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工作室

教案课件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初中语文 >

高建民泰兴市公开课《<朝花夕拾>读后交流》
2021-09-23  作者:mjs2czyw  浏览:

  《朝花夕拾》读后交流

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    高建民

设计思路:大阅读在这堂课主要体现在课前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课上让学生阅读成书时代背景,带着问题跳读原著,朗读原著,交流读后感受,碰撞智慧火花,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课后继续读经典,爱上经典阅读。

授课时间2017.12.1

授课班级】待定

授课地点】待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重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读整本书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探究疑问、合作讨论、读后交流,加深对名著的认识。

{C}(三){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及特色。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

(二)读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最初以《              》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三)书名

     作者结集时为何要将《旧事重提》改名为《朝花夕拾》?

)读原著

     作家黄蓓佳评价鲁迅时说他灵魂是“柔软而坚硬”的,请跳读原著,找出文章具体情节,与本小组同学一起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五)作交流

      朗读文章中具体情节,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六)谈收获

      说说你读了《朝花夕拾》有何收获。

(七)做总结  

《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承载的是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在人物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对他们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而这看似寻常的情感态度实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