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幼儿教育 >

泰兴市幼儿教育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培养方案
2021-09-21  作者:mjs2yejy  浏览:

为切实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教师,根据市局文件精神相关要求和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制订本工作室成员培养方案:

一、培养内容与要求

1.学习教育理论,提高专业素养。

1)每位成员每年阅读2本教育教学专著,每月阅读2本以上学术期刊,并撰写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以网络形式进行交流。

2)工作室每月一次开展集中学习研修,每次围绕某专项教育教学理论(名著或名言),联系实际深入研学,交流心得体会。

2.立足以课促研,夯实教学功底。

1)每位成员每学期举行一次面向本工作室全体成员和本单位共同体内的公开课,进行展示、交流,并开展集体评课与研讨。

2)每位成员每年作为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2次专业研讨活动。

3.致力教育科研,提升科研能力。

1)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本工作室申请立项的市级(或省级)课题研究,注重研究实践,积累过程资料。每位成员均须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撰写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2-3篇、研究案例3-4篇。

2)每位成员结合日常教学和研讨活动实践,自主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等,一方面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向有关学术期刊投稿。

4.举行讲座、沙龙,推动互研、共进。

1)主持人每学期举行1次面向较大范围的教学专题讲座或有关培训讲座,并分次安排有关成员每学期举行1级教育热点、难点论坛讲座。

2)工作室有针对性地选择小学数学教学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每学期举行1次主题沙龙活动,每位成员均须充分准备、畅所欲言,同时尽量扩大参与面,更好推动互研、共进。

5.帮带青年教师,实现共同发展。

1)主持人与工作室成员(侧重第二梯队)签订培养责任书,并经常与其沟通交流,定期进行听课、评课、研讨。

2)第一梯队每位成员帮带2名青年教师,平时进行听课、评课、研讨。

3)通过互帮、互学、互研、互促,主持人及每位成员与其所培养、帮带对象务求1-3年内在专业成长方面均有不同梯级的攀升,有效实现共同发展。

二、培养形式与步骤

1. 培养形式采取“三个相结合”:

1)个人自主研修与团队合作研修相结合

每位成员注重平时个人自主研修,在此基础上带着体会、问题和思考参加团队合作研修,确保在有限的集中时间内收效更多、更大。

2)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每位成员应自觉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日常教学、教研与课题研究实践,并通过经常性的“实践+反思”,不断将有关研究工作推向深入,有效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更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3)现场研讨活动与网络交流互动相结合

以所开设的工作室博客为载体,及时将现场研讨活动与网络交流互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发挥辐射作用,在尽可能广的层面上达到互研互学、共享共赢,有效实现共同发展。

2.培养步骤按照分人对待、逐年提高的要求进行。

每位成员均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本着简明具体、切实可行的原则,合理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计划,并注重落实于行动,务求在各自原有的基点上,逐年实现不同梯级的攀升。

三、考核评价办法

1.每年度末进行一次考核评价,依照上述五项“培养内容与要求”,采取量化评分,每项20分,总值100分。

2.根据各成员完成目标任务实际情况,先自评,再互评,后总评。

3.考核评价结果分四个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70-89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4.对“基本合格”者加强督促与指导,对“不合格”者予以调整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