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工作室

首页 高中语文工作室 > 教案课件 >

诗歌鉴赏之结句之妙
2017-11-17  作者:黄润生  浏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结句的常见形式及作用。

2.掌握鉴赏古诗词结句的解题思路。

例题引路: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的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例题引路: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答:第一首诗的结句以景作结(点明手法),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分析内容) ,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指出效果)。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或: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细节,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

总结答题思路:

(1)点明手法(形式)

(2)结合结句分析内容

(3)指出效果

当堂检测(一):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 枫叶落纷纷。

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

明确: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术语),寓情于景,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景情)这样的结尾情韵悠长,耐人寻味。(效果)

当堂检测(二):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②禁:禁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问句、用典,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2.隐含求仕未果的失落和惆怅。

当堂检测(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案: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用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得韵味十足。

拓展延伸:

结句形式:

1.以景结尾,含蓄蕴藉。

2.以情结尾,直抒胸臆。

3.修辞结尾(反问句、设问句、比喻、拟人、用典等)。

4. 描写(人物、生活场景等)结尾,生动细腻。

迁移运用: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术语),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增添了作者的愁绪(景情关系),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