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名园长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幼儿园名园长 >

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4-04-07  作者:mjs3yeyyz  浏览:

泰兴市虹桥镇中心幼儿园  周海燕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课程游戏化”和“安吉游戏”俨然成为当下教育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教研工作的总结,重点从儿童视角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从幼儿园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当中的所感所想,从儿童的眼中去发现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下的课程游戏化的差异性。基于儿童视角作的研究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儿童观,主张尊重儿童的本位,从儿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课程如何实现游戏化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儿童视角

正文

人生短短几十载,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情,这些人和事都会不断的启迪我们的智慧,推动我们前进发展。要选出其中对人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那无疑是幼儿时期,他往往关系到人的一生。老师,作为世界一项极其伟大的工作,是勤劳的园丁,同时也是甘愿燃烧自己的蜡烛,所以老师这份工作也极不容易,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行动,传道授业解惑,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研活动在幼儿园的立园治本,教研活动又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每次的教研活动中,也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人们常说笨鸟先飞,既然没有超出常人的智慧,那么便要更加努力,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参加教研活动后,我深切的明白了,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是其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也是幼儿园实现课程教育意义的主要方式之一

随着学前教育的地位逐渐在教育中的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内的重要举措,广大研究者都认识到课程游戏化可以满足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对幼儿的认知感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儿童视角作为一种新的认识途径逐渐在当前的研究中成为热门词汇,“儿童视角”是基于对儿童作为独立个体及其独特价值的认同,给予学龄前儿童自由参与和表达的机会,让儿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视角已成为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作为研究儿童想法的新方法在教育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所采用,并收获颇丰,另一方面,实施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更能够满足现阶段儿童成长中所发展需要,在主体性发挥的基础之上,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能够更好地体验游戏氛围所带来的愉悦,身心感受师生互动的质量也将随之提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课程游戏化具有指导意义,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合一。在他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导下,课程的游戏化要求教师将儿童的现实生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使其成为游戏,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社会即学校的界定,实际上是把社会看作一个大的学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组织孩子的学习,还要引导孩子接触自然,鼓励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课程游戏化创造一个有趣的游戏环境,把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让孩子与环境形成积极的互动,习得经验,从而产生各种认知兴趣和发展需要。

对于激发幼儿兴趣方面,从参与教研活动中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前的集体活动中,们所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自己永远是活动主导者,过于限制幼儿的思以及行为,所谓的对幼儿实行“高控”,这些老师的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目的是学会知识本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孩子没有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的孩子是不快乐的。在活动中,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要作为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很多教师会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主观意念强加到幼儿身上,没有及时的关注幼儿内心的需求以及独特的见解,这样一来便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俗话是一直以来广为流传的。在家长与大众眼中,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聪明的,这就无疑给老师又增设了一个难题。因此,要想使得每一位幼儿“学有所成”,使他们全面的进行发展,作为一名幼师,就必须学会了解幼儿的需要,让他们对游戏活动感兴趣,基于他们的兴趣及时的挖掘有价值的课程,使幼儿园课程简单化、游戏化。通过自我反思,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在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

   人的一生不同阶段都离不开学习,但我们可以发现,往往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系列优点以及特长,大多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对于幼儿也是如此。作为人类开始学习的第一阶段,整个学习过程万万不能枯燥、乏味,而应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自主学习。我们要想增长孩子经验,就一定要找准孩子兴趣,“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每天在园的时间之中每一个活动都有孩子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自主副餐时,孩子们有序的自己倒豆浆,自己拿饼干,吃多少拿多少,早已形成自主、文明、安静的就餐习惯,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中,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爱好,户外散步时,孩子们面对随风飘落的树叶,驻足观看,欢呼雀跃,他们与周围环境形成积极的互动,我们要及时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孩子的认知兴趣和发展需要,形成生本性的课程,孩子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内心便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宣泄、释放、尽情等,这也意味着在游戏的不同环节,幼儿身心所表现出的特点是积极的、愉快的,这也意味着游戏本身的特质是向上的。

二、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性

   儿童在课程游戏化中占主体性地位,且儿童本身具有创造性,游戏是儿童通过自由的操作、探索和自我表达,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即创造性游戏,角色扮演以及构建和表演游戏都是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很多教师往往过度关注内容,比如说以幼儿画画的相似程度作为评价孩子发展的标准,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高超的想象力。幼儿的想象空间是无穷无尽的,若是只把教师主观的想法作为标准,那这个教师无疑是失败的,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幼儿,不断增强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课程游戏化理念运用的当今形势下,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材料大多数是低结构、开放式且贴近自然的材料,比如在户外活动中,出镜率高的轮胎,俨然成为孩子们首选的器材,我们观察到:孩子会组合在一起玩,利用轮胎和竹梯搭建成斜坡轨道,孩子们一直尝试着让轮胎从竹梯上滚下来,怎么才能滚得更快更远,记录以后回班级分享时:惊喜的发现,孩子们重复组合的目的在于让轮胎滚得更远更快,多次尝试后发现轨道越陡轮胎就好滚得越快,孩子们会用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想在第二天增加难度,继续冒险。我们老师学会放手,支持孩子充分的探索和创造,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还给孩子无限的创造力和冒险的机会,相信孩子的身心是愉悦的。

在区域活动中尊重个体差异

  人各有所短,各有所长。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与生活状态各不相同,平时生活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指南》中也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不能一刀切,片面的追求孩子的高速发展,而是要用欣赏的眼光,多发幼儿的优点,善于指出并且夸赞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班级中有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但是每次在美工区绘画很有想象力这时候可以以等待的方式加以引导,让他把自己所创作的内容讲给其他孩子听,多提供机会让他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教师还需要特别关注班级里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养成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好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此过程中,我也会注意与幼儿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让他们知道孩子身上的优缺点,以及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学校教师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不断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思维也跟以前大不相同,随着社会进步幼儿的思维也在步步攀升,这便对幼教这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理论基础方面,想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理论知识一定要掌握学习幼教的各种先进理念把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我们不能固守陈规,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结合课程游戏化的几步支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思想是活跃的,作为一名幼师,看到孩子一天天的进步、一天天的成长,心里也是感概万千,每次与幼儿接触,便感觉到自己的心灵也变得澄净,自己仿佛也回到童年时期。这可能就幼儿的魔力,这份深切的感悟也更让我坚定了做好幼师、教书育人的决心。在跟孩子相处的同时,我也会学到很多的东西,也常常会被幼儿惊人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所震惊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从参与的教研活动去总结经验,使自己更多的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真正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体会作为老师的一份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