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初中语文 >

鲍斐:整本书阅读学习心得
2020-11-09  作者:mjs2czyw  浏览:
本次活动,有幸学习了印江苏主任的讲座“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收获甚丰。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读整本书是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是生活中基本的阅读方式。课文教学是单篇文章阅读,一个单元学完几篇课文回顾是多篇文章阅读,学生需要读整本书的经验。读整本书还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需要。量变引起质变,提高语文素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一篇文章篇幅短,花时少;整本书篇幅长,阅读时间长。读整本书更有利于学生达到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养成读书习惯。读整本书更是学生提升素养的需要。整本书同短篇的文章相比,知识容量更大,思维更加复杂。读整本书,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加深语言品味,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提高思维的广大和深度。

我们也认识到整本书阅读要做到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贵在兴趣,重在习惯。课外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读一本书又需要一定的时间,离不开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做到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一篇文章篇幅短小,主要是精读细读,重点是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深入阅读的方法。一本书篇幅较长,主要是持续默读,重点是学习运用梳理、整合、连接等阅读方法。进行文学欣赏,提高认识水平: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或语言风格,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写作能力;在读书中与作者、生活进行对话,发展思维,提高认识。

印主任告诉我们,整本书阅读以整体把握为主,教师指导不宜太细太深,不要把语文课上的一套程序和做法搬到整本书阅读中。如学习生字新词,抓住个别字句深入解读,有感情朗读……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阅读交流分享为主,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再阅读、深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有新的提高。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方法,有的是语言,有的是思想……要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整本书阅读还需要坚持传统,开创新意。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过时的,往往传统的东西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流传下来的合理而实用的东西。魏书生老师曾一再强调我们要“坚守、坚守、再坚守”。他坚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些在教育教学中的传统的做法。比如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这是最“笨”的传统方法,读得多了,那种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有了。如果只顾应和某种好看的形式,热闹的外表,那么,热闹过后会给我们的孩子们留下什么呢?多半是事倍功半的或劳而无功。我们应该懂得读书是为了陪伴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一种修养的内化,并不需要像母鸡下蛋一样,吵得人人皆知。因此,读书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自己的书桌前自由地放松地去读。这往往不需要什么形式。一桌一椅一本好书,一分优雅的心情而已。但这并不说明读书可以不顾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微信文章铺天盖地,扰乱我们的身心,消耗我们的精力。这些东西至多可看作是一种饭后的谈资,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只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闹不好,可能还会有不好的东西侵蚀我们的心灵。因此,读书还是应该读好书,读经典名著。

整本书阅读应当精准挖潜,不求面面俱到。在好的东西面前,有的人往往被弄得不知所措,什么都想捞到自己的篮子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读书也是如此,一本书,一个人,既要他学会朗读,又要他记住好词好句;既要他会讲故事,又要他谈出自己的感受;既要做好笔记摘抄,又要学会画画、做手抄报等。那么,这本书带给他的,可能不是快乐,而是苦不堪言了。到头来什么也做不好。因此,我们教师要找准书的特点,根据书的特点,确定自己班级读书的主攻方向。即使能通过一本书,培养起学生读书的习惯,也是很好的。

整本书阅读还应该抛弃功利思想,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在我开展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和家长出现了急躁情绪,如果孩子读了几天书,看不到明显的变化时,他们就显出了不耐烦的样子,怀疑读书的意义,不愿再坚持下去。而有的教师也想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想通过一两本书的阅读就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一大截。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读书是一项长期的心灵和精神滋养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乃至形成一种读书的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作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引领者的教师,就应沉下心来,搞好阅读的过程管理,采用各种形式,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须知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涵养自身的过程,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何必那么急功近利呢?

另外,要给学生读书的安全感,不要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读书受心理、环境各方面条件的影响。环境因素自不必多说。在家创造一个适宜的读书的氛围,无疑对学生的读书效率会产生很好的作用。但即使家里藏书万卷,环境安静,而他却背负着教师和家长的“重托”去读,而不是自愿地、自由地读,那么,效果会怎样呢?学生被动地,而不是主动地读书,就会缺乏一种安全感,读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