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工作室

首页 初中数学工作室 > 教学随笔 >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2015-12-31  作者:czsx  浏览: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滕甜甜
 
华应龙老师的教育随笔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数学专家的专著。以前,对他的书籍涉猎很少。寒假期间,抽空大致阅读了本书。有点感想,记录如下:
 
1、作者阅读范围非常广泛。古今中外的精华著作,目前流行的教育刊物,甚至于流行歌曲。作者在本书中引用的截至185页,就有109处,数到最后,可能要超出300以上吧。对各位教育名家的话语也能随手拈来。这是一种功力的体现啊。由于阅读广泛,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才越接近真实。一个工作繁忙的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了如此多的书籍,真的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现实中,我们自己总是抱怨没时间读书,时间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学上了。却不知道,我们平时的思考基本上是在做无米之炊。没有理论作指导,纵然,想破脑袋,得出的也必然是肤浅的东西。
 
2、作者观察非常仔细。所作随笔大都从细处入手。从老师的教具掉地上,孩子捡起来交给老师,老师没有道谢。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到老师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么读分数。。。。。。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都会经常出现有的我有所注意,有的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读了华老师的这些随笔,对我太有启发了。是的,教育就是要从小细节方面入手,小的不注意,大的即使注意了,对一个教育者的进步来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作用。
 
3、华老师在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基础之上,得出了要向“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的这个结论。细读这篇文章,对华老师的阐述非常赞同。从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推及到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从农民如何管理土地到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教育和农民种地的确有着太多的相似。我们可以从这种朴素的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中得到一些教育的理念。特别是农民当收成不好的时候,从来没有责怪土地,而是从自己身上找不足。农民没有对土地发火,没有对土地采取打骂体罚的措施,而是立足土地的实际状况,心平气和地制定可行的措施,来争取获得收成的最大化。难道,我们的教育不该从这篇文章里感受到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