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名园长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幼儿园名园长 >

《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共读
2024-04-03  作者:mjs3yeyyz  浏览:
《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共读文稿

泰兴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成凤舞

整个第二章节讲的就是建构家园共同的途径,前面我们已经分享了家委会、家庭访问、预约家长个别交流这三种途径,下面由我来继续和大家一起阅读本书第二章节的第4——7小节。可能平时我们也做了很多家长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们没有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这本书就帮我们进行了很详细的总结和提升,细读这本书,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平时已经做的,和平时做的还不够的,更会唤起我们对家园共育的更多思考。

 

第四节:家长小型座谈会

在家园沟通中,班级家长会和个别交流是我们常用的交流方式,座谈会用得较少。

座谈会是一种圆桌讨论会议,通常由4-10 位家长聚到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人讨论。开座谈会的目的是了解家长们和教师对某一主题的看法以及影响这种看法的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型家长座谈会的优势:家长在把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情况的比较中,在与其他家长具体经验的碰撞中,有所感悟,接受建议就会容易一些。

小型座谈会还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家长身上吸纳到一些教育观点和策略,深化和丰富自己的教育的认识和方法,同时也是家长之间相互碰撞、启发、学习的机会。

针对班级中部分孩子的共性问题,采用小型座谈的方式比较好,这样能充分调动家长的育儿经验,改变以往教师一人谈的方式,集思广益,让家长教育家长,也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不必逐一与家长沟通,避免了个别交流时对共性问题的多次重复。

小型座谈会中谈论的问题,一般会讨论得比较深、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面也广,家长受益的时间会延续得较长。小型座谈会有个别交谈、集体讲座欠缺的优势,表达的家长们分享的经验具体、实用、操作性强,倾听的家长们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能让听者主动反思自身教育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并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

 

教师们特别是年轻教师常常打怵于座谈会的组织,困惑于以下问题:(PPT文字)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书中,也进行了梳理,首先确定是

座谈会话题的来源

一般来说,座谈会的话题来源或适合讨论的事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孩子发展情况等来定,也可以提前向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家长最想了解的问题,选取其中较有集体讨论价值的内容作为主题。

 

一、某些家长的共同需求

当某位家长或某几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问题比较担忧,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解决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育儿教育理论,或者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家长到小型座谈会上进行经验介绍,让小型座谈会真正成为家长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的平台。书中还进行了举例,比如专门针对插班生的座谈会,还有保姆钟点工的培训式座谈会等,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引领各年龄段孩子家长的内容

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都有一些天共同的担忧,都希望在孩子发展的每一阶段得到教师的引领。作为教师要在孩子的每一阶段,围绕家长担心的一些问题,提取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召开座谈会,起到引领、解惑的作用。

如新生人园适应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幼小衔接的问题等。书中就举例,例如幼小衔接的问题。座谈会可以请往届大班毕业生家长介绍经验;请小学教师给家长做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请前一两届的幼儿园毕业生接受弟弟妹妹的采访,回答弟弟妹妹关于小学的一切问题;介绍展开幼小衔接的主题课程活动等等。这样的座谈会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家长缓解入学焦虑,以及了解科学幼小衔接的方法。

三、即时生成的主题

教师在日常教育以及与家长交流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园的表现以及与家长谈话时出现的额问题,把孩子和家长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将其中较集中的一些问题,不断地生成为有针对性的座谈会主题。

四、连续跟踪的专题

幼儿园在学期或学年中都会组织全园性的专家讲座、班级开放日和专题研讨活动,这些活动的效果如何,家长对此还有哪些新的要求和思考等,教师都可以组织部分家长召开小型座谈会。

五、向家长征集的话题

当教师不确定座谈会的话题时,可以在开学初或召开座谈会前,用征集话题和征集参与座谈人员的方式,来获取家长们感兴趣的话题。总的来说,向家长征集话题召开的座谈会针对性较强,解决回题的策略也具有较弹的实效性和鲜活性,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六、定期的家长经验分享

随着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积累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让他们做主角来介绍个人的育儿经验,与其他家长分享自己育儿过程中的心得,对于其他家长来说,经验鲜活,方法具体,易于移植。

