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

首页 小学语文工作室 > 学科视野 >

让写作回到最初
2016-01-26  作者:杨丽  浏览:
让写作回到最初
——“我们行”视野下写作教学的一点尝试
泰兴市襟江小学  杨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意味着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基本途径是写作实践。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必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什么是写作?我们有必要再来认识一下这个问题。《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翻阅辞典,上网搜索,我得出了以下结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实践性活动。由此,是不是可以这样立理解:只要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都可将其归为写作的范畴。这显然将写作回归到了其最原始的形态。
如果愿意这样认识写作的概念 ,那么我们写作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会得到很大的拓展。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写作可以具备更多的形式,除了我们常规认识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等,简短的便条、即时的感想、无章的片段也成了写作的一部分。那么在沟通情况、交流意见时,我们可以采用写作的方式,在阅读文章、发表看法时我们可以采用写作的方式,在处理问题、表达愿望时可以采用写作的方式……写作的教与学就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不再意味着长篇大论,不再是刻意为之,而是生活需要、主观需要。这必然将学生置于主动自觉积极能动的位置。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和写作自信怎么不会得到培养和增强?
 
一、便条式写作——为生存打开一扇窗
便条,是指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什么事情要告诉另一方,或委托他人办什么事,在不面谈的情况下书写的一种条据,是一种简单的书信。内容简单,大多是临时性的询问、留言、通知、要求、请示等,往往只用一两句话。
便条式写作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阅读对象(2)明确的写作目的(3)形式自由、长短自由。写作中的对象感,会使作者在写作时考虑阅读对象的感受和反应,会促使作者通过考虑读者的感受调节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需要。因为写作目的明确,作者写作时就会直奔主题,少了空话套话。形式与篇幅的自由,会让作者摆脱压力,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
怎样实施便条式写作,教师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尝试:
(一)示范引领。
平时与学生的交流能用书面表达的尽可能地用书面表达。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清楚地接受信息,防止遗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最基本的作用——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平时的生活交际中,多用笔头交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每日布置家庭作业,就可以写在黑板上,一条一条,清楚明确。遇到特殊情况,需要通知或提醒学生相关事项,写下来;要表扬某些同学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写下来;如有需要,给学生递递小纸条,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言……只要是向学生传达信息,只要情况允许,教师就一定不要怕麻烦,尽可能地写下来。
相同的内容,口头说与写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后者会让人觉得更认真更严肃,效力也会更持久。教师把写这些便条式的东西当作生活的常态,如此一来,学生耳濡目染,会受到熏陶受到启发,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将这种笔头交流的方法应用于自己的生活,语言文字就真正成了他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写,则成了他生活的需要,学生是为需要而写。这些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起初,我并没有刻意地这么去做,只是顺手而已。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给我留言的同学似乎比较多了,才渐渐注意到这一现象。有时,学生作业没有按要求完成,他会在作业本上给我留言,说明情况,请求原谅;有时,学生之间有矛盾,其中一方会给我留言,表达愿望;有时学生临时去参加某个活动,他也会给我留言,交代行踪。甚至,同事借了我的东西,孩子也会给我留言。
记得一次,我要学生交作文草稿本,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有个男孩子,用铅笔在本子封面上写了几个字“有点烂,别介意!”后面还画了张笑脸。原因只是他的草稿本封面破了。这简简单单的字和画让我感慨了许久:孩子的心思是多么细腻呀!我们的文字又是多么具有魅力呀!从那时起,我和我的学生便开始享受这种笔头交流的方便与愉悦。
教师的示范,将便条式写作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化有形为无形。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利用文字与人沟通与交流。便条式写作成了他生活自然而合理的一部分。
(二)创造机会。
教师可以经常请不同的学生帮着传递信息、布置作业、写早读内容、写表扬、写通知等,给学生创造便条式写作的机会。学生完成较好时给予表扬,表述不清时稍加修改。无论写得好与不好,教师都要给予感谢,以培养学生的自信。
逢年过节时,建议学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发条短信,送上祝福;在家人生日时,建议学生给父母写张小纸条,表达心意;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建议学生写点东西表达歉意。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时机,将自己收集到的精彩短信、精彩留言与学生分享,分享的目的是引领,是鼓舞。
写说明书,顺理成章地成为学生习作的机会之一,这一机会来得是那么频繁又那么合理那么自然。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可以请当事人和知情者写情况说明。当学生违反纪律,影响集体行动时,也可以请他写情况说明。写说明书,不是写检讨书,也不是写保证书,只是要求学生进行非常客观的事实陈述。有时,还可以请当事人就主人公的行为作简要分析,当然这样的分析也是落在纸上的。
让学生写情况说明,既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情况,又能使当事人趋于冷静自我反省,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利用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对于学生所写的东西,教师应给予肯定,对写得特别好的句子或段落还可以在班上朗读。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写情况说明书时,都能客观公正地表达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应避免再做思想上的教育。当学生把情况说明交上来时,教师应当把它看作一篇习作,一篇自由表达的习作。这样处理之后,学生对写情况说明书就没有抗拒感——老师仅仅是想了解情况而已,有时还会因此得到不同形式的表扬。
现在,我们班孩子利用文字来交流的情况越来越多了。中队长、小组长、值日生都会在黑板上给相关对象写通知、写留言。黑板报负责人,会用小纸条给其他队员派发任务;同学之间会用纸条商量或约定双休日活动事宜……一时间,班级里纸条飞飞,秘密飞飞,得意飞飞……这种随性的写成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形式。
记得有一次,有个女孩子写了一篇题为《他真讨厌》的周记,主要写了一个男孩子随意动自己的东西,还拍坏了她喜爱的发箍。我将这篇周记送给男孩子看,并要求他针对此文写篇东西给我。第二天,他交来了一篇文章,题为《她真讨厌》,主要写女孩子怎么小气,怎么爱生气等。我看了又好气又好笑,但我依然向他表示了理解,同时问他,女孩子在文章里提到的这些行为是不是事实,如果是,是否可以对人家的文章重新作出回应。于是有了他后来的文章《我竟然不知道伤害了你》。当然,这篇文章的读者除了我,还有那位女孩子。我请女孩子在他的本子上写两句话。女孩子很认真地原谅了他。
 
