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

首页 小学语文工作室 > 教学随笔 >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2017-10-21  作者:黄凤  浏览: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泰兴市马甸小学   黄凤

“阅读是一种品味、一种心境,它伴随着人的成长。”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扪心自问,自己心血并不没有少花,可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不得不让我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是自己的教法陈旧,抑或是自己的观念陈旧,还是学生木鱼脑袋不开窍?读完了江苏省通州市金沙小学曹海永《阅读教学:我们失去了什么》后,如梦初醒。

曾几何时,为了获得所谓的高分,我们摒弃了课改的宗旨,将学生推入题海的深渊;曾几何时,为了追求标准答案,我们拒绝了个性张扬,将学生铸造成一个个标准件;曾几何时,为了不影响个人的声誉,我们忽视了个体差异,将一些学差生打入了“冷宫”……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可能会将罪责全加到应试教育的头上。我们渐渐忘记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忽视了母语教学的职责。将优美的文本,肢解了一个个适应考试的零部件,组装到学生灵动的脑中;将文质兼美的课文,撕裂成一条条味同咀蜡的碎片,安放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班级里会写作的学生不是我们教出来的,不会写作的学生是我们教出来”。现在这些充满灵性的学生,经过我们的一番“教育“,两眼发呆、神色木讷、举止失态。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之路该怎样走?曹海永这篇文章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果我们还沉浸在已经取得一点点成绩,还为自己的论文得奖而沾沾自喜的话,那么,请你好好地品读一下本文吧!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什么?阅读课到底该怎样教?在这篇文章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真苦,教师真累,民族的未来真的很危险!”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我们偏离了阅读教学的真谛,那么,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收获的只能是僵化而非灵动、服从而非质疑、禁锢而非开放、虚伪而非真情!

当今社会是个到处充满语文信息而又瞬息万变的社会。语文教材中提供的信息毕竟有限,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学生获得的知识来自教师传授的仅占10%-20%,80%-90%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因此,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要让阅读融入到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有人将阅读图书划分为书房认真研读的“桌上书”、车站机场随时翻读的“口袋书”、睡前床上休闲浏览的“枕边书”,从而把阅读行为渗透到人们一天中的不同时段。

而我认为,当孩子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读上几页孩子喜欢的课外读物,是最好的放松与休息。自由的阅读,没有任何功利,它是孩子兴趣的延伸,拓展了孩子视野,提高了孩子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又是积极的人文修养的熏陶,这种阅读,不也可以当作学校教学的一种补充吗?

我想,我们家长不仅要为孩子的阅读作好物质的准备,而且,在积极的引导方面,家长也要尽自己的责任。比如,关注孩子的阅读,选择孩子阅读的书籍,给孩子作出阅读的引领等等,家长也应该成为孩子的阅读指导老师。

阅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与孩子的生活、生命紧密的关联着;阅读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织部分,阅读是幸福、快乐、精彩、高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