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工作室

首页 高中语文工作室 > 课题研究 >

“五维”观照下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研究
2015-12-24  作者:gzyw  浏览:
 
“五维”观照下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2013年11月本课题被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为立项课题(批准号D/2013/02/303),接到批准立项通知后,课题组在此前申请报告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准备的力度,收集资料,调查学情、教情,课题开题的准备工作已准备就绪,相信该课题的研究对我校乃至全市教师科学合理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帮助.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以课程内容为导引、参照和知识背景,语文课程内容描述的是语文课程“应该教什么”,语文教学内容描述的则是语文课程“实际教什么”。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交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沿用”和“执行”是关于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包括字词句篇、文章写作、文学鉴赏、文化常识等语文知识;“重构”与“创生”是关于语文活动的教学内容,如挖掘组织教材和课文中思想的、感情的、审美的人文知识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凭借课文材料组织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教材动态的语言环境中体验、感悟语言形式,从中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五维:课程目标、教材、体式、作品、学情
选择教学内容可以从课程目标、教材、体式、作品、学情五个维度去研究。
课程目标是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课程目标包括内容目标、能力目标和活动目标。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应发生良性的交互作用,课程目标要由课程内容支撑,课程内容要指向课程目标。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必须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相呼应。没有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必定落空;不指向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绝不是合适的内容。因此以课程内容为导引的教学内容的确定路径不能偏离课程目标的终极指向。
教材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或者说是达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情感的培养,首先取决于教材。教材规定了每个学段、每个单元、每个模块的课程内容,确定一篇具体作品的教学内容首先要遵从作品所在的学段、单元、模块的总体要求,要对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有准确的认识。
体式不同的作品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同一体式的文本又有其共通的规律。对一个具体作品、具体文章的理解,要依据的文章体式。体式的差别有不同的层次:文学阅读与文章阅读不同;文章阅读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各不相同;议论文阅读中,以论点、论据、论证为三要素的一般议论文与以针对性、形象性、讽刺性为特征的杂文又不同。总之,要用小说的方法教小说,用议论文的方法教议论文,用杂文的方法教杂文,不一而足。
作品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对象,在充分观照课程目标、教材和体式的前提下,读出文本的个性特色最为关键。
学情是指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学习的心理特征,学生应该学什么、必须学什么、能够学什么,应该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发展点,是基于学情选择教学内容的合理路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教学内容”是任何一门教育类学科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语文”当然也不例外,但近现代语文教育已走过一个世纪的历程,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而清晰的界定。于是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悖论:什么都可以教,什么也都可以不教;很少有人敢说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满意,而几乎人人都可以对语文课品头论足;学生认真听语文课也不见得有多大收获,不听语文课也不见得有多少损失。
如果让10位数学老师来上同一节内容的数学课,尽管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教学内容绝对是一致的,该讲的定义、公式都必须要讲的;而如果让10位语文老师上同一篇课文,其教学内容必定是五花八门。笔者收录梳理了近几年在杂志和相关网站上发表的关于《拿来主义》教学的30个课例,教学内容或侧重点固然是各不相同,就连对一些基础语文知识的把握都有混沌不清的现象。比如《拿来主义》的前7段,用的论证方法是因果论证,还是对比论证?作者运用了破立结合的写法吗?文章的八、九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吗?鲁迅先生批“梅兰芳”等人是批对了,还是批错了?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先“挑选”,后“占有”,而鲁迅先生为什么说“他占有、挑选”?诸如此类这些问题不要说学生一片茫然,就连教师也稀里糊涂,甚至连一些权威的教参的说法也值得商榷。
于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语文教学教什么本来不是什么问题,现在看来却成了最大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缺失“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五方面的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但这些只是宏观的勾勒,而不是具体的规定,语文教师在这非常宏观的和抽象的目标中去确定他这一篇、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会有极大的随意性,而不同教师之间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性。二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强化了人文主题,而弱化了教学内容,从每一篇课文到每一模块、每一单元、每册教材,学生应该从中领会到哪些思想和艺术,学到哪些“语文知识”,教师和学生心中都没底。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是“语文课程内容”问题研究的倡导者和奠基者,他冷峻地指出“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明晰尚有待改进,语文课程内容研制落后乃至空缺,语文教材编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考试与《语文课程标准》尚有较大的距离。”正因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研制如此滞后,就无怪乎以此为导引参照的教学内容乱象丛生了。本课题研究的方向“选择语文教学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才刚刚起步。《中学语文教学》为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2010年第9期在“深度关注”栏目,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语文学习》近几年牵头举办了三届选择教学内容的论文大赛。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广阔的开掘空间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鉴于上文对语文教学事实背景的分析,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研究起到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重方式、重模式研究,而几乎忽视了对内容的研究,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失范和混乱,这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只有厘清了这最本源的问题,一切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建构才有真实的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针对不少教师盲目机械照搬参考资料的弊端,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确定教学内容的学理依据和一般原则。
