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高中历史 >

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05-06  作者:mjs2gzls  浏览:
2019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专题讲座

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江苏省泰兴中学  钱凯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0145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在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育转型升级的新潮流中,围绕育人目标,可以充分依托历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课程资源,是教学信息的来源。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历史学科就是要科学整合、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要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培养核心价值观

20149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当前,课程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个体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课程资源,是教学信息的来源。她,既是为师者用来“教”的材料,同时她的优劣与否又制约着为师者“教”的效果。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化资源、教学手段资源。人力资源指教师、学生、家长,他们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直接的课程资源,物化资源指校内各种教学设施,校外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等,教学手段资源包括校内外各种活动。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教科书、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等,都构成历史课程的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就是要根据具体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课程结构,使课历史程资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来培养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它在承担传播历史知识的功能同时,还承载着更重要的育人功能。历史学科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生命体素质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成长重于成才,我们没有办法把每个人都培养成社会的精英,但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其明白,即使是社会上最小的角色,也应该很好的生活、很好地服务于社会。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完成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教育部制订发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说: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立足现实,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能力,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正确认识历史课程资源对历史教学效能的影响,可以转变和丰富历史教师的角色地位。突出历史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理念,可以提高历史教师的资源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能创造条件

    建立历史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当然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键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拓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渠道,发掘校内外的各种素材性和条件性历史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寻找历史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促进历史教师提高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提供各种历史课程资源利用的策略、有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寻找历史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优化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就应该有效利用现有历史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的价值观

如何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培养核心价值观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文献、整理文献进行文献综述。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加快实验教师的理念更新。

2.案例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从案例中提炼出有典型意义或价值的内容,如具体的经验和个性化、理论化的操作样式,汇集研究成果,并对实验教师的成长进行分析,建立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库。

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边完善,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的有机统一。

4.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对相关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过程中,历史教师树立新的历史课程资源观,充分发挥历史课程资源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历史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探讨情境体验各种历史资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合理与科学利用,促进历史课程资源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组合最优化和教学效益最大化,进行历史课程资源利用策略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概念,实质上就是关注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扩张个人知识及技能为发展方向,强调个体主动发展的专业能力。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当前学术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有三种: 一是“理智取向”理论,核心是:什么样的知识对教学是必须的;二是“实践-反思取向”理论,核心是:教师实际知道些什么;三是“生态取向”理论,其常用术语不是“知识”、“实践”或“反思”,而是“文化”(culture)、“社群”(community)、“合作”(collaboration)与“背景”(context)。这三种理论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其中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单独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实质,而应将三种理论统一起来,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重视给教师有用的知识,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 

3)终身教育理论:1970年,保罗•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专著。书中对“终身教育”作了系统论述,这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最基本、最权威、最新的理论依据。终身教育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迅速变迁、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个人必须不断充实和完善、构建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教师职业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行动学习理论:“行动学习法”是雷格•列文(英)创建的,它是一种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学习。行动学习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过程。它以学习共同体为专业知识创造、转化、共享的保障,强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 

5)历史教育理论:历史教师要获得较好的专业发展,必须要用科学的历史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必须掌握历史教育的特点,必须掌握历史的性质和历史学习理论、历史教学理论、历史教学评价理论和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着重强调对历史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为开拓和丰富相关的历史教育理论研究,并提供实证性资料。有利于历史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课程资源观,从而确立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会进一步改进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历史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本身提供理论支持。最终,形成利用历史教育资源的策略、有效途径和方法等的模式,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内容

1、在理论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通过以上方法和理论搞清有效教学和策略的关系、作用,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对比研究,通过谈话、反思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步骤和预期结果。 

2、对学生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观念调查研究

近些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下降,成绩也明显不如以前,优秀率、及格率都明显下降,学校甚至形成恶性循环,都不想上文科,文科班越来越少,很多优秀的学生,也苦恼历史,兴趣没了,积极性就没了,主动性就没了,就谈不上主动学习了,成绩和个性的培养显然没有,对这方面我们将做大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找出共性,针对性的解决,形成有效的教学。

3、进行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针对现在高中生惧怕历史的现状,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深入研究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让每节课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都从情感上受到熏陶,看到自己的希望,最后找到那种“活”的教学模式,写出针对性论文。主要研究策略,第一,营造舒心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需求,教师要落落大方,不断调解学习情绪,创设宽松愉悦环境,因为如果没有学生活动的积极情感,教学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就成为走形式,最后是无效教学。教师在上课时候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给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尽量表扬、激励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好的因素,营造好的气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第二,问题创新策略,问题就是要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疑难,我们主要有意识地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智感,推动他们去探索,去解决。将问题探究与整个教学流程相结合,问题解决,课也就结束了。在设计问题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现状,和历史课程资源有效性,提的问题不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要恰到好处,让学生稍微研究下就能解决的问题,以满足学生好奇感觉,有成就感,更能顺利完成教学。提问的设计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形成学生敢想、敢做、敢拼的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师生共同解决,要的就是这种“亮剑”精神。高考就如同战场,没有这种劲头,可能直接影响成绩,必须有股子闯荡江湖的勇气、胆量。第三,开展课题观摩课活动,针对每节课,我们挖掘教师的成功地方和不足,不断的改进、学习、探讨。最后形成师生共鸣的教学体系。第四,课前做到准备充分,做到备学生,备教法。课下写教学反思,并对教学反思,进行探讨和研究。第五,给学生“爱”,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千万不能演完学生,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一定要给学生真挚的爱,相信“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4、拓宽课程资源,营造人人参与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以及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持之以恒,教师更不能虎头蛇尾。课外阅读和实践的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

5、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和值得参观历史文化景点。重点做好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推荐符合中学生参观能力的历史文化景点。

6、保证充足的阅读和课外活动时间,拓宽课程资源。每节课前,让每位教师保证3分钟的读书、看报、观看新闻的交流时间,内容可为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观看新闻的心得体会,说一个有价值的历史故事等等。定时检查学生的阅读和活动情况。

7、举办各种交流、展示会。举办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建立学生“阅读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资料袋取好听的名字,如“采蜜集”等。“袋”里可存放优秀论文、读后感、摘录的名句、警句等。

8、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到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把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把“窗外事”与“窗内学”相结合。

9、结合新课程标准,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对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进行研究。

结束语

强调对历史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模式的研究,为开拓和丰富相关的历史教育理论研究,并提供实证性资料。通过对历史课程资源利用策略的研究,形成提高历史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一般模式,为历史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能,树立科学的历史教育资源观,深化学校课程改革,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历史教学也应该培养核心价值观,它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它就是教学创新方面最富于挑战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最终着眼点。学生无论对历史知识的获得,还是在思维能力的增强上,如果最终没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说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习近平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叶  澜  《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沟建》  《教育研究》1994.10

[2]恽昭世  《走向未来的学校》 人民出版社  1993.24

[3]《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通式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7月版,第47页。

[5]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月版,第131页。

[6]吴刚平,《从“教材”到“课程资源” 》,《中国教育报》200479日第6

[7] 张筱玮主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透视研究性学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8]《学习与发展》林崇德,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0]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