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数学 >

去伪存真 以学生为主体性(张宏)
2019-05-26  作者:mjs2xxsx  浏览:

去伪存真 以学生为主体性

——读《静悄悄的革命》第一章第一小节有感

泰兴市分界小学  张宏

一要好的教育书,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静悄悄的革命》正是这样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虽说平时也爱读些书,但该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的大名对于我来说是确实陌生的。但当我在阅读《静悄悄的革命》时,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书中阐述的许多教育实例及剖析和论述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颇有启示。“跨越国界相互学习”,这不仅是作者和翻译者的希望,更是我校开展读这本书的目的。

在第一章《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的第1小节《关于“主体性”的神话》里佐藤学先生提出了三个观点。

一、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有的风景

佐藤学先生提出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有的风景,但不能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通过这种多样性和固有性的表现,能够给每天在教室里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教师们提供不同的启示。

通过解读教室里发生的小事情的大意义,试图提示这些小事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主体性”神话

1.教学是由“学生”、 “教师”、“教材”、 “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特别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让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只针对上述四要素中的“学生”这一要素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

2.为了教师不提出课题而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在世界各国中是被大一统教学形式最顽固地支配着。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近代学校建立之前只存在“自学自习”并不存在“教授”这一概念。所以“教育”这一概念也不存在。

三、悬在半空中的“主体”

1.培育学生成为自立的、自律的学习者是教育的一大目标。对此谁都不会有异议。而所谓“主体性”神话却是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 

2.现实“主体性”的意思可以说从一切从属关系或制约中获得自由,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思想而行动。这样的“主体性”不成了“我行我素”了吗进一步说这样的“主体性”难道不是丧失了其应有的从属关系而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吗?

3.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学习只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不是和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自起作用的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也不是在这些关系相互作用之前就存在的。 

4.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今后的教学应当从大一统的传授型方式中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正因为此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在笼罩着“主体性”神话的教学中尽管学生不断地应答 “是的”“是的”,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

最后,我以佐藤学先生的这句话结束今天的交流活动

“‘勉强’是不断地以结束为标志来划分、区别学校中学习的进程的,而‘学习’却是不断地准备新的开始,如‘没有终结的故事’一样。”

我将以佐藤学先生的书名《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为精神动力,不断追求新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一起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