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工作室

首页 幼儿教育工作室 > 学科视野 >

浅谈《指南》背景下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及指导
2017-10-27  作者:成凤舞  浏览:
浅谈《指南》背景下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及指导

【关键词】:指南 幼儿 自主游戏  游戏指导

【摘要】: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指南》的目标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指南》中明确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这同时也蕴含了游戏的本质特征:1.以直接获得快感。2.主体参与互动[2]。这说明了游戏的重要特征就是愉悦、自主。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此可以看出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那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主游戏呢?

    自主游戏的含义

    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于个人来说,必须依赖于生活的环境,才能使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其所生活的环境,而是表现出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来改变世界,在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3]。

    自主游戏是对应非自主游戏而言的,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4]。

    一、幼儿自主游戏的行为表现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

对玩什么游戏?跟谁玩?怎么玩?在哪里玩?我们都可以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自主游戏主要体现在幼儿自主参与游戏,自主生成游戏情景,自主发展游戏情节,自主解决游戏困难等方面。例如在“春天来了”的主题中,一次散步活动时,在中班的自然角中,孩子们对小蝌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就将小蝌蚪“借回”了我们班,然后孩子们通过观察小蝌蚪,产生了疑问: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孩子们自发地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资料,获得答案;接着又产生了喂养小蝌蚪的意愿,那如何喂养?又是孩子们主动查询资料,并请家长帮忙准备喂养的食物,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有孩子退出,同时也有孩子加入,整个活动的过程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都是他们在兴趣点上产生的需要所生成的活动,而不是老师预设的。

    2.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要使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就必须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机会。均等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儿童在此时此地拥有平等的机会,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改变了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儿童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5]。

    二、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创设适宜的自主游戏环境

1.保足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

例如在我园,除餐点时间、晨操、午睡时间外,其他时间均为幼儿自主游戏时间。并且我们还在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教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不能因为其他活动而挤占幼儿的游戏时间。

    2.统筹利用空间,合理设置区域

充分利用室内与户外空间开展游戏活动。除在活动室空间布置除预留集体活动空间外,其余空间都布置成游戏区域。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如:玩具柜、书柜、挡板,做成区域之间的隔断。拓展游戏空间,将充分利用每个楼梯口的位置,设置小型的游戏区域。注意合理统筹区域位置,例如我园把表演区布置在走廊,把娃娃家、菜场、医院等角色区毗邻设置,便于幼儿互动。做到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创设区域,让幼儿自主、快乐游戏。

    3.关注幼儿游戏水平,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数量、种类、性质等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水平,什么时候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样的材料都是要建立在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基础上的。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游戏水平和学习方式有着一定差异性,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还要注意游戏材料的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寻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游戏材料进行操作、互动,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例如在我班(小班)上学期美工区玩粘土时,一开始的时候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模具,没过多久,美工区入区率有所下降,观察发现,部分孩子对于用模具印拓已经不感兴趣,觉得没有挑战性,儿童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当儿童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所以后来我们又投放了大量的玩粘土工具,再后来根据孩子们的游戏的表现,又逐渐投放大量的瓶罐,结合季节的变化,加入树枝、石头等等低结构材料,丰富孩子们的表现;当然后续材料的投放还是要结合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和能力,比如当孩子们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他们再次游戏的愿望,参加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理想中的自主游戏应该是孩子们个个有事做、时时有事做。

    4.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材料

    在班级的门口可以放置多种材料收集箱,并标注好每种收集箱的种类,例如:塑料类、玻璃类、布头布条类、纸箱纸盒类等等。

    (二)提供适合的自主游戏指导

    自主游戏需要指导吗?或许有人认为自主性游戏注重自主,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时不敢去介入,惟恐被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指导的“度”,但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什么才是适合的游戏指导呢?