座谈会前的准备工作

一、按照问题类型选择多层次的家长参加座谈

在选择家长时教师要注意座谈的目的是什么,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共享作用,谈话过程中的信息分享应是多元的。在一次座谈会中,要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观念、不同学历水平、孩子在园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家长,因为不同层次的人员在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共享,如可选择家长中个性开放的和保守的、有经验的和无经验的、爱讲的和爱听的、在单位是管理者的和被管理者的、有妈妈爸爸也有爷爷奶奶……来参加座谈,切忌使家长觉得教师在给自己贴标签,自己是专门来接受教育的,从而造成家长和教师之间新的不和谐。

 

二、重视日常对家长性格和各个方面信息的收集

平日家长接送、家访时或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位家长的行为表现。孩子入园前的登记表、平时家长填写的问卷、与某家长同事的交流等都可以成为教师了解家长的信息来源。

三、围绕话题专门收集有效信息

在开座谈会之前,需仔细分析家长的困感或问题,然后针对家长反映的问题,进行全面信息的收集。

1.孩子信息的收集

2.话题内容的信息收集

3.家长信息的收集

四、早发信息,给家长充分的准备时间

教师要事先将座谈的主题告知家长,给家长一个准备的时间,也给自己一个准备的时间,以保证座谈会的效果。教师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家长共同商定谈话时间,保证家长能够准时出席会议。

五、控制人数保证每位家长都能充分发言

限制座谈会人数是为了保证每位参与的家长都有发言的机会。即使家长没有在座谈前与教师沟通过教育中的问题,但他们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总会有些想法或经验,因此一定要保证每位与会者的发言机会。当然,小型座谈会的人数需根据话题决定,但要使家长能够充分地发言,深入地交流,人数最好不要超过十人。

 

组织座谈会的技巧

年轻教师不仅对于话题的确定感到困难,对于座谈过程中家长生成的话题更是感到难于驾驭。为了避免此种困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一、座谈会开始时教师要向家长说明本次座谈的中心话题

座谈时,家长常常要谈的话题很多,不同的家长关注的话题又不一样,

还有些家长在谈的过程中会跑题。因此,教师在开始时,就要简明扼地交待本次座谈的中心话题,突出重点,让家长明确本次座谈的目的与中心主题。

二、座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聚焦主题、提炼概括,并与家长互动

教师在座谈会的全程都要注意聚焦主题。家长们虽然是围绕中心话题交流,但发言的内容也难免零散杂乱,此时教师要及时提炼和概括,尤其是一些教师认可的观点,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和关注,并表明教师的态度。对于一些有异议的观点,教师也可提出引发大家的讨论,通过不同角度的阐述,帮助大家达成共识。对于个别家长,对幼儿园、班级、教师工作的某些方面有质疑或不解的,可及时在此利用家长之间的交谈以及教师的说明,帮助这些家长理清事实、了解教师的具体做法。

三、教师在交流中要始终充满自信

教师的自信对座谈会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展现出自信,用专业知识和对每位孩子情况的充分了解来说服家长,给家长提供合适的教育策略,让他们感受到与教师交流是有收获的。倘若教师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会概括、提炼时,可以将讨论的话题进行罗列,突出重点地重复他人的观点。切忌在说话的时候,让家长感到教师的自信心不足,认为参加座谈会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

 

组织座谈会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每次参加座谈会都要有活跃的家长参与

教师在选择家长参加座谈会时,切忌都是一些沉默型或不善言谈的内向型家长,这样会使整个座谈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气氛非常沉闷,使得小型座谈会集思广益、共同研讨的目的大打折扣。

二、注意参加座谈会的每位家长的忌讳点

对于特别在意场合、强烈需要被尊重的家长,已表明不想参加座谈会或参加时特别要关照的家长,教师要给予尊重和关照。

三、对于平时不善表达的家长不必勉强其发言

对于不善表达的家长,可以利用座谈会的形式先让他们做倾听者,在倾听其他家长介绍教育行为和观点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后产生发言的需求。座谈会后,要给家长一个思考和沉淀的时间,然后教师再与个别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其参加座谈会后的收获、启发和困惑,是否有进一步交流的愿望,若有可约定下次交流的时间,从而使这些家长逐步主动地参与到与幼儿园的互动中。

四、要将发言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家长

小型座谈会基本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在座谈过程中,教师要最大化地将发言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家长,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小结和连接。

 

五、个别孩子的问题不易拿到座谈会上讨论

当某孩子在某一段时期出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情绪问题、同伴交往问题、自我约束等方面的问题时,比较适合与家长个别交流,这样教师和家长能够比较透彻、坦诚地交流,不用担心伤及家长的自尊心,造成家长的抵触心理。

