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工作室

首页 幼儿教育工作室 > 教学随笔 >

“进”与“退”的微妙平衡
2016-10-19  作者:成凤舞  浏览:

    观察时间:户外活动时间
    观察对象:李张捷、李宇豪
观察目的:观察孩子在玩碳化积木过程中的合作和创造性活动,了解孩子们主动创造的能力。
注意:
四楼碳化积木活动区,孩子们都在拼搭着碳化积木,李张捷拖出一块长方形积木放在地面上,然后拿着一根三棱柱形状的积木放在上面,再从积木堆上拖起一根长长的木板交叉横放在三棱柱上,正在他转过头去拖另一块积木时,李宇豪走来看到两块交叉摆放的积木,裂开嘴笑着喊:“哇,跷跷板耶”!然后一屁股坐在了跷跷板上。已经拖着积木的李张捷这时已经转过身来,看到李宇豪坐在了“跷跷板”上,立刻放下手中的积木,也坐了上去,两人屈着膝盖,双手撑住长积木板的中间,李宇豪这头的跷跷板一直落在地面上。李张捷屁股用力动了两下,跷跷板始终没有下去,尝试了5秒钟左右,跷跷板纹丝不动。他又一下子站起来说:“嘿,快下来,我知道怎么玩了”说着,他拉着李宇豪下了跷跷板,指着跷跷板的一头说:“来,你先站在这”李宇豪点点头,站在了跷跷板的一头,然后李张捷先是左脚踩上了跷跷板的另一端,在站稳、保持身体平衡后,右脚虚点了两下也随即踩上了跷跷板,但由于两人体重相差明显,李张捷这头的跷跷板无法落到地面。李张捷双腿微蹲向下用力,嘴里着急的喊着:“怎么回事啊,下不去啊”一直不出声的李宇豪看了看李张捷,偏着头想了想,稍微向前走了一小步,(走向了中间的三棱柱积木)“啪嗒”一声,李张捷这头的跷跷板终于落到地面啦,李张捷开心地尖叫:“哇哇~~”紧接着李宇豪又往后退了一小步,这时李张捷那头的跷跷板又重新翘来啦!李张捷的身体也跟着跷跷板晃动起来,没能保持平衡,从板子上踩空到了地面上,重复了这样两次,第三次时,他一把抓住了李宇豪的手,显得平稳多了,两个人一直这样保持着微妙的进步和退步的平衡,玩了将近8分钟。
识别:
孩子们是第二次玩碳化积木,不再满足于一味的叠砌,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看得出来李张捷一开始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想要堆跷跷板。当然这也是由他们平时的游戏经验得来的想法。跷跷板的结构也比较简单,适合小班孩子的操作能力。在一开始玩的时候,李张捷发现,做在跷跷板上,即使是屈着腿,屁股使劲下沉用力也玩不起来,虽然他并不清楚为什么两人都坐着是玩不起来的,但是他能迅速判断坐着的方法并不可行,果断地请李宇豪和他站着玩。在站着玩之后,由于李宇豪体重大,在两人分别站在跷跷板两头时,还是没法玩的起来。平时一直不太爱说话的李宇豪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看得出来,他在思考,虽然他没有言语的表示,但是能看得出,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尝试着向中间走了一小步,对面的李张捷立马“落到”了地面。通过“进步”他发现了保持平衡的秘诀,然后再后退一小步,这样两人很开心地玩上了跷跷板,而且在其中李张捷为了保持自己的平衡和李宇豪手拉着手,在“退步”和“进步”中玩得不亦乐乎。事后,我也单独询问了李宇豪,为什么,要在跷跷板上“移动”。他说因为跷跷板不动。我想虽然孩子并不一定能理解跷跷板游戏的原理,但谁又能否认孩子天生的敏锐感知力和惊人的创造性思维呢。说不定一位“力学”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回应:
1.请他们再示范玩一次,请小朋友们展开讨论,为什么一开始他们两个人玩不起来跷跷板的游戏?
2.延伸出比轻重的活动课程。在区角投放简单的比轻重的材料。
3.请体重悬殊大的孩子结对尝试用木板玩跷跷板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平衡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