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工作室

教学随笔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中职机械 >

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5-03  作者:mjs2zzjx  浏览: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王文灿
 

  自从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以来, 国内就掀起了大量的有关双创研究。职业院校就是典型的实践性院校,一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总体目标,因此,在双创战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当前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职业院校应该大胆探索和创新,构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更加切合实际的加强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

一、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陈旧,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观,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考核评价方式也较为古板,一张试卷定成绩,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手段单一。

1.学校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不完整

囿于我国多年的考试评价政策和分学科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教育一直在边缘化地带徘徊,学校里对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课程上的安排都明显重视不够,并且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一直流于形式化,缺乏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教学场地和体制固定,缺乏系统的实验素材与读本。

2.家长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度不高

目前,家长们对孩子的科技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依然没有表现出这个时代应有的重视,盲目报艺术类兴趣班,缺乏对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能力正确的引导的价值定位。

3.社会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不高

家长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认为,在中职的阶段把书本知识、实训内容学好,专业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就好了,更多的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寄希望于高校的培养及社会的培养。

(二)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学习方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学习方式越科学有效,创新能力和水平也就会越高。然而,一些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依赖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性不足,制约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 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性不突出

在中等职业院校里,很多专业是无法实施的,比如建筑专业、轨道交通专业、汽修专业等,这些专业是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的,但创新内容的实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的,中职学校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资金与技术上的保障的。

3. 考核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各科成绩评定以参考答案为唯一依据,学生答题时,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再次,在各科成绩评定中,以卷面成绩为主,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低。目前的考核方式,不仅难以测评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创造力与模仿力

模仿力和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常是先模仿,然后再进行创造。科研工作者先通过观察模仿别人的实验,以后才提出独创性的实验设计;学习书法的人先临摹前人的字帖,以后才创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模仿也可说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

创造能力和模仿能力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动物能模仿,但不会创造;模仿只能按现成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创造力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人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有明显的个别差异。有的人擅长模仿,而创造力较差;有的人既善于模仿又富有创造力。了解这一点对选拔和使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根据上述的一系列能力。培养中职学校的创新能力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校企协同育人助力创新

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使学生在学校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统筹管理相关事项,使校企合作有序开展;制定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等。通过提高校企合作成效,使学生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

2.搭建育人平台双创孵化园

孵化园作为校内外新创基地的载体之一,是资源能力的新集合体,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硬件;第二类是看不见的软件服务;第三类是资源提供。本文所指双创孵化园是以职业院校或职教集团的创新资源为主要依托,整合职教以及各方资源,实现产教融合、科技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创造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等基本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

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创新创业孵化园”(以下简称“孵化园”)[4],学校获得中央财政经费资助的建设资金,总建筑面积为五百多平方米,成为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基于“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层次性、差异化,搭建育人平台,提供场地、设备、适当的启动资金等,助理学生的创新、创业,使梦想成真

3.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技能大赛或各类学科比赛为契机,将专业竞赛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以赛促教,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

为了鼓励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双创”活动,应制订相应的管理文件,如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并规定了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包括对各类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技能培训等)。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有1/3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经历,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2018年机械专业学生印天睿、蔡锐等参与“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殷凌、张冬、张侃等同学在第八届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中斩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罗钦、孙晴同学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既锻炼了教师的工程能力,也培养了中职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实践技能,接轨“中国制造2025”达到双赢的目的。

   4.学中做,做中创

     这类模式更多的体现为课程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专业和提高其创新意识,学校为机械专业开设了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之前,学校开设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制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机械专业课程作为铺垫。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中做,做中创的理念,课程设计主要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步:装拆。面对简单的机器模型,结合所学专业课,能认识机器每一个零部件的名称及作用。并且能熟练的对模型进行正确的拆卸、装配。

第二步:测绘。利用直尺、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R规等测量工具对机器的每一个零部件实施测量,并且把测量结果绘制在绘图纸上。老师在一旁负责指导与方法纠错。

第三步:三维图。纸质图多不能发现零部件装配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先利用中望3D软件绘制其零件的三维体,并组成装配体。在软件中查找改机器是否存在非标件尺寸问题、装配不合理等常见问题。发现问题后,对零部件实施尺寸校核。

第四部:改进。电脑校验后基本能确定零部件的正常装配,但是每一个模型当中多会存在一些缺陷,为了使零部件制作更为合理,机器运行更为精准、高效。老师将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改进的地方与原因。

《课程设计》通过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创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名师工作室

技能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培养是最近近出现的一种新模式。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建设技能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室,进行新型的“流动工作坊”式的培养。

6.现代学徒制成就创新工匠

现代学徒制参照德国双元制的“双重身份”、“双元育人”、产教融合,并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根本原则。现代学徒制中的学徒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而“双元育人”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工作的制度。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是承担学徒教学的主体。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在现在学徒制教学过程中成长研究,为更好的推进现在学徒制的发展提供师资力量的有力保障。

现代学徒制班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一项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作为现代学徒制中的学习主体有着双重的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学徒;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又能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

A也是现代学徒制班的一名学生,小A选择加入学徒制班的目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技能,通过在现代学徒制班的经历能够帮助他在以后的继续学习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为这段经历是其他同学所没有的,这是他的优势!后来,小A不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全国技能大赛金牌,拿到了单招的大学通知书,实现了人生的升华。

 

四、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职校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养成,是实现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创新意识的高低是中职学生决定着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自身潜力的开发以及未来工作中是否适应。

我国中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受限于传统家庭中不民主的教育方式、基础教育中依然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中职院校创新环境的缺乏等因素。这些客观现实情况对中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了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