 

六、在座谈会上可以对个别孩子的进步或优点进行表扬

教师对个别孩子的表扬,可以让其他的家长学习相关的经验,但不能渲染得太过分,否则其他家长会觉得教师偏爱这样的孩子,反而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受到冷落。

 

七、给予家长自主选择参加座谈会的权利

教师让家长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座谈会或参加哪一个主题的座谈会,可以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座谈会的时间要有所控制

教师可根据话题讨论的热烈程度灵活调整座谈会时间,太短,会使家长感觉来一次收益不大,太长,会造成家长心理上的疲倦而反感。因此1小时左右,不超过2小时是较适宜的时长。

第五节:家长学校

幼儿园为了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游戏等情况,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活动的情况,了解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常常邀请全体家长到园参加活动,这些活动都属于家长学校、包括集中的讲座式家长会以及家长深度参与的互动式家长开放日活动。是采用家长开放日还是家长开会的方式,要根据研讨的内容和主题来决定,不能简单机械地认为互动式一定优于讲座式,凡是家长活动都应该是互动式。而应当将讲座式的家长会和互动式的家长开放日整合起来,放在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放在孩子在园从托班或小班入园起直到大班毕业的三、四年的整体计划中。家长是来开会听讲座、还是来看教育活动,关键应当看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即看家长学校的主题、内容、组织方式是否从家长、孩子、幼儿园的需要出发;是否让家长逐步愿意、主动、深度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和孩子的教育中来。

家长学校活动前的准备

 

一、了解家长的需求

作为举办活动的教师,必须了解参加活动的家长的需要是什么、孩子处于什么发展时期、不同年龄班家长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是什么等。教师可以通过家访、蒙长日常接送环节的沟通、调查问卷、个别交流、小型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困惑,了解他们对于家长学校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的具体要求。

1. 家长问卷

幼儿园可以专门设计家长对幼儿园、班级教育活动和家长活动的调查问卷,也可以在每学期一次的全面工作家长问卷中,围绕家长需求的主题增加几个问题。

当家长问卷收上来后,园部和班级教师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和归纳,然后根据大多数家长的需要确定下学期的家长活动主题,同时将结果反馈给全体家长,让家长知道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也提高了参与的有效性。

2.小型座谈会

每学期初或期末,班级或园部都会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家长代表可以由各班级家长委员或抽样的各班级家长代表组成。通过座谈的方式,幼儿园和教师可以了解家长们对上一学期家长工作的感受和体会,并引发进一步的讨论和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出新学期家园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和时间。

3.现代化信息手段 微信、QQ、钉钉等,统计小助手、接龙管家、问卷星

4.通过网站,但是随着现代化信息手段发展的越来越快,我们现在很少使用网站。

二、梳理并明确家长们的需求规律

教师们作为教育者不能完全依赖于征询家长意见后再开展家园活动,更多的时候要走在家长的前面,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园里有经验的教师们在多年与家长的接触中,已掌握了不同阶段孩子家长的需求,也积累了家园互动的一些经验,在全体教师交流中,可让年轻教师学习他们的经验,了解各年龄段孩子家长的需求和家长来园活动的组织方法策略。幼儿园要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提取、归纳、梳理、提升转化为利于全体教师学习的文本,每学年再根据工作中的新经验进行增补和修改,一方面帮助教师们尤其是年轻教师尽快掌握组织家长学校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使教师们可以主动引领家长的发展,自信、高效地开展家园活动。

针对家长在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书中也做了梳理和罗列,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去研读。

家长学校活动的实施

 

一、根据主题内容、家长水平决定活动形式

家长来园参加活动的形式不是概念化、赶潮流,简单地认为凡是活动一定要互动,否则就不是双向的沟通,效果就一定不好。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并不是要形式的花样百出,而是要让家长通过实际的参与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更好地理解、配合教师的教育要求,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而不是机械地将基理解为每一次的活动都要双向互动。即使是以教师进座为主的所谓 一言堂” 有时也是必须和必要的。因为很多时候,这种“一言堂”是家长需要的,也是事先征求他们看法时,他们提议的,教师针对他们的需求、水平安排针对性的内容,家长会很有收获。

比如书中提到的,在新生开学初围绕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的主题展开专题讲座,各位园长也可以看看,具体的实施过程。这对我们如何开展类似的专题讲座,非常有启发。

