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

首页 小学语文工作室 > 教案课件 >

《狼和鹿》教学设计
2017-11-15  作者:朱新春  浏览:

一、    教材依据

苏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

二、    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作者按“讲故事,说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故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接着狼被居民捕杀,灾难降临,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道理: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破坏将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有利于激发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

2、学情分析: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他们的内心世界容易像课文中的居民一样,凭自已的主观喜好做出一些不正确的事情来。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对于他们掌握思考问题,辨别是非的正确方法,从小养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3、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这堂课我将让学生尽情地读,读有所思;尽情地说,说出真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音、形近字比较、拆分部首等方法,学会24个生字,会写10个,认识 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会复述课文。

(4)初步了解生态平衡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对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对比中,感受人类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破坏。

(2)  在读中思,在读中悟,明白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2)、从小养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狼为什么会成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为什么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原本“善良”的行为使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减少,从而明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

1、课件(森林被破坏前后的图片,重点的段落及思考要求等)

2、一些关于生态平衡方面的小故事。

六、教学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设想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脉落。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熟读课文,初步感知。

第二课时:图片对比,触动心灵。边读边思,寻找原因。森林控诉,人类反思。

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触动心灵。

1、欣赏一组美丽的森林图片。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都认识了在美国西部有一片美丽的森林。老师课前找了一些迷人的森林图片,你们想看吗?

(学生响亮答:响)看之前,老师有个小要求,你们一定要用心去看,去感受。待会儿,说出你的感受。

生(1):这片森林真是太美了。

生(2):看了之后,真令人心旷神怡。

生(3):是太迷人了,我还没看够呢,还想看。

……

2、指导以欢乐的心情朗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设计意图:美丽的森林,清脆的鸟鸣,让师生仿佛置身在美丽的大森林之中,心情愉悦。也为后来观察森林破坏后的图,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反差做铺垫。]

3、欣赏几幅森林破坏后的图片。

师:25年之后,在当地居民杀光了狼之后,我们再看看这片美丽的森林又变成什么样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观察几幅破坏了的森林之后,学生大感震惊:

生(1):我心里很伤心。

生(2):这不是森林,这是荒山野岭。

生(3):看了之后,我有些害怕……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设计意图:由极美到极丑,巨大的反差在学生心中引起了震憾,激起了学生强烈地寻找原因的欲望。]

 

(二)、边读边思,寻找原因。

1、师(激凝):是啊,一片生机勃勃、令人向往森林,变成如此惨状,老师心里也是很难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边写出你的想法。

生(1):是鹿,是大量繁殖的鹿吃光了森林。

生(2):鹿真是太多了,把能吃的绿色植物都吃光了。

2、师:这里既然成了鹿的王国,那鹿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

生(1):鹿没吃的了,死了6万多只,剩下的还有传染病。

生(2):再这样下去,鹿可能要全死光了。

……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自读最后一段,思考:在二十五前,谁是保护鹿和森林的“功臣”,为什么?用自已的话说说看。

4、看来,破坏森林的真正原因是鹿吗?那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学生带着强烈的寻找原因的欲望在读中练说,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由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的认识上升到人是“祸首”的感悟,明白大自然有它应有的规律不能随意破坏。]

 

(三)、森林控诉,人类反思:

1、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像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这样的人有很多,人们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规律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师讲述故事《老鼠和兔子》、《南沙岛上养猫的故事》

2、森林控诉:

师;如是你是森林,以上的故事就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3、设计爱护大自然的公益用语。

师:现在的地球确实在一天天遭受着人类的破坏,如果让你对破坏地球的人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学生对爱护大自然的认识不应停留在保护生态平衡上,应该是更多方面。这部分设计在拓展中延伸,指导学生行为,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板书:                   吃                         

人___杀____狼   和    鹿

         破         保    保护   破

         坏           护       坏

生态平衡          森林 

 

八、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破坏生态平衡,会有严重的后果,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鹿群变化的对比,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辨,去发现,去领悟;最后充分挖掘课文的外延,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生命感、价值感得以唤醒。这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回顾这堂课,有些地方“扶”得有些过重,当预设与生成不一致时,总想把学生引向预设之中。其实,学生才是整堂课中最精彩的,应该相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