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工作室

学科视野

首页 工作室目录 > 幼儿教育 >

读《爱和自由》有感
2021-09-22  作者:mjs2yejy  浏览:

“爱”之名,行“自由”之意

泰兴市实验幼儿园  王菲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孙瑞雪教授所写的《爱和自由》第4版。这是一本由演讲稿整理而成的家庭教育书籍,旨在让家长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在爱和自由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它的教育对象是家长,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在我短暂的教师生涯中,看到了太多的家长,以“爱”为名,束缚幼儿的自由,剥夺幼儿的权利。培养出了一个个胆小怯懦、缺乏安全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虽然因为家长们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存在差异,我们对家长的行为表示理解,但却不能赞同,在座的各位老师不管是已经为人父母,还是即将为人父母的,都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再发生到其他孩子身上,所以我选择了这本《爱和自由》从我的角度与大家进行一次分享。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孙瑞雪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之后又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在长达十四年的科研、教学实践过程中先后出版发行了教育著作:《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心智成长丛书》、《蒙特梭利教具操作VCD》等等,《自由中的规则》、《再说敏感期》、《我们都是孩子》等也将陆续出版。所以在我们今天的这本《爱和自由》里面涉及到许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翻开书的前言,是作者最喜欢的泰戈尔的一首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初读诗句一下子就让我仿佛置身与温暖自由的海洋,猛然间就抓住了我阅读全书的欲望。

全书共23章,有人问为什么要把目录罗列出来,不是浪费时间吗?难道都要介绍,其实通过阅读一本书的目录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书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的进行阅读。这里我们简要看一下就行。

看完目录之后,想和大家分享几张书中的图片

介绍图片

在通读了全书之后,我从下面四个章节挑选了7句让我印象深刻,略有感悟的话与大家进行一次分享:

这个口号是作者及其团队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实施10多年后才得出来的。许多家长可能这样认为: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对一个内心根本就无爱且不具备爱的能力的成人来说,怎么办?我们常常在新闻上看见这样的标题“母亲沉迷赌博,致孩子野泳溺亡”、“父亲沉迷网络,独自丢下幼儿,致使幼儿在家中饿死”、“继母虐待继子、继女,父亲不闻不问,致使孩子受虐死亡”等等,这样的新闻不绝于耳,为什么?这些父母本身的心理年龄还在童年,在处理和孩子有关的事情时,他们更多的是从自身着想,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不能作为一个成人宽容的对待孩子,容纳和理解孩子。

还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看自己的情绪,情绪好的时候猛爱,情绪不好的视乎猛呵斥。这几天我在手机百度上看一些变形记的片段时,看见过这样一个片段:一位城市问题少年,抽烟、打架,让家里操碎了心,父亲是位退役特种兵,在采访中这位“问题”少年说了这么一段话,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爸和我的相处方式就是高兴了就和我说几句话,不高兴了就玩我一下,我感觉他生我出来,就是为了好玩。”当时听完这句话,我有一瞬间突然明白了这个所谓的“问题少年”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心里面的心酸、同情真是溢于言表,因为缺爱,这个孩子通过大家都讨厌的行为来武装自己,只是因为他极力渴望寻求在他眼中威武的父亲的一点点关注。而这位父亲自认为自己也是爱孩子的,“棍棒出孝子”。这些其实都不是爱。

那么什么才是父母真正对孩子的“爱”呢?作者在书中引用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的一句话:“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他的看法是: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许多动物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比如:狗妈妈会带着小狗在草地上恣意奔跑嬉戏,这种陪伴是爱;老鹰为了让小鹰学会飞行,狠心折断小鹰的翅膀,这种放手是爱;炎热的夏天,母象帮小象洗澡,这种照顾也是爱。爱的定义很广泛。但是从我们在幼儿园观察到的孩子可以看出,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是非常出色的。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这也为我们的第二个问题给出了答案,父母越爱孩子,孩子越不会依恋父母,因为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有了这个基础,他也容易对别人建立安全感。

举个例子:有一户家庭,平时请了保姆照顾孩子,父母一回来,孩子就跟着父母,父母一走,孩子就跟着保姆,其他什么人都不跟。而且对保姆很依恋,大家认为这个保姆对孩子怎么样?父母也认为保姆对孩子很好,可是想想”一个得到充分爱意的孩子,又怎么会惧怕父母和保姆之外的世界呢?事情的真相是父母在时,保姆爱孩子,并让孩子为所欲为,父母不在时,保姆便训斥、吓唬孩子。因为孩子得到的是爱和不爱两种情况,所以他时刻感到危机四伏,拒绝其他任何人。