这位教师充分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和困难,知道怎样帮助家长消除恐惧和化解困惑。因此,他选择了最适合此家长群体的内容和形式,让全体家长充分认识到入园适应的特点、重要性,掌握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的具体方法。可见,这样的“一言堂”真正起到了让家长理解孩子、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解决孩子人园适应问题水平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时,不应该将精力和时间一味地花在形式的新颖上,而应该深入了解家长的实际水平、需求,深入思考家长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切实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让家长体验孩子学习中的困难

家长来园活动时,为了能实际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掌握教育策略,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家长体验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从而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和互动指导。因此,家长来园活动时,教师应让他们通过间接观察、参与体验感受孩子学习的困难。

1. 间接观察

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如果教师总是用语言讲述,告诉他们一个个教育家的观点,给他们讲大段的道理容易使他们疲劳,而且仍然不知道和理论对应的实际做法是怎样的。家长不是幼儿教育专业人士,他们急需的是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录像视频的方法,让家长间接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吸引家长参与到学习和交流中。

2.参与体验

对家长正确教育观念的引领,仅仅通过理论的讲解是不够的,常常需要让家长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价值才能产生作用。

三、多形式一体化的主题式家长活动

多形式一体化的主题式家长活动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请家长来园听专家或教师讲座、观摩教育活动,然后家长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观摩教育活动本身或孩子的发展表现进行讨论,再将各个小组内讨论的观点集中在大组交流分享、将各自的困惑与专家或教师互动等整合式的家长来园活动。

组织家长学校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收集每次活动结束后家长的感受和体会

每次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后,他们到底对活动有效性的感受是怎样的,每个具体内容和方法的选用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活动后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否有改善等,教师都要注意征询家长的意见、观察家长和孩子的行为等,从而为下次活动的改进找到方向,保证活动组织得更加贴近家长的需要。

二、及时反馈家长在本次活动中提出的未解决问题

每次家长在来园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若当时没有办法解决或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教师一定要记住,在活动结束一段时间后要主动给予家长反馈。

三、家长每次来园签到的表格应该是连续的

签到表(见表2-7)可以是一学期连续的,也可以是一学年连续的,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1.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家庭成员中每次是谁来参加活动,从而了解和观察分析出谁来参加活动对孩子的后期影响大。

2.让家长清晰地了解到一学期或一学年幼儿园开展了多少次活动,看看自己每一次是否都参加了。

第六节:家园节日活动

如何才能将家长的文化资源真正发挥到传承者的作用、如何在娱乐中将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的心中,形成文化记忆呢?书中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家园节日活动前的准备

一、统筹考虑,制定整体计划

要整体考虑小中大班的节日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家长参与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孩子学习内容的重复,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还能让家长资源的作用最大化。

二、通知要早,给家长和孩子充足的准备时间

教师在开展每一次活动之有前,都要尽早告知家长,以便他们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并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三、落实人员,确定各项准备活动的负责人与准备要求

每次家园节日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不同,对场地、环境等的需要也不同,因此,要在活动前将每项准备工作尽早落实到每个具体人员,将每个人每项工作完成的要求和日期具体化和明确化。这样,有利于承担某工作的家长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

家园节日活动主要有以下工作:确定活动场地、预约场地,会场布置、横幅和海报的制作,音响、照相、摄像等物质和设备准备以及活动器材的准备。

四、流程清晰,将当天的活动流程事先发给家长

以便家长不依赖于主持人或组织者,自主进入每一个环节。

家园节日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将家园节日活动纳入孩子的游戏、生活、课程之中

将家园节日活动纳入到孩子的课程之中,将节日筹备、主题内容的确定等都转变成孩子的学习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节日活动,让孩子全程参与到节日准备与组织的每一环节之中,才能让节日活动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发挥节日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最大价值。

家园共同体的建构

二、让全体家长参与活动全程

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最大化地利用家长资源,让家园节日活动真正成为增进家长、孩子与教师的亲密感情,进行实质性互动,共享、共乐、共成长的平台。教师应是一个协助者,让家长深度参与。

 

组织家园节日活动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我们要做到事先设计好活动规则、行走线路、进出口的位置、确保通道畅通的方法等,并一一向家长交代清楚,最好在易拥挤处作上醒目的标志提醒。在家长来园前,给每人一份安全要求,请家长自觉遵守,保证活动中的安全。

