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工作室

首页 高中语文工作室 > 在线研讨 >

语文课,随心上出真境界
2016-11-21  作者:gzyw  浏览:
       曾经听过许多语文公开课,多是华彩乐段。
       比如,单说开课,就五彩缤纷,课文如果写的是一种植物,那么老师可能就抱一种植物进入课堂,“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能够说出它多少品质?……”如果课文讲的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物,那么开课时,老师可能会庄严肃穆绘声绘色地一个讲非常感人的故事,非得把学生的眼泪催落下来不可。然后让学生噙着眼泪打开书本。
      公开课当中,许多教师,不是往课文本身的“内容”上用苦力、用真力,而是往“形式”上下功夫。还听过一堂课--当然是公开课,听课者教师近千人。课堂自然是在剧院的舞台上。讲课当中碰到一个问题,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说法,一时难以统一。讲课者此时应该是自己去善加引导。可是这位讲课老师却不,她让50名学生去采访听课的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发表看法。于是学生忽拉一下全跑到台下对老师采访。学生采访回来后,说法就更多了。老师一时竟难以收拾,难以做出自己的结论。好不尴尬。 
      再说电教手段对语文课的干扰。现在电教手段非常丰富,这给那些想在公开课上“插花”的老师提供了条件。我看到不少老师,把一堂公开课,用声光电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恨不得师生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声光电来配合。由于过于花哨,实际的效果却是干扰学生注意力,当每播出一首曲,每闪现一幅画,学生都会新奇好几十秒甚至半分钟一分钟。而学生本应放在课文内容本身的精力被耗散走了。语文课本应是以“语言文字”主要媒介的,声光电多媒体必须为“语言文字”来服务才是。结果花里胡哨的声光电成了主角,而语言文字成了辅助,语文课的本质消失了。
       而上课者在上公开课前,为准备这些电教手段,构思、画画、配音、合成、修改、调试,三番五次找电教工人,所消耗的精力十倍于甚至几十倍于用在课文本身的精力。这是何苦呢!



那些在公开课上运用电教手段的老师,平时却经常不用或者根本不用电教手段上课。说透了,公开课上用电教无非是一场表演而已。



说到结课。不少公开课的结课,都是精心准备的,那简直是一场短小的演讲,讲课者声情并茂,声调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如泣如诉,直把课堂掀起一个高潮,留下一个优美的尾音,好像在追求一种余韵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我竟然听到一位老师的这样观点,他说:“评价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流泪,如果能够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流泪,那么这堂课无疑就是好课。”听到他这样的观点,我心中叫了一声:我的天!先不说那些说明文、议论文如何让师生流泪,即使文学作品,也不一定非得让师生流泪呀!如果一定让学生感动,也不是以流泪为标准!我还要说,如果你运用的是课文以外的手段、课文以外的无关内容,刻意达到了让学生流泪的效果,那么,我敢说那实在有点哗众取宠之嫌,那是一种刻意的“催泪战术”。 



假如通过课文本身来影响学生、你把课本上的平面的、一维的语言文字变成了一种“立体的交响”--比如通过你自身的动于衷发于声的优美感人至深的朗诵--在客观上出现了这种场面,那么,我觉得,那才是“教语文的人”的一种真功力、真本事!



我们是一群教语文的人,我们不是英雄、神仙。回观我们自身的处境,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都是现实的庸常的一群人,我们绝对不是无能,但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本领,我们还时常被人侵犯,被人伤害,被人吆五喝六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到课堂中去摆一副英雄姿、去做一副神仙态。课下什么样,课上就当什么样,课下挺平易挺随和,就没有必要上课时庄严肃穆慷慨激昂起来。以真心处之,随“心”所欲,不存芥蒂,孩子也自然会真心待你,双方都没有紧张的担忧,如此自自然然,如此平平常常,如此言来语去,如此心与心通,那么假以时日,课就如行云流水了。假如不是如此,而是课下一副脸孔,课上又换一副脸孔,累不?



并非指责谁,我了解大家的心意,公开课对于大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一个人的形象,关乎我们的工资、奖金、待遇、荣誉、职称甚至关乎到老婆孩子能否转户口。而且,正如文艺界有“唱好一首歌,升起一颗星,红遍天南北,享用一辈子”的现象,语文教育界也有“上好一堂课,升起一颗星,红遍天南北,享用一辈子”的现象,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有些老师趋之若骛。不但语文教育界,其他学术界包括高等教育学术界,“功利之心日炽、为学之心益冷”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于是,不少人总抱有过热的功利之心,投机取巧之心,总试图在学术上求捷径,求轰动效应,总想“付出一滴汗收获千斛粟”。在如此的现实层面上,让广大最基层的中学老师,都抱有纯而又纯的学术之心是不现实的。



我要说的是,课,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一种心态的外现。我觉得,偶尔的、一时的功利需要,上课不朴实、求花哨、求轰动,甚至哗众取宠,是可以谅解的。但总是抱定一种不朴实、不真实、不扎实的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不可能达到真境界的。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高境界就是朴实,是无法之法,无艺之艺,随心所欲,真心处之,浑然天成。语文课的“形”,容易操作,剧场的轰动效果也容易策动,容易模仿。而语文课的“内核”,那实际流露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你的一颗“心”在支撑。心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课是很容易流露出迹象来的。一堂课流露不出来,那么,多堂课就难以掩盖了。 



那些试图在语文教育上有所造诣的同仁们,我们无论做人还是从教、为学,我们都要以“真实为本,朴实为妙,扎实为绝”,真心处之,去除芥蒂,是为至境。不只是说给大家,也是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