同样的,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之间的谈话:“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巧克力,不给你吃。”一般地我们认为是孩子之间的相互炫耀,其实仔细想来,也是孩子们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在害怕,害怕巧克力分完了,妈妈再也不会给他买了,所以真正得到充分爱的孩子会说:“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巧克力,和你一起分享吧,吃完了,妈妈还会给我们买。”、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呢?我觉得是放手,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少年天才,智商很高,连跳几级,十几岁就进入知名大学就读,但是每过一段时间就被迫退学,为什么》因为他完全不会照顾自己,父母说因为我们爱他,只要他学习好,其他事情,我们都可以帮他做,结果这位少年天才,毫无生活自理能力,再看我们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不会自己穿脱裤子的孩子是越来越多,这是爱吗?昨天我们丁园长在结合“六个支架”介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时,谈到为什么我们不太愿意或者不太敢让孩子自主就餐,除了空间物质条件暂时不允许之外,还有一点是怕给自己带来麻烦,怕孩子不会端,洒的到处都是,怕孩子不会吃,吃的到处脏兮兮。所以,这种爱,我们所谓的爱,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呢?答案也许就不言而喻了。

爱孩子有多么重要!当一个成人爱另一个成人时,那个成人会明白他得到的爱。但当父母爱孩子时,孩子就学会了爱一切。爱是儿童成长的最好粮食,有爱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质。爱是提升生命最关键的契机。

就像昨天早上园长和大家分享的一篇学习故事《我们结婚吧》,不可否认,当孩子们在表演中体验结婚、生孩子、照顾孩子的过程时,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些爱了,所以他们才能表演出来。

第三句让我感慨万千的话是“让一个生命蓬勃发展的孩子用心计获取爱是可悲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刚工作那一年遇到的一位小女孩。当时她上大班,从小由于体质不好,照顾她的外婆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小女孩不漂亮,但是胖嘟嘟的很可爱;小姑娘运动不太好,但是她会讲非常好听的故事。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小女孩,可是奶奶每天接小女孩放学的时候就会拉着小女孩给老师表演节目,等到老师表扬了小女孩才会心满意足的离开,有时候小女孩不愿意表演,奶奶就会很生气,渐渐地小女孩想到只要她在老师面前多表现,表现好,奶奶就一定会喜欢她,于是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变成了只要看见老师身边没有其他小朋友,就来讨好老师。只不过是5、6岁的孩子,为什么要为了成人的一些所谓的”我是因为爱你,希望你更好”的虚伪的面子,背负这么多。

在书中,作者这样说道: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你没有给与,当然得不到回报,你会说:“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我给他吃、穿,养他,我心里爱他。”但是,你每天在埋怨他、责备他、训斥他,百分之七十的语言都是否定的语言。你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你甚至在大街上踢了他一脚。家里来人时,你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客人孩子的某些缺点,你不断地以一个成人的角度误解孩子等等,这些都不是爱。

这也使我联想到变形记中有一期,一位城市少年将自己在忙事业的母亲从外地叫回家,仅仅是为了让母亲帮自己的购物买单,然少年一天的购物花费竟然高达“十几万”,有人说:“有钱诶,富家子”,但是当这个孩子面对镜头时,他是这么说的:“他们一直说忙,忙着赚钱,让我过上幸福的生活,既然他们赚钱是为了我,因为赚钱不能陪伴我,那么我就拼命的糟蹋他们的钱,谁在乎什么钱?他们根本不懂我在乎的是什么?”所以“爱”并不等同于物质的付出,爱是“精神层面的”,有情饮水饱,你的爱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对夫妻,都是博士,对儿童教育没有做过研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他们成长的经验或者日常得来的方法,就是爱管孩子,什么时候孩子都要得体,总带着训斥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所以那个孩子很胆怯,一点小事也要眼巴巴地等待妈妈的命令。稍稍感到可以逃脱父母管教时,就很闹,特比好动。为什么高学历的父母却没能教育好孩子呢?其实就是他们的不懂爱让孩子失去了自立、自尊和探索世界的权利和机会。

有位家长曾和老师聊天的时候,很担忧地问:“老师,我们宝宝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听话不听话?”炸一听到这个问题,我们很奇怪,因为小女孩在幼儿园表现特别好,只要老师一个指令发出,她立马就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制力让我们常常以为她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淑女,当我们告诉妈妈之后,妈妈很疑惑:“咦?在家里和在学校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而这种差别来源于何处,我想就来源于这种旧教育,这个小女孩在幼儿园压迫的久了,回去就会像完全变了个人一样,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所以,只有在自由状态中,儿童因为受到了尊重,他的所有举动都依赖于自己的断定,那么不守纪律的现象才会变成偶尔的现象。

在我印象里,我们小时候最大的榜样就是雷锋,不是有句歌词叫做“学习雷锋好榜样”嘛,那时候只要到了雷锋日,满日记本满大街都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去街上清理小广告的事迹。除了这些,那时候的我们好像完全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向雷锋同志看齐,为什么》创造力、想象力被遏制了,为什么只有雷锋日才做好人好事,我们的意志力又在哪里?所以雷锋因为时时做好事成了雷锋,而我们成为了我们。

所以这些旧教育与以牺牲幼儿自由、想象力、创造力、意志力为代价的爱的教育都不是真正地爱,真正的爱是以爱的情感唤醒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的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以规则的内化形成儿童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以平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相通的,虽然这本书是写给家长的,但是也是写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父母、老师的,毕竟我们常说教师一直都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而非独裁者、把控者、专断者。以爱为名,将自由还给孩子们,不光家长要做,我们也要学习去做。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必须给他一样东西,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给他,他才能成为自己,否则的话,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你成为你自己唯一的做法,就是你必须拥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