二、教师要始终保持冷静和微笑

家长来园参加活动时,一般孩子情绪都会激动,容易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此时无论孩子或家长多么焦虑或急躁,作为教师都应冷静对待不能让孩子或家长的情绪失控或升级。如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行为表现不好时,会生气打孩子或大声训斥孩子,作为教师一定要智慧地处理好此场面或情景。

三、活动后的感谢

每次节日活动的组织总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感谢一定要让全体家长知道。一方面是教师真诚地表达感谢,另一方面也让全体家长向他们学习,让热心家长感受到他们的付出是被教师和其他家长认可的,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支持教师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活动材料的整理和宣传

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请家长将这些活动过程的照片、视频等进行剪辑、编辑、整理,发送至班级群,帮助孩子、家长进一步加深记忆,回味这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第七节:家长参与课程研讨

幼儿园课程如何让家长参与其中,一直是让幼儿园和教师比较困惑的事情。书中提到,五年的研究实践显示,让家长自始至终都参加课程的研讨是不现实也不需要的,但在每个阶段都有所参与是可以做到的。

家长参与课程研讨前的准备

一、选择适合家长的时间

二、要先有框架或草案

三、要有人手一份的文本

四、要选择不同的家长代表:课程研讨全程都要全体家长参与是不可能也不需要的。为了让每位家长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幼儿园和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分批、分层地邀请家长参与研讨,这样的组织研讨方式针对性强、指导性强,更能引领家长走入理解、丰富、完善幼儿园课程的工作中。

家长参与课程研讨的组织实施

一、在一个时间段内持续的研究

幼儿园和教师要吸引家长愿意并深度参与课程研讨,仅靠一次活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以专题的形式,并围绕此专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才能将家长逐步带入课程研讨之中。将家园课程研讨落实在每月工作计划之中,家长在一次次的研讨、与教师的互动中,逐步走入课程研究之中。

二、要请视角不同的多个专家与家长互动

不同水平的家长群体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需求是不同的,要想通过一个专家的讲座或一次活动改变他们的观念是不可能的。而且家长都已形成自己稳定的价值观、教育观,只有依靠一群人、一个专家群体的力量,才可能转变他们固有的观念和方法。因此,幼儿园和教师要邀请一批专家围绕专题展开家园双方的多次互动。

三、教师要备家长参与研讨 各环节的指导重点

教师每次邀请家长来园参与课程研讨,都要尽力保证家长能够在较短的

时间内、最大化地进入课程研讨任务 中来,减少和降低无效环节和时间浪费。

教师事先要作好充分准备以保证每一次活动的质量。

1)事先分组

2)准备好每个小组的家长名单,并交给小组长

3)落实好每个小组讨论的场地

4)分配并确定每个小组中参与互动的教师

5)不仅要备孩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还要备孩子活动每一环节中,对应的家长活动中每一环节的指导。

组织家长参与课程研讨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组织全体教师反思

园长或分管业务的园长在每一次家长来园参与课程研讨后,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反思,既可以从课程内容选择、目标制定、组织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展开反思,也可以从家长小组交流中的建议和发言中反思,还可以从专家点评和讲座中反思,从而为以后组织家长参与课程研讨积累经验。

二、要组织不同学历层次和职业背景的家长代表座谈

教师通过组织家长代表座谈,了解家长们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和建议,不仅可以了解他们对课程设计本身的看法,还可以了解他们对研讨组织形式的观点,也为后面的研讨更加契合家长们的能力、需求服务。

三、请各班教师观察家长参加活动后的变化

幼儿园和教师每次邀请家长来园参加课程研讨活动到底有多少作用,作用体现在哪里,都需要教师通过对家长的观察、与他们的交流,记录和分析他们的变化,了解他们的变化在哪里、是什么内容促进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是活动后多长时间发生的等,从而逐步掌握开展家长参与课程研讨活动的规律和原则。

四、要观察孩子在家长参加活动后的变化

 

教师邀请家长来园参加课程研讨的目的是让家长和幼儿园同方向地推进孩子向前发展。活动的有效性应通过家长的变化是否引起孩子的变化来判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询问、观察孩子来掌握信息,了解家长在家里有哪些转变。使孩子有哪些改进等。教师要将这些变化与家长反馈,及时鼓励家长,支持他们继续努力。

五、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幼儿园和教师可以针对一学期或一学年开展的课程研讨专题、研讨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形式、对家长产生的效果等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课程研讨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取教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