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工作室

首页 幼儿教育工作室 > 教案课件 >

大班绘本活动《上面和下面》
2016-11-15  作者:张琰玲  浏览:
泰兴市实验幼儿园  张琰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猜测、想像,初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受绘本的风趣、幽默,喜爱阅读。
2.了解植物所食用的部分,增加幼儿科学知识。
3.知道劳动果实是来之不易的,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收获。
活动准备:
1.《上面和下面》的图画书及ppt。
2.画好的胡萝卜、樱桃萝卜、莴苣、花椰菜、芹菜、玉米图片(每样植物都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分出上面、下面来)。
活动过程:
一、操作ppt,观看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小朋友们请看看这本绘本是
讲的谁的故事?
这只大熊在干什么?兔子呢?
封面上除了大熊和兔子还有什么?
有哪些蔬菜?
你们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吗?
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呢?(吸引幼儿去思考)大熊和兔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和这些蔬菜又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绘本,从故事中去找答案吧!
二、操作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讲述,了解绘本故事内容。
1.认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大熊和野兔,了解故事的开始部分。
(1)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只大熊。(出示画面1-2)这只大熊还在睡觉?还
记得刚才大熊是怎样睡的吗?(趴)现在呢?(躺)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熊?
你们觉得大熊家的生活怎么样?(是比较富裕呢?还是比较贫穷?)为什
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    教师阅读文字
(2)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只野兔(画面3-4)
在离大熊家不远的街尾,住着野兔一家,哇,这么多兔子,刚刚我们在封面
上看到的那只兔子呢?你知道这只兔子是这家的什么人吗?这位头上戴着胡萝卜礼帽的呢?(兔太太)。这些小兔子是它们的?(宝宝)
野兔先生家是建在哪里的?
和它们的邻居大熊家相比,你们觉得野兔先生家的生活怎么样?为什么?你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观察画面、讲述)
※    教师阅读文字
(3)野兔先生和野兔太太到底是想的什么天衣无缝的办法呢?最后有没有
成功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2.阅读并了解大熊和野兔的三次合作经过。
(1)第一次合伙:大熊—上面
小朋友,你们帮大熊想想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我们听听大熊怎么说的?
※    教师阅读文字
边小结边出示图示:现在大熊和野兔是合伙人了,大熊只需要出一块地,
野兔负责干活,最后收获的庄稼两人平分,一人一半,大熊选择的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出示汉字“上”“下”图标)
※    教师阅读文字:于是,他们的合作开始了,大熊接着睡觉,野兔一家人
下地干活儿……(教师引导式地讲述)
野兔在地里种的什么?(幼儿观察、猜测)是不是呢?接着看
※    教师阅读文字
原来野兔在地里种的是什么?(认识樱桃萝卜、甜根菜、胡萝卜)
大熊看着这些萝卜叶子是什么样的表情?(“愣住了”幼儿学一学)为什么?
野兔说得有没有道理?(图片演示)
(2)第二次合伙:大熊—下面
大熊无可奈何,只好说:“好吧,野兔,这次算你的诡计得逞,你再耕种一
次,这次我要重新选择。”
提问:这一次大熊会选择哪一部分呢?
出示图标“下”,师:这一次大熊选择了“下面”。好,就这么说定了,兔子
是满口答应。
这一次野兔种的是什么?为什么?(幼儿观察、思考、猜测)
这一次野兔种的是什么?(认识莴巨、花椰菜和芹菜)
你们来帮帮野兔来分一分,好不好?(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操作图片)
这一次大熊会高兴吗?为什么?这能怪谁呢?
※    教师阅读文字:上了两次当的大熊更加生气了,它怒吼起来……
(3)第三次合伙:大熊—上面和下面
你觉得这次大熊会有收获吗?为什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小朋友们
自己打开书看一看吧!
※ 幼儿自主阅读后面部分。
提问:第三次,大熊收获成功了吗?为什么?
请幼儿边讲边操作图片
三、讨论、了解植物的不同食用部分。
(1)观看图示,提问:大熊和野兔合伙了几次?(三次)大熊得到的这些
有用吗?好吃吗?这些农作物当中有用的,好吃的部分呢?(都到了野兔这儿。)
(2)再看看这些好吃的部分,有的长在下面,有的在上面,还有的是在中
间。小熊懂不懂这些知识?是的,所以它才上了野兔的当,吃了大亏。
(3)你们知不知道每一种蔬菜或农作物它们最好吃的部分是长在哪里的
呢?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操作ppt,如青菜、黄瓜、茄子、花生、稻谷、西瓜、菠萝等)
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或蔬菜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看来我们小朋友要比大熊聪明多了。
(那丁老师再来考考你们)
四、讨论:大熊上当吃亏,一无所获,除了对农作物的知识不太了解以外,
你觉得还有其它什么原因吗?
你们有什么想对大熊说的?
小结: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收获。
五、听了小朋友的建议,我们来看看大熊有没有改变呢。
阅读故事的最后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
幼儿自由阅读
 
 http://edu.taixing.cn/uploadfile/2016/1115/20161115060143698.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