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工作室

首页 初中语文工作室 > 教学随笔 >

文本解读中追问的意义
2015-12-27  作者:czyy  浏览:
         今天读课,读的是徐杰老师《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    
       【徐杰老师课堂实录片段】  
        师:说得对。以乐景衬凄情,就愈见其凄凉了。刚才有同学关注到了“同游者”,是哪五个人呢?
        生: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崔氏二小生。
       师:吴武陵也是被贬到永州的,和柳宗元“同是天涯沦落人”;龚古是永州的隐士,是柳宗元在文学上的知音;宗玄是他的堂弟,柳宗元被贬后,他放弃家业,一路陪伴他来到永州;崔氏二小生是柳宗元姐姐家的两个孩子,是他的亲外甥。这五个人可以说是作者至亲致敬之人!最要好的人在身边,为什么作者要说“寂寥无人”?这矛盾吗?                 生:他自己很孤独,身边有太多人也没有用。
        师:这位同学的意思说得很明白:如果自己孤独感很深,身边有太多人也没有用。亲朋在身边,却未能抚平自己凄凉的心绪,可见作者内心的凄凉孤独,是多么的深厚啊,用至亲好友的陪伴来写自己的旷世孤独,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呢?  
        生:也是“反衬”。
       师:对,“反衬”。在《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中,以乐景衬哀情,用亲朋写孤寂,就是“反衬”(板书),它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写作方法,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柳宗元心中挥之不去的寂寞和孤独。我们再来把这小节文字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动情朗读)  
        当年上我上《小石潭记》,对最后写同游者那一笔,完全不感兴趣。不仅读来拗口,而且觉得啰嗦。但你看,被徐杰老师这样的高手一折腾,我才知道其中大有玄妙。从这一笔,我看到了徐老师对文字的高敏感度和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课堂设计能力。他做了我不愿意做的事儿:1、关注文本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于每一个角落。这是对经典名篇的信任。相信高手写文章,没有闲笔赘笔,一定是处处留情的。2、追问到底的能力。关注这一笔的老师恐怕还有很多,大家也能认识到以“人多衬孤独”,但一般也就打住了。但徐杰老师不,他继续往前走,他居然研究了这一大堆人的身份,以及他们和柳宗元的关系。得出“以亲情衬孤独”,这就不简单了。解读,本质上就是理清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然后就各种关系进行追问。这是文本解读中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求真精神。这需要一种想象力,也更需要刨根问底的耐心和决心。         所以,创新的课堂设计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独面文本的耐心和意志力。    
       用教材中的一句话,就叫做:走一笔,再走一步。我们不愿意走,风景就错过了。徐老师再往前走了一小步,便看到了天光云影共徘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