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

首页 小学语文工作室 > 教学随笔 >

关注几个细节,提高练笔实效
2017-10-22  作者:杨丽  浏览:

关注几个细节,提高练笔实效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杨丽

 

[内容摘要]

随着对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渐渐返璞归真,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注意到了读写结合,设计课堂小练笔,以此促进学生的精神提升和语言发展。如何使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更加有效,这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与思考的问题。读写结合点的确定既要关注文本也要关注学生;练笔训练要在学生动情处适时引进,不露痕迹;练笔指导要做到粗放与细抓相结合;练笔训练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关键词]  练笔  选择  时机  指导  训练  有效

 

练笔选择——文本与学生同兼顾

 [案例]

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时,如何确定这篇文章的读写结合点,让我比较头疼。在同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我罗列了这篇文章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几个地方:

1、作者对“刘老师旋转板书”的细致刻画。

2、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映衬。

3、叙事之后的议论、抒情对文章内容的提升。

4、选取的事例出乎人的意料,在矛盾中凸现人物性格。

5、用写实的词语来写虚的东西。

经过反复斟酌,我最终把第5点作为本课的读写结合点,设计了相应的练笔。因为用写实的词语来写虚的东西,是学生不会的,这一课有三个句子采用了这样的表达方式,编者也把它安排到了练习题中,让学生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我把这一点,作为本课的练笔,这样的训练在课上能够达成,并初步看到效果。

[反思]

读写结合点的确定要关注两个方面:首先要关注文本。教师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善于抓住文本的特质。这里文本的特质外延可能要广一些。它可能是相对于其它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文章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质,也可能是相对于学生现有的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新的东西。

其次要关注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现有的实际写作水平,哪些地方是需要加强的,而且是在这节课堂上可以实施的。

我们在选择练笔内容时必须做到文本特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确定的读写结合点才比较科学。

 

练笔时机——精神与语言齐呼唤

[案例]

在教学苏教十一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一文时,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段话形象地表现出了姥姥剪纸技术的高超。语言通俗,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民间特色。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学生觉得很有趣,我趁势问学生:想不想也用这样有趣的语言来赞叹姥姥的剪纸?于是我分两步引导学生,先指导他们可以写什么——文中写到“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姥姥会剪哪些人物?会剪哪些动物?器物?植物?再指导他们怎样写——看看乡亲们赞叹的话语,有什么特点?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们赞叹的话语就出来了:

你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草像草,剪只青蛙呱呱叫,剪只喜鹊喳喳叫。

你姥姥神了,剪马像马,剪牛像牛,剪只鸭子能下水,剪只黄狗能看家。

你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树像树,剪片花丛引蝴蝶,剪片树林飞麻雀。

你姥姥神了,剪龙像龙,剪凤像凤,剪只画眉能歌唱,剪只鹦鹉能说话。

你姥姥神了,剪猪像猪,剪狗像狗,剪匹马儿能奔跑,剪头老牛能耕地。

你姥姥神了,剪鸭像鸭,剪鸟像鸟,剪个秀才会读书,剪个关羽能打仗。

……

读的人边笑边读,听的人边听边笑,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其乐无穷。在不断地朗读中,在不停的笑声中,学生们既感受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巧妙。把练笔放在这儿,既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读和写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反思]

练笔要适时引进,不露痕迹,力求读和写有机结合,水到渠成。什么时候进行练笔,这一时机的选择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状态。我们要把练笔的时间选在学生情感兴奋处,让他有倾吐的欲望,以达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我们不能总把练笔放在课文的结束或一节课的结束。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势——老师开始总结了,下面就是写。假如是那样的话,学生会形成一种情感疲劳,这种疲劳会直接影响练笔的效果。

 

练笔指导——粗放与细抓相结合

[案例1]

苏教版第九册有这样一篇课文《艾滋病小斗士》。课文结尾第8自然段介绍“2001年初,恩科西德病情开始恶化。6月1号他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有两位著名政治家,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

针对这部分内容有老师练笔设计与指导如下:先让学生朗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对恩科西的评价。而后老师深情叙述:恩科西去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2001年6月1日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恩科西德葬礼,想看他最后一眼,他们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恩科西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对他说什么呢?“你”是原来不想让他来上学的老师、校长、同学或学生家长;“你”是一个听说他事迹的陌生人;“你”是一个与会的代表……以“恩科西,我来送你了,我是                ……”(出示)写一段话。

