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名校长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名校长 >

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有感——钱玮
2023-02-28  作者:mjs3xxxz  浏览:
     一拿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学习的快乐”这5个字,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不读书就会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那一桶水,才能给学生更新鲜的、更富有养分的那一杯水。读完之后,我虽对该书的理论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这本书探讨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使我对“教育”、“学习”、“老师”、“学生”、“课程”、“学校”、“教室”的概念有了重新的构建,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一、学习。

学习就是“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的三位一体的实践。对话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就是重建世界、重建自身、重建伙伴。学习的活动就是构建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自我塑造的活动,是编织与他人关系的活动。学习的实践就是三种对话实践的领域。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的实践。听、说、读、写、算曾经被称为学生身上必备的五把刀。但是学习基本功扎实的学生不再是我们的唯一的学习目的。还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创新能力、电脑能力、发现能力、提示能力,这些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不断修炼、不断模仿、不断创新、不断重塑。

二、教师。

介于儿童的探究活动和对话性活动之间的教师的作用,可以用“对话性他者”来作为一个概念。组织和促进文化性、社会性、伦理性 实践的学习,要求教师展开比之以往的“教学”概念更广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在课堂里,把课堂环境设计成活动性、合作性学习的场所,设计具备了教育内容的意义和魅力的学习经验,促进活动性、自立性、合 作性的对话性实践。教师不仅仅是个脚手架的角色。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把课堂和儿童的学习跟课外广泛的共同体的知性活动关联起来。教师是课堂里生成文化和文化社会的媒介者,能够在学习者中间进行对话性的实践,这是把课堂学习和社会息息相通的对话性实践。

 对于教师的角色,佐藤学把教师界定为一位精神的导师,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像维果茨基那样能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是一位学习上的榜样,不但是在传道授业,而且本身就是个不懈的学习者;是文化的导游,能够架起学生学习课堂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

三、学校。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原理,学校构想为社区文化和教育中心,作为儿童相互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们作为专家来共同培育的共同体,社区人相互交流异质文化的共同体。这就是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构想。学校就是文化的“媒体”。

我想对于学校,几百年前夸美纽斯曾说过学校是学生心灵的屠宰场,但是现在仍然有现实意义。精英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后果是用少数学生的成功感换来了大多数学生的失败感和无助感。学校应该成为一个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休息、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的精神的家园。

四、课堂。

 从课堂教学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纬度的意义和关系。认知纬度的意义和关系,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的社会纬度的意义和关系,每个人的存在价值得以证明和态度得以表现的伦理纬度的意义和关系。

我们的课堂教学,比较看重的是认知纬度的意义,因为那是需要考核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纬度,证明价值、发出自己声音的伦理纬度被淡化了。

课程.

课程被视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课程组织的不仅是教学内容,课程是通过教育内容的组织,来组织知识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也组织建构社会背景的学校共同体的关系。

六、教育。

教育就是为儿童而操心的活动,为自身而操心的活动,为不熟悉的人而操心的活动,为社会的学术、文化、艺术、伦理而操心的活动,为地球的未来而操心的活动。儿童也是这样,在履行为同伴而操心的活动,为自己而操心的活动,为家庭而操心的活动,为自己身边的社会的学术、文化、艺术、伦理而操心的活动。所有这些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教育的功能和教育的世界。

  在佐藤学看来,个体通过学习,不仅要构建起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培育实现某种抱负的能力,而且使自己作为不可替代的存在,确证其生存的价值,充实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无愧于这个社会。 
  要实现对话性学习,首先必须实现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场所——学校的品质与运行机制的转换,将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其次,要实现课程的重建。佐藤学认为,在改革学习的实践方面,最大的障碍是课程问题。以往的学校缺乏把课程作为师生在学校与课堂里创造的“学习经验”加以理解的传统。第三,实现学习方式的重建。佐藤学主张,必须彻底打破基于效率主义与个人主义的 “勉强”式的认知活动,实现由“勉强”到“学习”的转换。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所揭示的新的学习概念,强调的是“对话”和“合作”。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对“学习”的认识,为我们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料。教与学并不是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而其本身就是师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 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坚持新课程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走向合作与对话。
    在传统观念之下,“学习”的概念是单一的,“学习”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是一种独白性的话语。但在佐藤学教授看来,“学习”是一种意义的关联和重建,是三位一体的实践性活动。具体说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对话,是与自身的对话,是与他人的对话,从中实现重建世界,重建自身,重建伙伴的教育目标。
    “学习”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为“学习”描绘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教学有价值的知识,这个价值无疑是应该有利于“三个世界”的重建,致力于认知的改善,伦理的改善,以及社会关系的改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伙伴关系,并努力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堂小学美术课,内容是泥塑。像这样的内容在我国美术教材中也是有的。只是我们在教学时,常常为学生提供现成的泥塑素材,然后根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创作。而日本教师把教学过程向前延伸,课前美术教师带领学生爬山,到山上去采集山泥。采回来后让学生把山泥用脚进行踩拌。第二天,学生把拌和的山泥带到学校进行泥塑创型。
    课堂教学的过程方面,中国教师和日本教师还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课前的实践性活动准备环节中国教师却省略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爬山采泥拌泥活动的教学价值究竟在哪里?其实不难发现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集体合作意识、动手(脚)实践能力、亲近自然的情感态度等很多,都是在课堂里无法体验到的。创新的要义绝不是靠纯粹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往细处说,就是那种冒险精神、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等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