(2)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乱象,通过本课题研究确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苏教版必修教材每个单元、每个模块、每个篇目在思想、艺术、语文知识等方面必须教什么(基于文本)、可以教什么(基于学情),即设制一个教学内容的底线。
(3)针对年青教师业务素质、教科研能力偏低的现状,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他们学会用较科学的方法来选择教学内容,培养一支科研型的骨干教师队伍。
2.研究内容
(1)从语文课程实施的角度,在借鉴研究优秀语文教师成功课例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进行以开发苏教版必修教材语文教学内容为旨归的实践研究。
(2)具体从五个维度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研究:①、遵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定的“课程目标”,保证基本方向的正确性。②、遵从教材体例和编辑意图,能够给每个具体篇目进行准确定位。③、遵从文体的特征,探索不同文体各自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④、遵从文本的特色和作者的个性,教出语文的魅力。⑤、遵从听课对象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从学情出发,有的放矢。围绕这五个维度的研究,形成五个子课题:①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研究。②教材体例与教学内容研究。③文体特征与教学内容研究。④文本个性和教学内容研究。⑤学情特点与教学内容研究。
3.研究重点
在课程目标、教材、体式、文本、学情的逐层观照下,将语文课程宏观的总目标转变成为一篇篇课文的微观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最终形成“课标·教材·体式·作品·学情”五位一体的教学内容明晰有序的具有农村中学特色的教学案例群。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在教学反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践活动,课题组共分6个小组,一个小组侧重理论研究,必修一至必修五各一个小组,侧重实践研究。
技术路线:调查分析(成功案例、现状分析)→理论研究(系统学习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等专家学者的理论著作文章)→实践研究(同课异构,一课多上,一课一得)→评估反思→继续实践。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促进教师理念更新,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对不同文体、文本的在思想艺术、语文知识上的掌握情况,为教学内容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正、边完善,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的有机统一。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搜集材料,宣传发动。
2、调查研究目前师生在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现实和困惑,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与实践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
1、进行教学反省,撰写关于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论文。
2、开展教学实践,有计划地形成教学案例,并通过个案跟踪、数据分析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矫正和提升。
3、完善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
4、2014年9月前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
运用经验总结法,汇总种类资料,进行成果总结。撰写课题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和专著。准备结题资料,完成结题工作。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对“课程内容制定”的缺失以及课程实施者重方式、重模式研究,而轻课程内容研究,导致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失范和混乱,从而造成整体教学效益的下滑。
(2)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总有一些通识通论是需要学生获得并掌握的,学生的学习,是应该有相对统一的水平起点的,在这个水平起点上,可以因学生的差异而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一般地说,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当以相对统一的水平起点为主。
(3)将语文课程宏观的总目标转变为一篇篇课文的微观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宏观上要系统有序,微观上要明晰具体,从每一册教材到每个单元、每个篇目,应该选择哪些教学内容,应该可以制定一个底线。
二、创新之处:
基于“课标·教材·体式·作品·学情”的五位一体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将从本源上解决学生应该学什么、能够学什么的问题,扭转重形式、轻内容的本末侧置的教研乱象,最大限度地防止教师一厢情愿的花样翻新,使得形形式式的方法、模式真正为学情服务。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汇编册 方案汇编 2013.6
“五维”观照下苏教版必修教材教学内容谱系的建构 图谱 2013.12
整合权威资料,科学解读文本 资料汇编 2014.3
分解重点篇目,形成优质案例 案例 2014.3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报告 2014.3
最终成果 系列优质案例集 案例 2015.9
理论研究论文集 论文 2015.9
结题报告 报告 2015.9
(七)开题前期准备工作与分工
1、资料搜集疏理基本到位
本课题和主要核心成员已预先介入该课题的研究,密切关注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动态和进展情况。已对主要参考文献,如:史密斯《教学设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洪宗礼文集》,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进行了梳理。也已完成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第一轮调研工作,掌握了丰富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2、理论研究初见成效
主持人明学圣的论文《说理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学习》头版首篇发表,被多种杂志转载推荐,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四个着力点》获长三角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在核心期刊发表,《中学语文》在《语文教育论著评析》栏目对本文专题重点推介。这些都为该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研讨活动已然展开
2014年2月26日,本课题组开展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主持人明学圣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从理论层面进行了专题辅导。第二主持人王亚声宣布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初步分工,并以《拿来主义》为例,对如何确定教学内容进行了示范指导。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自己的分工,并制了初步的研究计划。
4、分工科学合理
主持人明学圣、王亚声负责资料收集和理论研究,分别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理文、实用文、说明文、文言文等文体的角度逐一研究,形成有较强理论色彩的研究成果。核心成员尹继东负责研制苏教版必修教材教学内容谱系的建构。钱继华、鞠恒泉负责子课题,形成必修一优质案例。王亚声、李培良负责子课题②⑥,形成必修二优质案例。尹继东、顾荆负责子课题,形成必修三优质案例。汪宏程、钱继华负责子课题,形成必修四优质案例。周家宏、徐建峰负责子课题,形成必修五优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