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工作室

课题研究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政治 >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开题论证
2019-04-12  作者:mjs2gzzz  浏览:

泰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课 题 编 号   txjy2018037   

课题立项时间  2018.1.18 

课题名称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

探索和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王 晓 娟 

所在单位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开题时间    2018.1.20  

 

 

 

 

 

 

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二O一八年制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创新之处、研究路径等)、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可粘贴)。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高中生

高中生正处于人格、价值观、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在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生人格形成严重受到西方价值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造成了高中生缺少理性判断,从而难以筛选出利于自身人格塑造的信息和价值,以至于陷入了信息的“旋窝”潮流中,漠视生命,所以要对高中生加强生命教育。

2、生命教育: 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的生命教育可界定为: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命智慧的教育,即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用教师对生命的感悟、体验去感染学生、呵护心灵的过程,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l)生命神圣感是指对生命存有敬畏心、崇拜心,做到不悖逆生命的本质、不破坏生命的自然成长,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不为所欲为。

(2)生命责任感是指人应当自觉地从自我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觉体会他人的感受,进而培养起对他人、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意识。

(3)生命教育要让人们学会将生命与生活协调为一体,生命之树需要感性生活去滋养、培育和壮大。

(4)生命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问题意识,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如人际关系问题、对待物欲的问题、面对学习压力等等。

3、所谓渗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因此,本课题的“渗透”应该理解为,让生命教育不再作为单纯的德育教育,而是让其“逐渐进入”政治教学中,运用政治学科的魅力,通过有意识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目标。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竞争的激烈,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越来越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我国大陆地区如上海等地对生命教育日益重视,也开展了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家对学生自身成长,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教育。

2、研究现状

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 Donald Walt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落实。日本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台湾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台湾中小学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我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江苏省实验小学从1997年开始提出生命教育研究,在《江苏教育研究》上曾经发表过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但没有较为系统的成果。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20041222日下午在沈阳启动,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20056月上海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2008年开始黑龙江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100%。尽管如此,国内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滞后,我国中小学校的生命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与指导误区。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走进课堂,近年来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研究的视角上,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1、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倾向于从“预防自杀”而不是从“发展”的视角看生命教育,而且缺乏可操作性。  

2、生命教育的实施形式单一。目前把生命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来实施研究的比较多,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较少。  

3、绝大部分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会节省较多时间;而要单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则要另调整课程时间安排,会比较浪费时间。  

4、从现实来看,生命教育体验和课堂教学渗透研究中仍然存在“结合模式单一,定位不够清晰,特色不够鲜明,不能有效渗透常规教学,与课程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科学教学与生命体验的融合有效性不高,未能凸显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体生命的升华。  

因此,本课题以学生为对象,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探究如何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与实践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教育人本论思想、生命教育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课程理念等。  

1)教育人本论思想  

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可概括为三点:①发现人的价值。②发挥人的潜能。③发展人的个性。教育应当使每个人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显现出五彩缤纷的独特色彩,从而使每个人成为活生生的主体。但是,个性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生命教育观  

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教育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教育必须遵循生命的特征:其一,生命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平等的。其二,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抽象的。其三,就个体而言,生命具有自发的不断向上发展的驱力。另外,生命是完整的,是身体与心理的统一。所以生命教育要协调好身体与心理、学习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使学习与生命相统一,真正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生命教育观告诉我们,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其一,唤醒的生命意识。其二,开发生命潜能。其三,提高生命质量。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能动的知识建构活动;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③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④注重让学习者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构想,但其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极大关照。  

4)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在强调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生命教育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也是非常一致的,课程改革为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提出了减轻学生负担、降低课程难度的要求,特别是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生命活力的空间。引领学生执着追求生命的意义,不断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4.课题意义

开展本课题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在中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其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增强其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教师理论学习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提高生命教育的能力。

2)通过学科渗透和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对生命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保护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技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生命的美好与失落,找到达成生命完满的方法;增强自我反省能力,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感与热爱之情,形成卓越的生命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3)通过营造安全、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完整的学校生命教育活动体系和制度体系,构建一支具有较强的生命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师资队伍。

2、研究内容

生命教育活动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具体包括:

1)生存教育。如: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有效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技巧;能够具有救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等等。

2)生命发展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具体可以包括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等等。信仰就是我们相信并仰望的、生命赖以充实的终极关怀。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

3)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懂得尊重生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更加珍惜生命。

据此,我们具体设计了三个子课题:

1)高中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

2)高中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

3)高中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研究

4)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3、研究重点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沿着内涵研究——问题研究——归因分析研究——实践研究的思路展开,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本课题以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成果为基点,以高中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以我校为研究基地,以点带面开展研究,力争两年的时间完成研究成果。

     2、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712月至20181月):

     建立课题小组,确立实验对象。

进行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搜集相关理论资料,完成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进一步搜集资料,向专家咨询,对课题研究进行理性思考。

     准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阶段(20182-20187月):