    1.通过深入细致的游戏观察,分析解读并提出支持策略

游戏是孩子真实经验水平的呈现。这要求老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游戏发生了什么;然后从幼儿游戏行为中进行分析解读——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最后提出支持发展的策略——指向幼儿新的发展或者可能的发展。

    2.游戏适时地介入与支持

    什么时候才是适时?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王春燕教授是这样说的:适时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介入要赶在孩子放弃之前;二是当幼儿的行为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或有明显可改善与提高的空间时要及时介入,向幼儿提出问题、设置困难,从而让孩子们的经验水平得到提高。

    在支持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把握这样一个要点,那就是引导而不能“规定”。首先老师的提示和建议必须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而不能跟随成人的眼光和看法来处理。其次如果孩子不予理会老师的支持,那老师就应该适时退出。

3.关注游戏分享

    游戏结束后交流与分享是丰富游戏经验,发展游戏情节,解决游戏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是否善于组织幼儿游戏后的交流与分享,往往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游戏发展水平[6]。 这里有三个问题:游戏分享什么?用什么方式分享?何时分享?

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规则的破坏、冲突的解决或者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适合全班分享;一些个性的问题部分适合个体分享;分享可以是在游戏结束后,也可以以后其它时间进行分享或者在游戏过程中随时分享。

4.注重自主评价

    我们在平时的游戏中主要用这样的评价方法:成果展示评价法,孩子们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作品以实物或现场再现的方式集中展示的一种评价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向其他孩子传递游戏中的成功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其他孩子下次去尝试、探索玩的欲望,还可以让分享的孩子产生成功的满足感,体验情感的愉悦;此外还可以进行互动分享评价,在游戏讲评时,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经验、体验、感受,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三)培养自主游戏的规则意识

自主游戏是绝对的自由吗?自主游戏需要规则吗?自主游戏是不是孩子们自由自在、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先看我们班上发生的一个事例:小班上学期的时候,刚入园的孩子对娃娃家非常感兴趣,几乎每个孩子都想进娃娃家玩,但是娃娃人数的上限是6-8人,再多的话,娃娃家内,人就无法立足了。一开始的时候,娃娃家人数爆棚,一度达到18人之多,人数的过多导致了游戏不能很好地进行,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增多,娃娃家内的玩具损坏现象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我将孩子们玩娃娃家的视频录制下来,播放给孩子们看,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请孩子思考解决的方法,孩子们虽然说不出大道理(小班幼儿年龄限制),但是都觉得人太多,游戏不方便,于是,这个时候,我提出要严格控制娃娃家内人数的上限,超过8人就不能再进人了。虽然孩子们很难接受,甚至一开始的时候有孩子拒绝接受这个提议,但我很坚持,就这样,让孩子们形成了一个规则意识,每次娃娃家人一旦达到上限,孩子们就主动地自我调节,去其他区域游戏。因此,游戏中的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一定规则约束之上的。试想一下,如果我没有坚持这个游戏规则,娃娃家的游戏最后会什么样子?孩子们会真的得到发展吗?所以在培养儿童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当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不断练习并逐步将规则内化成自己行为的一部分时,那他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自觉遵守规则。老师在游戏活动中“收”、“放”自如,是建立在日常教育中“自律”、“自主”同步进行的结果。当然了,不同年龄班“自主”与“规则”的培养重点是不同的。

总之自主游戏虽然还不能作为一种游戏分类的形式,但它却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如果以后游戏在幼儿园真正实现自主了,自主性这个概念可能会自行消失。但是将各类游戏融合在一起,把一个完整的游戏世界还给儿童,必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    教育部   2012年9月

[2]http://wenwen.sogoum/z/q152097210.htm   “游戏的含义是什么”

[3]《学前儿童游戏》   杨枫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二版

[4]《学前儿童游戏》   杨枫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二版

[5]《学前儿童游戏》   杨枫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二版

[6]http://blog.sinamn/s/blog_af102f8e0101b0pv.html   《浅谈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评价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