这些写作,没有长短限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因为需要才写。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够完成,所以他们没有压力、没有畏惧。教师每一次的回应、分享,其实都是对学生的指导,只不过,这种指导是没有痕迹的,它隐含在师与生的对话中,隐含在教师热情洋溢的赞美之中,甚至就隐含在教师对学生作品动情的重复朗读之中。
 
二、连贯性写作——为生活留存一份记忆
这里的连贯并非指一篇文章内部的连贯性,而是指多篇文章之间的连贯性,它更表现为内容或主题上连贯。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老师们大都能够关注一篇文章内部的连贯性,却忽略了篇目之间的连贯性。关注篇目之间的连贯,让每一篇文章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周围人事景物的变化,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他的文章看到周围的世界。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
生活是一座舞台,每天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活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剧里的主人公,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关注其发展的连贯性,不仅能使学生用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看世界,更能使学生的习作内容更为具体、更为完整,人物形象更具个性、更为丰满。这样的写作,只不过是生活的记录而已,生活成了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成了用第三只眼看世界的人,其中的乐趣不言而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评价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孩子的目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而后才有可能引导他热爱生活。
 
(一)持续观察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持续观察。观察对象可以是某一种植物、动物或某一个人,又或者是某一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等。这里的持续观察,并不是指每一天每时每刻不间断地观察,而是指经常性地观察。也许是每天观察一次或几次,也许是每周观察一次,还可以是隔三岔五观察一次。学生连续性地观察同一种对象,就能发现其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面貌,感受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等。
当学生开始栽种小植物时,我们的观察日记也就开始了。学生的心随着小植物的成长或喜或悲。观察日记记录下了小植物成长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下小主人的欢乐与忧愁。我们班学生曾经跨几个月为风信子写观察日记,从前一年深秋到第二年春天。每一个人看着她端坐在花瓶上极慢极慢地苏醒、长大,极慢极慢地开花,而后又看着它凋零。我们终于明白了风信子的花语为何叫等待。我想,在养花、观察、记录这样一个过程里,学生不仅学会了等待,还学会了其他很多东西。
孩子们也经常观察小动物,鸟、乌龟、狗、金鱼这些宠物,还有蜗牛、蚂蚁、豌豆虫、蚱蜢等自然界的昆虫,凡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就有可能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有个学生曾将外婆家的鸡从小写到大,生动有趣极了。
我们也曾指导学生连续几天观察某个同学,交流日记的时候,一个个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观察日记没有长短限制,有时也许只是一句话,有时却又有好几百字。观察日记也没有优劣之分,每当交流的时候,作者总能在同学们的掌声,笑声或提问声中获得肯定。连续性观察让学生发现了身边事物的变化,身边人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日子每天都在过,但每一天都是新的,因为每一样景物、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与昨天不一样。当翻阅那些连续性观察日记时,我们仿佛在阅读一本书,在重温一段美妙的时光。
(二)连续读写
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对阅读重要性的阐述不胜枚举。现代人也读书,但能被书浸润和熏陶的却不多,也许是因为少了些沉静淡泊多了些浮躁功利吧。常有家长说,我的孩子读的书很多啊,可是懂的道理很少,写起作文来也是无话可说,真不知道,那些书都读到哪儿去了。据我所知,大凡读书有点收获的人,总是边读边思,边思边读的。写读书笔记,应该是将读与思结合起来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我喜欢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看一本书时,随着阅读进度写读书笔记,主要是随感式笔记,也可以是主题概括式、人物评点式或摘录加评点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写作,同样长短不限。这样的读书笔记,仅仅是阅读过程的一种反刍,阅读后的回想。对于自己喜欢或自认为很重要的书,坚持做类似的读书笔记,将读与写有机结合,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双重功效。有了长期的阅读与思考,在举行读书交流会时,学生总是能各抒己见、滔滔不绝。
(三)主题写作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五彩斑斓千姿百态而又互相约束彼此共存的。在这极其丰富的世界里,生活着极其丰富的人物动物植物,每一个人每一样物都拥有自己的世界,可谓是一人一虫一花一水一世界。每一个主题都构成一个世界,不同的世界却又会拥有同一个主题。让学生针对同一个主题,去进行写作,是想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世界。
以动、植物为主题。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走近它们、了解他们,进而欣赏他们、喜欢他们、怜悯他们。一篇篇习作形成一个系列,仿佛微型的“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不仅打动了无数的少年读者也吸引了无数成年读者。其实,人与动物、人与植物都是可以心灵相通情感相融的。不知道哪一天,我的学生中有没有专门写植物小说的。
以心情为主题。可以写同一人在不同心情时的表现,也可以写同一心情下不同人的表现。前者,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内心的同时也能关注别人的感受。后者则会让学生发现不同性格的人在相同情况下表现也是不同的。
以事件为主题。国事、天下事似乎离学生有些远,那家事、邻里事、学校事,可以成为学生聊天的话题。买房买车买冰箱,铲草砌墙建花园建广场,校运会、科技周、花生节……这些事件都不是如雷雨般急来急去突然发生而后又戛然而止的,它们的发生发展结束收尾少则一两天多则数天或几个月。引导学生持续性地关注记录相关事件,有利于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还让学生学着从整体上去观察去分析事件。
 
