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工作室

教案课件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初中语文 >

诗词五首之《饮酒》《春望》(徐东坡)
2020-05-05  作者:mjs2czyw  浏览:
饮酒(其五)

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徐东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六单元《饮酒》和《春望》两首诗。(板书)

首先我们来学习《饮酒》(其五)这首诗。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诗中没有提到一个酒字,那与酒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饮酒>序言》,请大家齐读。

《饮酒》(序言)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翻译: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陶渊明自己评价这组诗说“以为欢笑尔”,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

{C}二、{C}自学指导一(课件)

请同学们完成第一个自学任务。

 1.请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齐读)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说一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篱笆、菊、山、、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

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淡泊的心境。

诗中哪个词直接写出了陶渊明的悠闲淡泊啊?            

     

请学生站起来读出悠然自在的语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象画面,身临其境)

“见”,我们设想一下,陶渊明喝了几杯酒,略带醉意,来到东篱下,一种从官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解轻松自在浮现在脸上。他无意中看见了美丽的南山,“见”是无意识的,用“见”正符合“悠然”的情趣, 这就是苏东坡说的:“境与意会。”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悠然自在)

“还”,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运用类比出人应像鸟儿还巢一样“归真返朴”。

除了这个地方,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诗人的“悠然”呢?

{C}三、{C}自学指导二(课件)

请同学们完成第二个自学任务。

  找出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诗人的“悠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舒缓语气,读出自足其乐、安贫乐道)

“庐”字不仅仅是指房子,更有深刻文化内蕴的,代表着一种品格和志趣。

《论语十二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顾茅庐;

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杜甫《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庐”代表了哪些精神?

安贫乐道、坚守志趣、高尚情操、热爱田园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前抑后扬,带着自足、自豪的语气)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心远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体会诗人的“言为心声”,读出陶渊明的品格。)

知人论诗: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这也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古代士大夫精神继承陶渊明,当他们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后,从陶诗这里寻到了新的人生价值,来安慰不羁的心灵。陆游在《读陶诗》中说:“千载无斯人,吾将谁与归?”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而平淡自然的诗风也就成了他们心中崇高的艺术境界,所以苏轼说“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全是因为一个真啊!

四、总结

主题思想:

    《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然、超脱尘俗的人生追求。

{C}五、{C}板书设计

       

       

悠然   

       

       


一、导入

陶渊明借花鸟来表达自己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然、超脱尘俗的人生追求。而另外也有一位诗人在诗中也写到了花鸟,他在诗中通过花鸟表达什么情感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五言律诗——《春望》。

{C}二、{C}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完成第一个自学任务。    

{C}1. {C}通过诵读、思考,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指名读,请一个同学点评,再读一遍 

2.借助注释,疏通诗句的意思。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三月,家书//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感伤时局,见鲜花也落泪;叹恨离别,闻鸟鸣亦惊心。

战火连天,已持续了多个月,一封家信,可值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C}三、{C}自学指导二  

理解了诗意,请同学们完成第二个自学任务。

1.通过诵读、思考、讨论,说出诗人在春天“望”到了什么呢?

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1.通过诵读、思考、讨论,说出诗人在春天“望”到了什么呢?

首联: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形成强烈对照“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国都被攻破了,但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反衬了昔日的繁华。

    颔联: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诗人睹物伤怀,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用来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可以理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这是以乐景衬哀情。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

     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知人论诗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想要再有一番作为,便不顾安危只身前去投奔,结果在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此时,因为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抢掠一空,践踏得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想起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看到破碎衰败的祖国,诗人杜甫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颈联: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杜甫此时四十五岁,“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所见、所感、所思、所忧

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四、总结    

《春望》中我们望到了一个感伤时事、忧国忧民、思家恋亲的杜甫,《饮酒》中我们见到了一个超凡脱俗、远离官场、悠闲自得的陶渊明,这一忧一闲中,体现了诗人们何等的家国情怀啊!

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古诗学习要学会走进诗歌,这样才能——“望”“见”“诗心”。

板书设计

       所见

春望   所感

       所思

       所忧

六、选择你最欣赏的句子,并把它背诵、默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