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长工作室

课题研究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初中校长 >

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0-05-12  作者:mjs2czxz  浏览:
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立项课题

《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  罗爱平  顾建荣

{C}(一){C}研究背景

1.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共生式教学成为可能

互联网及建立于其上的各种现代科技的爆炸式发展,国家经济力量的迅速增强,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设施有了巨大的改善,校园网络大面积覆盖,“微课”得到普遍使用,录播室等功能性教室的已建成,等等;尤其是各地教育集团、教育联盟的组建,使共生式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实施的可能。

2.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使共生式教学成为必须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知识愈益厚重,现代知识日新月异,语文即生活,社会即学堂,因此,学生需要成长,老师也需要成长,而成长的最好的平台是课堂——师生共有的课堂。不能在课堂上成长发展的教师,自然被这个平台所抛弃,所淘汰。

4.《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使共生式教学成为必然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等观点,告诉我们,“共生”式教学能让学生进入真语文的课堂。

5.语文教材的改革给共生式教学提供了契机

2017年秋学期在全国普遍推开的以温儒敏教授为主编而编辑的语文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的以“知识能力线”编选课文的单一模式,采用了双线结构:知识能力线与情感价值线双线共生;因此,具有共生理念的教师,运用共生式的课堂教学,就能让统编本《语文》的内涵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6.乡村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使共生式教学成为必要

因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教学观念陈旧等因素的制约,乡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仍然是滞后的,乡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急需改变。共生式课堂是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的,能让教师的教法多样、灵活、有效,让学生的学更自主、能合作、会探索;从而逐步地改变乡村初中的语文课堂中的教与学的方式。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涉及四个关键词语:统编本、乡村初中、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

1.统编本:2017年秋学期,温儒敏教授主编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应时而出,其编排体系、所选文本等,与其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给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乡村初中:地处乡村及僻远地区,远离县(区)级城市,受城市先进的理念、文化、教育等辐射程度较欠缺的初级中学。

3.初中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交际工具,体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的延续与发展,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全方面的提升,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重要柱基。

4.共生式课堂教学:共生,本是生物学术语;本课题中的共生式,是指生与生、师与生等多个体共同成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诸因素互相促进、一起生成。共生式课堂教学是指运用蕴涵共生式理念的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流程,在地点时间固定的、师生相对稳定的、具有共同成长的环境氛围的课堂中开展的教学活动。

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立足初中语文课堂,合理利用乡村的有利资源,克服不利因素,充分运用温儒敏教授主编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共生式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研究在新的环境下有序、开放、高效、创新地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目标的实践性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不少教育专家对对共生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有一定的论述。其中日本教育家尾关周二有较深入的论述,他在《21世纪的大学教育与共生理念》的“摘要”中说,“21世纪大学教育应以共生为指导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文理融合型’的人才。教养理念起源于古希腊,伴随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改变;其核心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自身的定位;在克服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过程中,通过‘哲学的生态、交往论的转换’构建新的人学观,以之为基础进行共生的人才教育与共生专业教育,可以说是21世纪大学教育中缺一不可的”。这一共生理念虽然是针对大学教育而言,但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从“百度”“谷歌”“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论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搜索,国内关于共生式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性文章并不多见,仅有其它学段、邻近课程的研究成果。有小学语文关于“情趣共生”“言意共生”等研究性文章,郑州大学的郭连峰教授的发表于《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720日)的共生教育理念下加强课程地方文化生态建设探究》,河南洛阳市实验中学刘桂宾老师主持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主体共生”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等等,这些文章及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因此,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一个建立在乡村初中教育的环境上,承继传统的优秀教学理念与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反映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突现新时代的教育手段与教育要求的预设性课题。

3.研究的价值:

1)体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共生式语文课堂中,生与生之间互相交流,相互促进,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共生式课堂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且重视情感的发展、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正确的“三观”的形成,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逐步改变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方式。虽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教育教学改革,乡村学校也有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装备,但因乡村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教学观念陈旧且改变乏力,所以乡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仍然是落后的,教学课件的使用仅是增加了教学的流程而已,部分教师仍处于“一支粉笔打天下,几根舌头乱课堂,数张试卷应试忙”的状态。因此,乡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是封闭的、守旧的,急需改变。而共生式课堂是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的,因而能从形式和观念两个方面入手,激发教师的潜能,改变其教学方式,让教师的教法多样、灵活、有效,让学生的学更自主、能合作、会探索;从而逐步地改变乡村初中的语文课堂中的教与学的方式。

3)提升乡村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城市比,乡村语文教师不缺知识,不缺情怀,有着巨大的教学潜能,所缺少的只是教研的欲望;而课题研究就是激发起教育教学研究欲望的契机。本课题的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必能激发本校并带动周边的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激情,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研究能力,从而改变乡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生本主义”理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成长而展来,人的成长深受环境的影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性格具有极大可塑性的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深受教育环境尤其是课堂环境的影响。共生式课堂建构因地制宜、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方法是自己形成的,人的知识体系是个体独立建构的;同时又告诉人们,没有共力合作、相互促进,其知识的建构是有缺陷的,甚能力的提升是缓慢的。两者惟有结合才能有成功的可能。共生式语文课堂中,教师既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促进其个体语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其思维方式(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学习的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自主重在个体,合作重在整体,探究重在深入,三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这三者也是人们在事业上、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4“教学相长”的观点。这虽是三千年前孔子的观点,但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却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互联网已遍于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都是无限的,自以为是,闭门造车,墨守陈规者必将落后,惟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点与手段,在课堂上把自己当成学生,与学生一起进步的教师才能成为教育教学的弄潮儿。共生式课堂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生,与生活共建,让师生均置身于时代变迁之中,从教材、社会、生活中汲取语文营养,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子课题)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种适应现代语文教学需求,适应乡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或范式,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2.通过共生式课堂教学,逐渐改乡村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陈旧、单一的学习方法为科学、多元、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的能力;在系统学习统编本语文教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认识、情感、审美、意志、思想道德等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3.通过共生式课堂教学,逐步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快速提升语文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与时俱进,从而大面积提升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进步与提高。