     定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

     及时研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作好应对、处理过程详细记载。

     发布定期研究成果,设立论坛,大家共讨。

     广泛听取教师、有关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修正方案,调整研究计划。

     全面深入研究,探索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3)课题中期验收及完善阶段(20188-20189月)

     课题中期验收,形成中期报告

     听取专家组意见,将需要完善的地方进一步完善

     形成初步的科研成果

4)课题结题鉴定阶段(201810-20196月):

     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备查。

     做好相关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编汇工作。

     申报结题。

     撰写结题报告。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资料,分析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对生命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的论文专著,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得到经验借鉴。

2)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的方法,调查当前学校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的现状,并通过一些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剖,来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总结归纳,提升到理论,揭示其规律,最后用来指导实践。

3)观察法:在实施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及结束后,学生在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变化。

4)行动研究法:经常性地召开课题组研究会议,进行专题性地研究讨论与学习,总结

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拟订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同时还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积极开展政

治与生命教育的研究课,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边行动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学科教学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绝大部分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会节省较多时间,而要单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则要另调整课程时间安排,会比较浪费时间。所以在学科教学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政治学科教学,《生活与哲学》这本书是挖掘生命教育的最充足的资源,另外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教材也有所体现,将生命教育体验和政治教学融合、渗透。

2、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大陆起步较晚,虽在少数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对关爱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吁”等理论探讨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本课题尝试把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使关爱生命教育在中学学科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施。挖掘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闪光点,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

2)研究过程的创新:本课题将对高中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动态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发展过程,动态跟踪,掌握信息。

3)研究方法的创新:除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我们更注重实践成果推广,加入了行动研究法。设想先行,实践论证,经验总结,模式推广。基于我校高中生命教育的现状,通过以政治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和主要切入点,辅之以政治学科特色的综合探究和社会实践等课题实践,进行经验的探究、总结及推广。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核心成员的科研情况简介

1)刘  晶:中学一级教师,多年奋战在毕业班的教学一线,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评价机制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发表在《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政治课的应用》获江苏省“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有效性研究”二等奖;《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获泰州市教育学会三等奖;《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获泰州市教育学会三等奖;《论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获泰州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2)任  仙:中学一级教师,多次参加省、市的赛课,连续任教毕业班,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讲授课更具吸引力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内涵的理论》发表于《新课程学习》;《关于创新人格特征的理论阐述》2012.10《学苑教育》;《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省教育学会获奖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泰兴市教育学会获奖论文;《浅谈后进生的转化》省心理学会获奖论文。

3)黄  婷:中学一级教师,具有扎实基本功,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的研究工作,该课题顺利结题,《浅析农村中学生人格的素养》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在实践中践行陶行知思想》获省师陶杯二等奖。

4)周  静: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在读,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的研究工作,有两篇论文发表于《新课程》和《新课程学习》,同时有两篇论文分别获泰州市、泰兴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5)季金莲:中学二级教师,多年奋战在教学一线,教学基本功扎实,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校本教研活动与机制研究》的研究,《浅析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意义与价值》发表于2014.1的《时代教育》杂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课堂主角》获省师陶杯一等奖。

 

2、研究基础

对国内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通过阅读和研究了有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生长点。本课题将充分调查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依托图书馆,网上查阅下载学术刊物和各种有关论文,为课题研究提供较丰厚的文献资料。

3、研究条件

1)领导重视,制度、组织、措施到位。

2)学校(尤其是本课题主持人)曾经承担过省市以上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科研基础。

3)课题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科研队伍相对稳定。

4)本课题的研究会得到市教科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

4、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由本人为主持人的总课题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

2)时间保证

     学校将健全课题运作的管理制度,课题组每月活动至少一次,学校适当减少课题组负责任的常规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与协调的精力。

3)经费保证

     课题启动后,学校在研究经费上将给予足够的保障。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开题报告

报告

201712

高中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调查报告

20183

高中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归因分析

访谈、论文

20186

中学政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

论文

20188

中期验收报告及完善方案

报告

2019

最终成果(限3项)

研究论文

论文

20191

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典型案例

教学案例

20194

结题报告、鉴定,研究论文发表

报告、论文

20196

 

三、开题论证意见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资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

论证意见

1、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通过学科渗透和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对生命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保护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技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生命的美好与失落,找到达成生命完满的方法;增强自我反省能力,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感与热爱之情,形成卓越的生命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本课题结合当前高中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的研究方向,面向实际,内容具体,有较强的实用性。

  2、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本课题中的研究法多样化,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源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成长于实践,成功于内需。

   3、课题研究计划全面。课题按时间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分工明确。

  4、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从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来看,既有专题论文、课改案例、,又有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等,形式丰富,内容实用,实用性、理论性、学术性兼具。

 

几点建议:

1、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有序性,课题组应定期召开课题主要成员研讨会,形成例会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课题研究处于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鲜明的连贯状态。

  2、对研究内容做更清晰的界定,更具体的细化,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平台建设需要深一步拓展。

  3、进一步发挥更多学校、更多学科骨干教师、更多弱势学科等团体智慧的作用,使课题研究更具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证组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