶谈了县领导的儿子李向前对自己纠缠的烦恼,希望她的少安哥能像小说里的男主人翁一样勇敢地站出来。可是,对感情上的事,少安却是一头雾水。田润叶对自己心爱的人,又不好意思启齿明说,她是又气又急啊,只能转移话题,先谈正事——王满银被“劳教”的事……
    跟随少安回石圪节镇后,下车时田润叶从衣袋里掏出一封信,一把塞到了少安手里。纸上写着两句话:“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咱们慢慢再说这事。”不久后,润叶就在一个星期六回到了双水村,她想尽快见到少安,和他把事情谈清楚。可去了两次都没见到少安人影,她只好怏怏不快地回到自己家里。当下午汽车经过少安家院子下面时,她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睛里旋转起来。满怀希望,怀揣热腾腾的心,原本希望见一见心爱的人,结果却扑了个空。
    之后,深情的润叶又跑了一次县高中,让少平回去时给少安捎个话来城里一下,可却等来了“忙,来不了。”她呆了,一个人在宿舍里偷哭了一个晚上。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天二妈和李向前他妈又来逼婚了,而且弄得满城风雨,说是润叶和李向前已经订婚了……李向前一家对她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于是她决定再回一次双水村,找到她的少安哥。
    在东拉河的一个柳树下,我们的润叶姑娘终于找到了躲藏的少安。两人离得不远不近地坐着,紧张地聊了几句,还时不时地向村子那里张望,看看有没有人看他们。对面山梁上飘来个庄稼汉悠扬的信天游,两人不由相视一笑,然后敛声屏气地听着。这歌声好像正是给他们两个人唱的,这使得他们的脸一阵滚烫。可这时的村头公路上,猛然传来田福堂拖长了音调的呼唤声。润叶气得牙咬住嘴唇,没给父亲应声。在少安仓促离开后,她才不得不心烦意乱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