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数学 >

探究中明晰 活动中积淀 想象中建构(封秋香)
2019-05-09  作者:mjs2xxsx  浏览:

探究中明晰 活动中积淀 想象中建构

———《认识线段》教学实践的前思后想

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佳源校区    封秋香

一、课前慎思

(一)教材研读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教材特别注重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促使学生获得丰富而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线段的概念。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四步:首先,通过观察,比较一根毛线拉直前后的样子,感知曲直,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直直的”;其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书本、课桌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进而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有长有短”,帮助学生丰富对线段的感知,逐步完成对线段初步概念的建构;接着,教学用工具直尺画线段,通过示范和具体的操作使学生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线段的认识;最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二)学情研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

方法,初步认识了“体”和“形”,本课学习“线”,体现了图形知识的发展轨迹。线段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所以就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

二、教后反思

在前期的教材研究与试教反思中,我对认识线段这一内

容有如下三点思考:

(一)在探究中明晰概念本质,促进数学理解。

新课程指出,教学时不能再像以往的老式课堂一样只强

调外在形式,而要使学生在现实问题中经历探究的过程,以

凸显知识的本质,促进数学理解。教学伊始,在毛线“曲”与“直”的变化中,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征,明确概念: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接下来“找线段”的活动,旨在回归生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凸显物体边“直”的共同属性。“画线段”的环节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并通过观察和交流,让学生体悟到添上端点能够明确地表示出线段的开始和结束,并且每条线段都有它自己的长度。这几个板块使学生获得直观、自觉的情感体验,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过渡,逐步摈弃图形的非本质属性,关注这一类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逐步发展学生的直观理解和抽象思维水平。

(二)在活动中积淀认知经验,提升数学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通

过有效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建立正

确的表象,顺利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转化过程,提升数学思维。用长方形纸“折线段”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线段的机会,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第一层次:用同样的长方形纸,折出与老师不同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线段有的长、有的短。第二层次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要求:折出比老师要长、要短的折痕。反馈与交流及时跟进,要求学生演示“你是怎么折的?”;指出“你折的线段在哪里?”;明确 “你折的线段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精心设计的这些一系列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把线段的本质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链接起来,引导学生把语言、操作、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线段本质属性的感悟。

(三)在想象中建构概念框架,发展空间观念。

《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强调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进一步突出了空间观念培养的核心任务。因此,在认识线段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体悟觉察活动,从具体实物逐步过渡到平面图形,从而完成了线段模型的建构。(1)原型列举。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激活生活经验,列举出较多的生活原型,以此来丰富图形表象。比如明确线段概念之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生活中的线段。这种列举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进一步清晰、丰富线段概念表象的过程。

(2)形象比划。手脑并用是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策略。如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指出线段在哪里,线段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就在食指慢慢移动不经意的过程中,却能深刻地体悟觉察到线段的空间样式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并且有的长有的短。

3)静思勾勒。有意识地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头脑中勾画出图形的轮廓,能够使学生头脑中图形表象的基本属性特征更加准确。如在学生动手画线段之前,让他们闭上双眼,静静地在头脑中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与主要特征,然后再拿笔尝试画一画。这样的静思勾勒,有助于建构线段的空间形式,真正把空间观念的发展落到实处。作为数学术语的“线段”,无论怎么定义,它都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表述,这和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是难以调和的。那到底“认识线段”要认识什么呢?让我们回到学生立场,让他们在探究中明晰概念本质,在活动中积淀认知经验,在想象中建构概念框架。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行动会更自由,内心会更敞亮,感受会更真切,交流会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