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小学数学 >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徐文军)
2019-06-29  作者:mjs2xxsx  浏览: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参加“泰州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后有感

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佳源校区  徐文军

201444日,我有幸来到泰州观摩了三节数学综合实践展示课和二节专题报告——严兵老师执教的《神奇的黄金比》,朱国荣老师执教的《数字编码》和开设的专题报告《换一种方式前行》,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台湾长什么样子》和开设的专题报告《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深深地感觉到三位老师比我们平时教学时走得更远,思得更深,站得更高。他们课堂上活动环节的安排、小组活动的组织、学生作品的展示、生生互动的点评,无一不体现着新课改的最核心的理念——从孩子出发。

一、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师首先得从孩子出发。

从儿童出发,就能和孩子们成为朋友,引领孩子们到情境的世界里思考平时所学的数学,思考数学学习的用处;从儿童出发,就能倾听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理解,虽然这理解在表达的时候有时会稚嫩,有时会有错误,但这些都是很好的课堂资源,是能启发孩子们更深入学习的资源;从儿童出发,就能使知识的传授不是鱼而是渔。例如,严老师带给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趣味的问题,孩子们自己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整堂课设计新颖,知识挖掘深而广,孩子们沐浴着数学文化雨露的滋润,增长了见识,思维能力提高了不少;朱国荣老师带领孩子们编数字编码,让孩子们经历了一个自学、探究、质疑、讨论的过程,编数字编码的方法不用教师呈现,孩子们已成竹在胸;再看华老师的课,孩子们,还有什么疑惑?还有什么问题?你们试试画画看,谁来评评怎么样?哇,这样的一个假设、验证、假设、验证的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怎不让孩子们着迷。“鱼”没有直接给,“渔”也不是直接告诉的,多好的实践方法!令人佩服!

二、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得给孩子们创造发现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去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华应龙老师也说:“发现问题即是收获。”

例如,朱国荣老师在执教《数字编码》一课时,课件出示:上周,嘉兴市实验小学三年级举行了口算比赛,一共100道口算题,请你帮三年级六班的数学老师登记口算成绩。然后,老师报学生的名字和分数,让学生记录。学生们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朱老师相机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生1:“太快了,记不下来?”生2:“能不能报学号,这样记录起来简单。”再如,华应龙老师执教《台湾长什么样子》时,与孩子们谈话:“我去了一次台湾,买了一本书《申游台湾》,从中我发现了一段文字‘台湾本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线约1139千米’。”提问:“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南北纵长是什么意思?”生2:“东西宽度中的‘宽度’为什么也不说成‘纵长’?”生3:“什么是海岸线?”生4:“为什么用‘千米’,而不用‘米’?”……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回答了以上问题后,华应龙老师又与孩子们谈话:“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我写了一个式子,你明白我想什么吗?”……

以上两位老师精彩教学片断,教给我们怎样去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要想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可能性,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我们常说的发散性思维创新式思维求异思维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学生只有积极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因此,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三、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综合综合实践课,教师就得综合运用数学内部、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一堂课可能重点学习一个数学知识,但是数学是一个整体,任何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引导孩子们把这些知识点连接成线,再把这些线进一步连接成网,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孩子们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能力,逐渐善于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建构成网状的知识体系,从而对于数学的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孩子们不应孤立地学习数学,而应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以数学知识为基础,适时穿插其他学科知识,就能丰富孩子们数学文化的内涵,从而使他们领略到数学的精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践,让孩子们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孩子们学以致用。

四、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综合综合实践课,教师就得学会潜移默化教育孩子们的语言。

华应龙老师执教《台湾长什么样子》一课时,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历经四次画出台湾的样子。前两次给出的材料为:台湾本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第3次增加了“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这个条件。学生在华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调整自己所画的图形,最后一些学生画出的图形与台湾长得真的很像。让我敬佩的除了华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更让我折服的是他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一位姓周的女生,成绩优秀,语言犀利,见解深刻,用华老师的话说:她是我这节课的“托”。起初在评价同学的作品时,即便是画得很好的作品,她也总是在挑“刺”,华老师引导她:评价别人时,要先肯定别人的优点。第二次评价同学的作品时,小周同学评价道:弯曲度不够,不过有进步。华老师及时点评:你如果先说一句就更好了!后来再来点评同学的作品,她的点评依旧很到位,并且更“顺耳”了。 

这也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如果更多地是在进行所谓的“纠错”,那样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了。转变一下说话的方式,给学生一句鼓励,使学生收获一份信心,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学生也乐意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何乐而不为?

在讲台湾地形像一叶芭焦叶时,华老师来了句:叶落归根。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也在感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当然,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平时要肯花时间,愿走弯路,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要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埋下一颗会生成的“种子”,课后让“种子”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