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工作室

首页 高中语文工作室 > 教学随笔 >

雄辩恣肆,曲折自如——韩愈散文艺术简析
2017-11-19  作者:卢叶青  浏览:

雄辩恣肆,曲折自如

                    ——韩愈散文艺术简析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卢叶青

唐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来代替以前的骈文,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贡献功不可没。他的散文,熔铸百家,含英咀华,出神入化,时时闪耀着独特的精神光辉,令人耳目一新。其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下面我们就对韩愈的散文艺术作简要分析。

1.以议见长,文气充畅。

韩愈的散文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圬者王承福传》一文虽然对传主事迹的介绍属记叙,但只是很小的篇幅,文章的主体部分还是以议论为主,全文以“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的议论句开篇来突出王承福以圬为业的自得其乐,在人物平静的自叙后,再围绕“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发表议论,表达自己主张自食其力,“不敢一日舍镘以嬉”的见解,末段叙议更是紧密,“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由惑到思,先肯定王承福“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后又是“讥”,借此生发议论,将矛头指向杨朱之道,从而完成借他人之口,传自家心声的训世导世的目的。全文贯注了贬斥尸位素餐者,褒扬圬者王承福之意,充分显示了韩愈条分缕析的叙述能力与善于思辩的论述能力。

2.谨严缜密,丝丝入扣。

韩愈的议论性散文词锋犀利,雄辩严密,使人无隙可乘。一者,得益于他善于将各种材料有机地进行组织,形成内在的严密逻辑性;二来,个人生活的经历深含“不平则鸣”的强烈主观色彩;三是议论说理注重生动形象的事实,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如探求诽谤众生根源,以希引起统治者重视的《原毁》,由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到今之君子“责人也详,待己也廉”;由对古之圣人舜和周公优点的崇尚,到对今之君子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的谴责;由“毁”的具体表现,到“毁”的思想根源。既有情状的描述,又有本原的挖掘,摆事实,讲道理,层层论述,严谨缜密,不由得使人感慨万端:读书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想要光大名誉,传扬道德,简直太难了。

3.委婉曲折,含蓄巧妙。

韩愈散文的文风还表现在曲折委婉上,如《送董邵南序》虽然不长,但毫不平铺直叙,而是写得波澜起伏。为了不让友人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卖力,作者必须在短短一百多字的序中巧妙含蓄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露出来:全文共分为三段。第一段说像董生这样的才俊去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的河北定会有用武之地,其间表现出作者对董生怀才不遇处境的同情;第二段语气一转说“风俗与化移易”,今天的河北不同于春秋战国时的河北,董生去那儿合不合得来还很难说。这一段实际上是说董生去燕赵未必有所遇,虽没有明说而主旨已显露出来。第三段写希望董生去吊乐毅的坟,劝“屠狗者”就说,现在朝廷上有英名的天子,可以到京城来做官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要是当时的河北还有像古代杀狗的侠义之士,也该劝他们来朝廷做官了,那么本来就在京董邵南,不是更不应该到河北去了吗?至此,被送者不应当去河北就在不言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