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名园长工作室

课题研究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幼儿园名园长 >

乘一缕春风,奔赴未来——幼小衔接,我们在路上
2023-02-25  作者:mjs3yeyyz  浏览:

乘一缕春风,奔赴未来

         —幼小衔接,我们在路上

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幼儿园   王健

摘要:

“幼小衔接”一直是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层面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它是幼儿园与小学遥相呼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之一。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呢?本文阐述了我们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的思考,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字:

幼小衔接;儿童发展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阶段,也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入学将是幼儿新生活的新起点。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小衔接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方面规范和指导幼小衔接工作。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本次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这是继2012年全国首个幼教宣传月活动以来,第三次将主题围绕“幼小衔接”展开。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在孩子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乘着这缕精神春风,重新开始了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思考:以往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忙着组织孩子们参观小学,忙着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游戏行为,忙着编写课程故事......忙碌到手足无措带来的茫然和过分追求“技术”带来的不安。我们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你了解孩子吗?你组织的活动有没有支持孩子的入学需求?你的教育对他们的入学经验有提升吗?你分享的课改故事是孩子们正常的生活画面吗?其实,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的活动设计展开的,孩子只跟着老师“连轴转”,与孩子无关的无效劳动不断增加,孩子没有自己的小学生活准备计划,对升入小学的想法表达不出,懵懵懂懂;教师还产生了职业内卷:案头工作占用时间过长,对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无心应付。

再仔细解读《指导意见》,从幼儿的角度阐述了幼小衔接的方方面面,我觉得“有益于幼儿成长”也应该成为我们“忙碌”的基本准则。幼小衔接不是一项运动,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该明确孩子在幼小衔接中的现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和家长沟通,一定要用研究的手段,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工作做细做实,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人一双合适的鞋”。

一、重新思考、选择

经过对幼儿群体和个体的跟踪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面对新鲜事物时,盲目跟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主构建和知识系统构建的学习能力较弱,主动参与、探究和坚持的能力还不够持久;家长太注重知识的衔接,偏“智”的倾向比较严重,对幼儿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关注得比较少;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缺乏交流,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严重的“智”问题,平时较少主动参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过程通常是单方面的,有些家长有不同的见解也愿意主动与教师探讨,与幼儿也有很多互动交流,幼儿乐于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

我们重新思考: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之一,不是翻山越岭,而是孩子发展的自然延伸,准备入学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思考如何以孩子为主体,提高孩子的准备入学和适应入学的意识;注意与家庭、小学合作,独挑“大梁”,与小学“主动双向”,共同寻找孩子应有的“美好升学”。

我们根据《指导意见》,开展多元化调研,对现有幼小衔接工作进行自我检测和分析,对部分大班幼儿和家长进行访谈,摸准当前幼小衔接的真实现状,深入了解家长和幼儿的共性、个性需求,并邀请家长代表、小学低年级老师参与研讨,交流幼儿入学后的发展情况,请家长代表分享他们对孩子入学的准备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做好经验准备。

二、且行且思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两者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都要努力从“为了孩子”走向“以孩子为本”,让教育从平等的“给每人一双一样的鞋”,转向适宜的“给每人一双合适的鞋”,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差异,沿着相似的过程,重视孩子良好品质的养成,善于引导孩子形成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坚强个性!比如,当孩子无理取闹时,我们要耐心教导;当孩子遭受挫折时,我们要给他一个拥抱;当孩子奋发向上时,一声“加油”,足以填满孩子内心的快乐。

2.且思且行,做好准备

摒弃了过去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每一道工序中来。

1身心准备

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孩子们有期待,有惊喜,也有焦虑,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小学生活:我准备什么文具?小学能带玩具吗?小学老师会不会教我们唱歌跳舞呢?小学午睡有没有床?小学应该怎么上课?我们鼓励孩子们畅想小学的学习生活,引导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自主设计参观小学的计划书和兴趣清单,然后组织孩子们参观小学观摩,了解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体育场等环境设施,引导孩子们发现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不同的发展之处,孩子们在熟悉小学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舒缓了紧张焦虑的情绪;小学的升旗仪式学校乐队的精彩演出少先队员在国旗下宣誓,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入学的兴趣瞬间高涨;上课时间,让幼儿直接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学活动,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直接体会小学的学习生活;课间,小学生们“以大带小”,和小弟弟、小妹妹一起到操场上锻炼,培养他们热爱体育的习惯。畅想+实践,孩子们在玩耍中体会到了进入小学的快乐。

2生活准备

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学习生活总是拖拖拉拉。在幼儿园的学习中,这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如果还是这样的话,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就不能很快有效的适应,甚至会产生脱节、厌学的心理,可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有必要的。

我们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各区域游戏开放时间等情况,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一天的游戏时间,并尝试制定时间安排表,在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尊重幼儿的兴趣,适当延迟单次游戏时间,逐步培养幼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学习习惯。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去做”,陈鹤琴先生说,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在幼儿园,我们鼓励幼儿向上小学的哥哥姐姐学习,争取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游戏之余,自己动手收拾材料,整齐地摆放桌椅等;起床后,自己整理小床;全班幼儿轮流担任“小值日生”,帮助教师整理活动室、监督室内外环境卫生等等。在家里,我们鼓励家长有目的地让孩子锻炼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动手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或者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比如擦桌子、扫地、拖地、晾晒衣服,吃完饭自己收拾餐具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社会准备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健全的过程,是幼儿人格基础不断奠定的过程。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基本的社会性发展方式。所以,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很重要。

作为孩子的家长,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尊敬老人,爱护父母,爱护老师,爱护同伴;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生活瞬间,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人物,不断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引导他们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与同伴一起进步。

4学习准备

经过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孩子们即将踏入小学,开始一段新的、更有挑战性的学习生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孩子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初,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孩子无法有效地学习知识。从已经毕业的孩子家长反馈的信息来看,我们认为造成孩子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阅读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大班的孩子更重要,可以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大班幼儿对文字和文字符号尤其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述故事和诗歌时,多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引起幼儿对书籍的兴趣和联想,及时与幼儿交流各自的感受,探讨情节,回答幼儿的问题,可以使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可以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们还充分利用亲子睡前故事时间,鼓励家长采用亲子游戏的方式(表演、讲故事、小品、续写创编故事等)讲故事,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幼儿自由奔放、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享受自由个性的快乐,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与小学双向衔接

我们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幼小衔接工作经验的小学低年级教师进园进行深入体验,亲眼观摩,亲耳聆听,近距离感受幼儿的生活、游戏方式。通过观摩幼儿游戏、自助就餐、集体活动、师幼互动等环节,老师们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差异,使幼儿对小学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丰富了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调研内容。老师们亲切自然的教态,及时到位的鼓励,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使他们体会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家园共努力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它造成影响,父母的作用就特别明显。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都与父母的影响分不开。家长要学会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思想,学会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家园共育,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孩子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成长如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快乐成长;成长如一米阳光,温暖了自己,也照耀了他人;成长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孩子们即将告别幼儿园的时光,去迎接崭新的小学生活而我们,奔赴在幼小衔接的路上,时光匆匆,我们一起期待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