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工作室

首页 高中化学工作室 > 教学随笔 >

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以生为本”
2017-11-14  作者:孙飞  浏览:

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以生为本”

江苏省泰兴中学化学组  泰兴市化学名教师工作室  孙飞

二十年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给刚踏入教育工作岗位的我明确了方向,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们。二十载后的今天,又一次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与经典对话,再次感悟大师的教育理念——教育应以学生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他始终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作为教师,他关注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他认为,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因此小学阶段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供了教会儿童学习的两种方法: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二是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把学习局限于让学生背诵教材的内容,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而变得迟钝,丰富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则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当学生学习的某课内容有一定知识背景支撑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一定是高涨的,他的求知愿望一定是强烈的,他对知识的感受性一定是非常敏锐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第二套教学大纲”(也就是为配合教学,专门为学生开列的科学科普性杂志、书籍、文章等课外阅读材料)在其教学中的运用,他甚至还亲自动手专门为一些“后进生”编写相关阅读材料。费佳三年级的时候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他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运用题和乘法表,他做应用题时连题目的条件都记不住,为此苏霍姆林斯基编了一本《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收集或编写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又为他收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与书本知识相关的书籍,后来又为他配备了另一套与书本没有直接联系的图书,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给“后进生”补过一次课,而是用阅读的方法治疗了不少儿童大脑两半球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可见,“阅读能教会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使我看到了太多的学生因为缺少这种品质而学习困难。事实上,这种学习品质的缺失与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方式密不可分。作为老师,我们考虑更多的是自己怎么讲,总希望把每堂课的知识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讲透每一个重点,化解每一个难点,而没有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是剥夺了学生思考或者是深层思考的权利。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必须知道在每一堂课上,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给学生的思想埋下一段“引火线”,让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他还得出一条结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要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7 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每一位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身上都大写着一个“人”字,他每堂课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取得进步,他想尽办法激发暂时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把智能低下的学生比作娇嫩的花朵而倍加呵护,对犯错的学生他总能选择最好的方式进行引导……他告诉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领域,要区别对待每一位儿童。因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智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怎样通过我们的教学使他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如果每位老师都努力地这样做,我敢肯定每一位学生都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谓的“差生”都将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每个孩子都将是阳光的、积极的、向上的。但事实上,现在的小学低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到高年级时还会出现不少“无药可救”、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虽然一年级开学的那天,他们都是背着自己渴望已久的书包欢快地踏进校园的。

苏霍姆林斯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本质的体现是他把培养“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他时刻提醒教师: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他所提倡的和谐教育,就是要把人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自我表现。他的教育理想是要毫不例外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主要爱好和主要兴趣,使少年和青年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做自己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身不息地燃烧下去。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到现在这还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一种在理论上追求,而在实践中,常常被功利心所吞噬的念想。作为教师,我们时常会被考核和眼前的成绩所驱使,经常会忽视学生身上大写的“人”字,而把他们当成学习的机器、灌输的对象,在枯燥的知识与知识的交流中淹没了学生好奇的眼光、求知的渴望。我们有意无意地把教育分割成几个阶段,小学教育为了升初中,初中教育为了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教育是为了把学生送进大学,而大学教育的归宿是让学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们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解成“办家长满意的教育”,我们很少与我们的教育主体交流思想,听取他们的心声。我们把“教育”简单为“教学”,忽视了很多把孩子培养成合格公民,培养成丈夫、妻子、母亲、父亲方面的教育。仔细想想,我们天天从事的教育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教会我如何作一个好教师。我们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我们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我们宽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重塑理想面带微笑地走过每一天,我们才能感受到做教师真好、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