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工作室

工作动态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生物 >

示范引领 赋能学科品质全域提升--2020年泰兴市高中生物名教师工作室集中送教活动剪影
2020-12-15  作者:mjs2gzsw  浏览:
​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室、教学思想的集散地、教学资源的快递中心、教学改革的试验田。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放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效应,12月9日下午,泰兴市高中生物名教师工作室在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举行了集中送教活动。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孔爱华主持。
同课异构
​这四节课都涉及到生命科学史的教育,很有挑战性!生物科学史究竟是课程内容要素还是仅仅作为素材?如何挖掘和发挥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我们如何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四位老师一一登台进行了演绎
     第一节课,工作室成员金玺、房舒老师就高三一轮复习课《植物的激素调节》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
     ​第二节课,工作室成员张建、陈礼香老师就高一新教材中《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这一节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
​四位老师均采用了活动单导学模式。他(她)们对科学史信息进行了整合、重构等加工,创设了多样化的、真实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品味经典、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升华情感!
评议互动
    第三节课进行评议,首先是授课老师“自己说”,说设计意图,谈教后反思。
​    本节课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带领学生重走科学探究之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升华积极情感。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是:问题——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情境创设时,我提供的科学史材料力求精炼、有内在的线索贯穿,所提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还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知识的理解或科学方法的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资料的阅读,有挑战性问题引领,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提升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还体验了科学的开放性,提升了科学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本质是生物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及本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植物激素的调节》本身就是科学史的回顾,我就以实验教学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知识线索”转为“问题线索”,把“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重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逐步达成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之目的。
​     通过创设体验式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以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史资料群为背景,创设问题串,驱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不断建构光合作用过程的概念模型;利用例题当堂巩固和总结,达到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真正地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强化学生成果展示和解释环节,强化课堂过程性评价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本节课我按时间线索,带领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脚步进行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之旅;我利用经典实验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体会科学的艰辛和严谨的同时,体验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注意循序渐进,注重相应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自己去归纳并得出结论。不足之处是,在概念教学时,仍未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建构。
     然后,听课老师“大家评”,点赞课堂的亮点、点击存在的问题。

听了金玺老师上的《植物的激素调节》和陈礼香老师上的《光合作用原理》两节课,两节课有一个共性:引领学生重走科学探索之路,感受科学探索方法;两位老师课前都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科学素材,运用依次递进的研究方法,设计的问题严密且富含逻辑推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诱导教学,学生参与度很高。在老师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表达,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完整和深刻的认识,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形成了思考和质疑的精神。

     房舒老师的植物激素调节这节课,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利用科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实验素材,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种教学设计,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与探究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不仅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情感得到了升华。陈礼香老师的光合作用的原理这节课应用了科学史材料。生物科学史不仅提供了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蕴含丰富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方法等教育素材,利用这些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思维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合理假设、演绎推理和得出结论的,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过程。陈老师将科学史材料化作问题情境,有效助推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     今天在孔教授的带领下,向房舒老师和张建老师学习了两节课,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学习有方向、教师教学有目标”。两位老师依据授课学生的学段特点,紧扣教学目标,采用了活动单的教学模式,在活动单的引领下,课堂的教与学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发生着深刻变化。教师教而有法,沿着活动单循序渐进地引导着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学而有得,按照活动单潜移默化地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

     ​今天的集中送教活动中,我听了金玺老师的《植物的激素调节》和张建老师的《光合作用的原理》两节课,并聆听了主持人孔爱华教授的精彩点评。两位教师都采用了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前准备充分,教材分析到位,重难点把握得准,教学的突破口也找得准。活动主题和设计精当,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进行主动学习;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进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促进专业成长。

      ​张建老师和金玺两位老师均采用了活动单导学的模式进行教学。金玺老师注重核心概念的突破,解决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设计问题巧妙,让学生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在植物向光性原因探究时,充分挖掘事实背后的理论支撑,很值得我去学习借鉴。张建老师的逻辑缜密,给我们带来了一堂高阶思维课,学生通过张老师提供的活动作为载体,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去回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给他们点赞!

      房老师的这节课围绕经典实验展开,让学生设计完善各种实验步骤,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另外,在有些学生没有能力和勇气回答问题时,房老师能够特别耐心地对其加以引导,让学生找到信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张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巧妙,通过熟悉的情景导入,先展示了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抛出问题,通过对一系列情境的分析,让整个光合作用的历程变得丰富起来。整节课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本次送教活动,对于一线工作教师的我,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房老师的复习课《植物激素的调节》,立足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穿插了基础知识的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均得到加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一种教学范式值得我们去学习!

       金玺老师的《植物激素的调节》这节课,通过带领学生重走科学家探究生长素发现的历程,让学生感悟科学的本质是什么,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习真正在课堂发生。这节课让我收获满满!

      房老师的课以实验为载体,通过组织结构化的案例,让学生去感知生长素发现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和阅读课本材料;通过剖析例题,让学生学会模仿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改进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既能获得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张建老师的课,以活动单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史资料,在问题串的驱动下不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光合作用概念的模型建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中能让学生自我展示的环节多一点,就更加完美了。
     由于大家会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不少成员还提前形成了文本。评议期间,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听和对话、质疑和争辩、批判和建构,会议进行了近2个小时,大家仍意犹未尽,生动自然的研讨方式,追根溯源的深入思考,给工作室成员和受教老师带来了最为鲜活且深刻的教研感受!

微讲座



 最后,领衔人作微讲座——科学史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孔老师对当下科学史教学中出现的“目标单一、大材小用,拔高拓宽、加重负担,材料粗放、教学吃力,理解偏颇、评论失当”的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