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数学 >

开展协同学习,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1-10-18  作者:mjs2xxsx  浏览:
开展协同学习,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协同学习模式,是一种突破常规、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团队合作学习路径通过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设计“问题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在阐释协同学习基本要素与教学意义的基础上,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着重探讨了协同学习的具体开展策略,以期能为学生全面而又充分个性的发展创设更大的平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协同学习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协同学习以互帮互学的教学技术为核心,是一种由教师指导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在协同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不仅是学术专家,还要做学生学习的“知情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正因为有教师的存在,“协同学习”的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同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保证。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开始构建和实施协同学习机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学生方法与过程的协同以及与同伴、教师共同学习中的协同。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协同学习的建构中,需要教师具有“管理教学能力”,突破常规,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行不悖的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协同学习的巨大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教学为例, 从如下几方面展开有益探讨。

一、基本要素—“协同学习”的解读

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又称Team Teaching)是指在一定教育环境下,学习者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为获得个体与群体的学习绩效而进行交互作用的学习方式协同学习的组成包含了协同小组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四大基本元素为提高“协同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认知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一般四人为一组成立协同小组,开展各类数学教学活动协同学习的环境则是指硬件环境空间环境源环境和组织环境,设置教学主题目标, 分配小组成员角色,利用课堂互联网等开展合作探究。“协同学习过程中,正是有了教师的存在,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以及效果的提升才得到有效保证。

协同学习具有如下三方面特点:

1.由多人组成的协同学习,是一种以团队模式进行的学习方式,不同于自主探究式的独立学习模式;

2.设置既定目标后,在这个团队中, 共同参与的每一位成员都有需要达成的共同目标;

3.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学习个体通过师生协同合作、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成为教学资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充分利用集体资源,因此,协同学习有着目前班级授课制的独特优势。

二、教学意义-“协同学习”的运用

1.提升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协同学习”可以通过互动、探讨,甚至是争论的形式对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避免了理解上的偏差,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

2.增强沟通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参与“协同学习”的学生个体都有自己要完成的角色任务,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探究和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才能顺利完成各自分配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对他人的包容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3.展现创新特性,提升思维效能。

“协同学习”模式下,以“学”为中心, 小组内探究氛围浓郁,小组个体态度积极,展现创新性思维,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交流与沟通,实现组内、组间、全班同学共享,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

三、实施策略—“协同学习”的开展

协同学习有三个要素:符合学科本质的学习;构建相互倾听关系;设立挑战性课题展开高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立足课堂教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开展“协同学习”,使学生乐学乐思,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课前检测,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

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本班同学的学情进行初步的摸底,了解学生对将要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学习差异,进行异质分组,既能为接下来学习任务方案的拟定与实施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也能在共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互补性搭配”。

“相等的分数”一课的学习为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够通过直观的看图判断两个分数是否相等、比较出两个分数间的大小。但是,如果呈现多个大小相等的分数,学生能发现其中的“窍门”吗?能否根据其中的规律再写出另一些分数呢?为了一探究竟,我在课前设计了检测环节,习题如下:

1)观察分数,在下面的图形中用彩笔画一画、涂一涂,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2)观察,将它们在下面的分数墙上表示出来,比一比它们间的大小。

 

 

 

 

 

{数学也有秘密噢!通过上面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空格的填写吧。

 

2.课中探讨,在协同中发现规律。

在学情前测的基础上,为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拟定的学习任务方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可开展讨论、动手操作、小结等合作实践,在协同中发现规律、拓展思维。

“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教学为例,如何让学生在分子相同的分数间或分母相同的分数间准确判断出谁大谁小,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每人发了一张相同大小的 A4 纸。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其中二人折出纸条四份两人一个画出1/4,另一个画出3/4 ,拼在一起比较哪个大;组内的另二个人折出纸条的1/2 ,另一个折出纸条的1/4 ,然后让他们将折好的纸条拼在一起,比较哪个大。通过直观形象的纸条,学生乐于合作、动手实践,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难理解了3/4 >1/4,即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可以通过比较分子的大小来判断,分子越大,数越大;1/2>1/4,即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可以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断,分母越大,数越小。

“协同学习”下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适当地“放手”,针对学生协同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给予指导,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解决问题。

3.课后引导,信息技术助推协同学习。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立足课堂进行强化,同时也要适度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借助 QQ、微信、钉钉 等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跨时间、空间的课外学习方式,让信息技术助推协同学习。

例如,学习简便方法的计算学习后,

我在 QQ群中抛出这样一道习题:6.74 ×23-67.4 ×1.3 =( ×(23-13)

问题一抛出,就有人学生立即回复道:“括号中应填 6.74”,几秒钟后,就有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一个是 6.74,另一个是 67.4。”

“那可以将 67.4 转化成 6.74 吗?”我接着问道。

似乎受到我提问的启发,不断的有学生在 QQ群中肯定了答案就是 6.74,因为: 67.4×1.3,根据积不变的性质,可以改写成:6.74×10×1.3=6.74×13,看到这样精彩的分析过程,我立即发出了一个大大的拇指表情,及时给予鼓励。再顺势抛出下一道习题:

简便计算:0.43×18+43×0.82;43×18+86×41,以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对简便计算法做到触类旁通,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计算,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 QQ群学习,学生发言积极,摆脱了传统简单的“授·受”模式,现代开放、灵活的学习氛围突破了课外学习的压力,通过协同学习获取知识、取长补短,让课外学习更轻松、更快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协同学习注重课堂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而且重在建构一种学习的“场域”,在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三者各自内部各因素之间构成一种“关系构型”,尤其关注学科性质并在此基础 上协同确定学习任务,关注学习规律系统 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彼此的 维护、让渡之中,达成学习目标的一致,并共同完成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在协同学习的背景下,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创 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主动汲取,为学生全面而又充分、个性的发展创设了更大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协同学习”的意涵及其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1:3-10.

[2]金大荣.简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6:18-19.

[3]林晓颖,任印龙.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J].  林区教学,2017,5: 82-83.

[4]吴红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J].教书育人,2017,22:48.

[5]任婧.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策略探索  [J].  天津教育 ,2020,35: 157-158.


http://edu.taixing.cn/uploadfile/2022/0701/2022070106080615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