[案例2]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17课《麋鹿》,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比较平实,不一定能引起人的阅读兴趣。而这篇文章,作者在开头做了一点艺术性的处理,给文章增添了情趣。很多学生在写文章时,还没有注意到文章的谋篇布局,这篇文章的开头,我觉得可以作为学生习作开头的一个范例。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1、体会开头的妙处。

(1)其实这段话不写也没关系,文章直接从第二段写起,也挺连贯。那么作者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2)大声朗读这段文字1-2遍,体会一下这段话给你什么感觉?还可以看看文章插图。

(3)交流:(景色很美,麋鹿很神秘,这样开头不显得单调,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2、学习开头的写法。

(1)小结,示范:如果你想跟别人介绍一个动物时,也可以用这种办法,先展示一幅生活场景,引入自己想说的话题。如我要介绍我家的小乌龟,我先这样说: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窗前的金鱼缸上。小乌龟醒了,伸了伸脑袋,开始慢腾腾地爬动。

我想介绍乡下老家养的鸡,我先这样说:太阳渐渐偏西,有个小孩回来了。他一放下书包,便拿了一根竹竿,来到鸡窝前。只见他很麻利地解开了鸡窝门上的绳索,一拉。只听“呼啦”一声响,一只鸡从里边飞了出来。接着又是 “呼啦”一声,第二只鸡,飞了出来,还“咯咯”地叫着。

(2)我们有些同学家也养过狗、猫、金鱼、鸡、猪等,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来作为自己说话的开头。在下面试试。

(3)交流,评点。

[反思]

对于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练笔指导要“粗”,以免削弱学生的情感和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尽可能细致地把他想说的表达出来。上面案例中《艾滋病小斗士》这篇文章的情感性较强,主人公的经历让人同情、悲伤、感动、敬佩、反省……教师在让学生练笔时,没有做过细的指导,而是将点拨融入到了激情的导语之中去,这样的“粗放”非但不会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在课堂延续的情感和氛围中情动而词发。

对于如何运用语言,我们应予以细致指导。案例2中,学生第一次学开头的写法,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开头的妙处,还加以示范,目的就是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应该怎样做。在前文提到的《理想的风筝》一课以实写虚的表达方法,我也是通过课文例句,以前学过的相关句子,填合适的词语,最后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描写自己的感受等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并掌握这样的写法。《姥姥的剪纸》中对赞叹剪纸的句式的仿写,指导得也较细。语言的运用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我们不能责怪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很多时候,可能是我们的指导不到位。像这些新的句式、新的开头、新的语言运用方式,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例句、示范、一步一步进行指导才能让学生掌握。它不是靠口头上简单说两句或是点拨一下,就能让学生接受的。

练笔指导我们应做到粗放与细抓相结合,这样才能让练笔有效果,让学生有收获。

 

练笔训练——课内与课外互补充

 

[案例]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17课《麋鹿》

1、课堂练笔:学习文章的开头方法。(见上)

2、课堂练笔:学写动物的外形。

    (1)指导:作者在介绍麋鹿的外形时,写得很具体。由此,我想起我们同学作文时写到动物的外形,一般总是这样写,比如写兔子,它长长的耳朵,眼睛红通通的,雪白的毛,短短的尾巴。看一看,我们文章是怎样介绍麋鹿的角、尾巴 、蹄子和毛的?(不仅写了它的形状,还写了它的变化或相关作用)

(2)练习:回忆你熟悉的一种动物,介绍它外形的一个方面。如:猫的眼睛,狗的耳朵,兔子的尾巴,猪的鼻子等等。选一个写一写,比谁写得细致。

(3)交流评点。

3、课后作业:片段训练。

具体介绍一个小动物的外形(眼、耳、口、鼻、腿、身子、尾巴,毛等有特点的地方)。试着运用文章开头的方法。

[反思]

练笔的不断提升必须依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上,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适时以课文为例子,将写的训练挤进去。短短几句话,既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又能切实起到提高的作用。后来大面积的交流,让学生尝到了其中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结束,我布置了课后作业——片段训练:具体介绍一个小动物的外形。试着借用文章开头的方法。这样一个作业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将课上所学到的方法在实践训练中得到加深和巩固。古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靠课上的指点,没有课后的巩固,知识是不会掌握牢固,技能是不会形成的。事实证明,通过课后的练笔,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也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新学到的写作技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中,学生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从而形成技能。

 

课堂小练笔,已被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老师所重视。如果我们在练笔内容的选择上,练笔时机的把握上,练笔方法的指导上,练笔训练的巩固上多一些思考的话,我们的练笔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