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

首页 小学语文工作室 > 教案课件 >

27 水
2017-10-22  作者:杨丽  浏览:

27  水

一、 默读圈划,感受“缺水”之苦  (10分钟)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到课文围绕“水”先写了——“我”出生的地方极为(缺水  ),在“我们”那里水最为(珍贵)。再写了两个场景:——一场雨洗澡的痛快、一勺水淋澡的舒服。

这些内容作者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

2.首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一找描写缺水和表现水珍贵的句子。

出示:学习活动一:默读全文,找出能反映“我们”那里缺水,水“最珍贵”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找它的理由。

学生自学

同桌小声交流。按顺序,特别关注找到的不一样的句子。

指名说。按顺序。

3.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1)先读后说。(一个村子   十公里之外   很小的泉眼   一个小时的长队  一担)

(2)算一算: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清明节步行去根思祭扫。路程大约十公里,要走2.5小时,照这样计算,“我们”挑一担水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一算。2.5+1+2.5=6(小时)   挑回一担水至少要用6个小时。如果早晨6点出发的话,中午12点才能回家。

(3)由此,你想说什么? 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指名读,再读。

4.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今天杨老师请你们到我家喝水。同学们笑了。

多么出人意料的话语!写出了水的珍贵)

5. 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都快变成人干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缺水)

6.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拈连)

本来渴望是不可以锁的,但是因为前面用“锁住了”来写水窖,后面就顺便用锁住了来写渴望。       这里藏着一个很奇妙的修辞,叫做拈连。(板书)

比如说: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父亲要外出打工了,他背上了行囊,也背上了全家的希望。

风吹冷了我的脸,也吹冷了我的心。

7.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了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晒干的狗尾草什么样子的?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我们缺水)

8.你们真的饿坏了。

……

重点讲第一小节,其他略。相关知识通过点评的方式告诉学生。

 

二、浏览寻找,朗读“乐”的句段,体会以“乐”衬苦。(15分钟)

出示:学习活动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和同桌一起,先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再讨论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钟)

(一)“先是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3分钟)

按顺序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指名读。用朗读展现那痛快的场面!太兴奋了!

2.他们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再读

2. 注意这个词——“只是”,都是雨中洗澡,大人和小孩有什么不同,什么又是一样的?

3.引读,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他们在雨中——

(二)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一场雨,让大人小孩都很痛快。

还找到了哪些写快乐的句子。

(指名读2,读好“啊啊”大叫。演一演:干燥,炎热,现在你们一个个就像那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我来为你们浇水,扇风,你们就会——)

继续读你找到的写快乐的句子!

(三)第5小节(4分钟)

继续交流些快乐的句子。

1.指名读。

评点1:母亲是缓缓地倾注,水是缓缓地滑过。(慢一些)

评点2:久旱逢甘霖,“我们”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个毛孔、每一寸皮肤都想留住水的脚步!

2.齐读。

(四)体会“以乐衬苦”。(5分钟)

1. (出示讨论):缺水的日子明明是“苦”的,可作者却写了两件快乐的事。为什么要这样写? 再次浏览2-6小节,发表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等待(半分钟)

3.交流。

(以乐衬苦 板书    乐观的生活态度   过去了,苦就不成为苦)

点拨:请举例说明。    追问:为什么?请继续说。

乐观的生活态度,评点:村子里缺水,但是不缺(快乐、笑声、爱、希望……)

“以轻写重”以轻松的方式表现外在世界的沉重。

(1)这里的“快乐”里藏着——(心酸、无奈、苦涩、痛苦、悲伤……)

(2)让我们再来读课文,现在大家的感受一定不一样了。

我们合作,将2-6小节完整地读一遍。老师先读,我会请同学接着读下去。

捧好书,准备。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认识“反衬”。(15分钟)

1.其实课文这么多内容,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极为缺水  、珍贵 )

2.所以,原文的题目就叫——饿水。(板书)

3.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采用了(以乐衬苦)的写法,这种写法叫反衬(板书)运用其他事物与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

4.古往今来,在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用到了这种写法。

请看:

学习活动三:拓展延伸,认识“反衬”。

(1)(出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唐 王籍)

读一读,读懂了吗?作者想写什么?怎么写的?

齐读。

(2)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大量使用了“反衬”的写法,我们来欣赏其中一段。

A.出示:“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荷塘月色》    朱自清)

B.男生读分号前面的句子,后面的请女生读。

C.蝉声与蛙声的“热闹”更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  寂寞   忧伤  落寞)

(3)“圣诞节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互相祝贺着圣诞快乐。小孩们穿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A猜猜看,作者接下来会写什么?同桌讨论讨论。

B交流。你想表达——

C出示:圣诞节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互相祝贺着圣诞快乐。小孩们穿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角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D.指名读。齐读。说说心里的感觉。

总结:同学们,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感谢伟大的作家们用他们的作品带给我们如此多的震撼与感动!

5.反衬,是写好作文的一把金钥匙。如果你能恰当的使用它,你的习作定会给别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1)出示图片:

请看,         这是我们的生活。

考场多安静啊,接下来可以怎么写。想一想。

考场多安静啊,                                。

(只听见同学们写字的沙沙声,呼吸声  偶尔谁的凳子响一下都特别刺耳……)一根针(与时俱进,考场上橡皮、尺子,偶尔一声响,不知谁的****掉在了地上。)

(2)出示:课后练笔

生活中有很多情境可以用反衬来表现,比如,我们可以用动态的情景来衬托安静的环境,用欢乐的场面来衬托悲伤的气氛,用丑陋的表现来衬托美好的行为……请同学们试着描写一个片段,用上这种写法,可以描写环境,也可以表达心情,或者表现人物特点。(印发作业纸)

 

下课。

 

27水

 

缺水    最珍贵   

                一担水 

                一句话            苦               拈连

 

一场雨 洗澡           

                                  乐                反衬

一勺水 淋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