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初中语文 >

从课文研读看教学设计的创新
2019-07-10  作者:mjs2czyw  浏览:

从课文研读看教学设计的创新

根思初中  封蓉

前段时间,拜读了特级教师余映潮的《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感触颇深,获益匪浅。

余映潮老师的阅读教学设计十分关注课文研读,他认为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是阅读教学所要做得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只有用心的阅读才能成就有质量的课。具体展开,一篇课文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读呢?

一、研读课文的章法

余老师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对课文进行了三次变形,三次变形从章法角度进行了深度研读――

请学生将课文进行变形:这篇课文只是一个的形式。它能变形为两个段、三个段、四个段吗?请学生在课本上勾画,试将课文变形并讲述道理。

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能让学生深刻地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欣赏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要实现以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对课文进行谋篇布局的审美研读,为精妙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

二、品味课文的语言

品词析句,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余老师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时,就进行了精细的语言品味,每一句、每一字都反复玩味琢磨,如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余老师这样品味:全诗诗眼。作者以叙述作结,寓浓情于淡墨中,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从那望着雪地上的马蹄印迹的默默沉思中,我们似乎真切地看到了诗人那种依依惜别、怅然若失的情状。寥寥数字从表现手法、中心主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令人赞叹。

在对语言有了深入品味之后,余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就自然具有了深度:在诵读环节,结合教师的语言品味,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朗读指导。比如,至中军开始,诗人才写到的情景,先写帐内饮别,再写帐外送君,最后写武判官走远不见。这时要体现出诗人的离情别绪,可用带些悲愁的语调吟诵这一送别的全过程。诗人悠悠不尽的惆怅依恋之情、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可通过最后两句的反复得以强调、渲染。在赏析环节,余老师设计了两个话题,一是该诗字里行间的,二是该诗字里行间的,通过这两个字,简洁而又巧妙地引领学生赏析课文。

三、探究课文的段式和句式

在对说明文体裁的课文进行研读时,余老师常常会关注段式。以《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教学为例,余老师先后从结构层次部位切割角度对文中若干段式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因此有这样的教学设计:学习用方位切割的视点去分析介绍建筑物或景点之类的说明段;用说明加描述的方法学写生动的说明段。

同样,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余老师特别关注奇特的写段以及奇美的造句的研读。反映到教学设计中,就是把教学内容引向排比,集中力量感受语言表达的排比之美,引导学生品析排比之美的形式与内容,体味暗含在排比之中的情感的抒发。

无论是段式还是句式都是教师在课文研读中容易忽视的角度。然而,教师对段式和句式的欣赏和研究,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影响着学生的学用训练,所以必须重视并关注。

余老师研读课文的视角充满个性和创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张弛有致,因此在教学上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设计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由此可以看出,课文研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自觉苦练自己课文研读的能力,努力创造和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