连贯式写作通过连续观察、持续记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写作的素材,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另外,在写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只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谓记录,就是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东西写下来。所以也不存在“怎么写”的问题。连贯式写作,可以为学生的规范式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只唐代诗人李贺那样的小布袋。
 
三、想象类写作——为生命另辟一个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不仅会使大脑更具创造力,让思维变得更活跃更敏捷,还可以使紧绷的大脑神经得到松弛和调节,让内心的愿望充分展现,放松身体和心情,达到心身和谐。
提到想象类写作,许多人头脑里首先浮现的是“假如……”“未来的……”这样的题目,再想想,好像也想不出多少新奇的东西来。有一天,想起一些风靡一时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这些片子里主要人物不多,角色间没有多么复杂的关系,情节也没有多么深奥。就是这样简单的角色简单的情节,却能发生那么多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编剧超凡的想象力。于是,我冒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我们是否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想象来写自己的故事。
孩子是天生的幻想家。他可以借助想象把自己的生活写进去,把自己的家人写进去,把自己的愿望写进去,也可以把自己的悲伤写进去。孩子通过想象写作,把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不能改变的现象,在自己的故事里得以实现和改变。在这里,孩子成了世界的主宰,他可以呼风唤雨,指挥一切。在这里,他可以倾诉烦恼、驱散自卑、战胜困难。
想象故事写作大体分这样三步:
1.确定人物。这里的人物并非单指我们人类,而是学生认为的一切可以赋予其生命的东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确定一个主要人物,然后再确定一两个与其有着重要关系的人物。
2.自由写作。万事开头难,学生一开始不知道从哪里进入自己的故事,教师可以给予指引,比如第一章就可以写主人公的诞生,用一个合适的方式让主人公登场,接下去相关的人和事便会自然而然地闯进来。当学生写完一个故事,不知道下一个该写什么时,教师可以提供一句话或一个词,如“讨厌”“对不起”“吵架”“获奖”“我爱你”“幸福”等。这些提示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一个支点。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自由写作,都应该是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完成的。这次写不完,下次可以接着写,绝不让自由写作成为学生的作业和负担。同时,课堂上安静的环境、充裕的时间、写作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创作提供了条件与保证。
  • 故事发布。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创作的故事能在小组大组班级,层层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张贴刊登学生故事连载,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带回家和家长一起欣赏。
  •  
    想象写作,孩子为自己创造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想象写作,孩子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道,这通道是指向未来而又穿越未来的。在孩子创作的这些故事里,教师可以看到孩子的影子,孩子的生活,还有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许有些是孩子自己还没有察觉到的。让孩子通过想象来写故事,这种近似于自由联想的实践锻炼,不仅给孩子的心灵开辟了一个自由空间,也为我们认识儿童、了解儿童提供了无限可能。
     
    当我们的写作教学能够做到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儿童生活、尊重儿童体验,那么“师本位”的被动写作必然会转为“生本位”的自主写作。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必然会成为孩子与人交流、描绘世界、表现自己我的主观需要。让我们一起为这美好的愿望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