研究的内容(子课题):

1.关于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

本子课题主要研究有关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研究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研究乡村初中初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等。

    2.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本子课题主要研究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的教学方法、基本流程、典型课例、教学评价等。

研究的重点

探索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基本流程、典型课例。

(六)研究思路

 

 

{C}{C}

 
  {C}{C}文本框: 评价的研制与完善{C}{C}{C}{C}文本框: 课例的探索与提炼{C}{C}{C}{C}文本框: 教学的设计与流程{C}{C}{C}{C}文本框: 资源的选择与整合{C}{C}
 

 

 

 

 

 

 

 

 

 

 

 

 

 

 

 

 

 

 

 

 

 

 

 

 

 

 

 

 

 

 

 

 

 

 


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决定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理论到实践,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逐步推进,深入开展。

本课题以大面积提高乡村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统编本语文教材为主要工具,以共生式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探索有利于乡村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师生摆脱“应试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原理、方法,在共生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的能力,构建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范式及评价体系,形成开放、多元、高效、活泼的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教风”与“学风”。

(七)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课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积累、研究有关本课题的著作、论文,理解其观点,掌握其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与指导。

2.调查研究法。按本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途径,调查学情与教情,并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获得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根据。

3.课例研究法。选择“统编本”中的典型课文,开展共生式课堂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课例,并依据有关理论知识对课题进行剖析,形成报告或论文。

4.行动研究法。在本课题的实践过程中,研究人员针对出现的意料之外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反思与小结。

5.实验法。通过实验,对比进行实验前后学生各方面的指标,找出差异,揭示规律。

6、经验总结法。将研究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形成报告或论文。

(八)拟创新之处

1.本课题嫁接生物学、社会学中的共生理论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给原本单一、应试的乡村初中语文课堂注入清新的空气,让学生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生生同构,情智共生,建构起既有乡村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个性化的行为,也是同学、家长、教师互相影响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将探索初中学生形成自主、多元、合作、开放的学习品质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3.通过研究,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与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能力。

 

 

 

(九)组织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罗爱平

高级

初中语文教学

主持人

顾建荣

高级

初中语文教学

主持人

陈红林

高级

初中语文教学

子课题1负责人

尹国东

高级

初中语文教学

论文撰写等

徐春艳

高级

初中语文教学

文献研究

向阳

一级

初中语文教学

子课题2负责人

徐晓风

高级

初中语文教学

实验老师、案例研究

 

一级

初中语文教学

问卷设计、调查分析

余红玲

高级

初中语文教学

报告撰写等

严晓燕

高级

初中语文教学

实验老师、案例研究

王月红

一级

初中语文教学

实验老师、案例研究

罗羽桐

二级

初中语文教学

文献研究及资料收集

(十)研究进度

本课题研究步骤拟分以下几个阶段:

1201710—20182月为申报及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申报课题。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初步研究。组织核心成员学习。

2201811—20196月为实施研究阶段:(1)设计教情与学情的问卷调查表,对乡村初中的教学环境进行调查并作出结论。(2)从自然班级中选取实验班级,举行共生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开展共生式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或通过微信群等形式,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4)组织核心成员撰写有关论文与课例,并进行共生式精品课堂教学评选。

320197—201910月为中期论证阶段:(1)进行阶段调查与总结,调整与改进下阶段的研究工作;(2)形成乡村初中共生式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及常用方式;(3)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省市专家的中期评估验收。

4201911—20206月为二次研究阶段:(1)在中期论证的基础上,按计划调整与改进研究工作,研究基于统编本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范式研究;(2)开展共生式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的制定与完善。

520207—202011月为结题鉴定阶段:(1)撰写各子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2)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3)论文结集。(3)接受课题组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课题调查报告汇编

调查报告

顾建荣  罗羽桐

201812

课题研究报告汇编

研究报告

罗爱平   

201912

课题研究论文汇编

论文汇编

徐春艳  余红玲

201910

课堂实录(案例)

光碟(案例汇编)

严晓燕  徐小凤

201910

探索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的教与学的方法

学术论文

罗爱平   

201910

最终成果(限3项)

探索基于统编本的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模式

学术论文

罗爱平   

20201

乡村初中语文共生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学术论文

顾建荣  王月红

20202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罗爱平  顾建荣

20202

(十二)经费分配

课题经费共约2.5万元,预计资料费0.5万元,课堂教学、调查研究、专家指导等活动费1.2万元,会务费0.3万元,差旅费0.3万元,其他0.2万元。

(十三)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4330日《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共生教育理念下加强课程地方文化生态建设探究》,《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720日)

21世纪的大学教育与共生理念》(日本教育家尾关周二)

 

        课题负责人签名:罗爱平  顾建荣

                     2018 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