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工作室

首页 小学语文工作室 > 教学随笔 >

开卷乾坤大
2017-11-18  作者:夏朝晖  浏览:
 

开卷乾坤大

江苏泰兴附属实验小学 夏朝晖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或许就是这样,我的成长过程就是倚书前行的过程。我的阅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童年的自由阅读

作为70后的我,童年没有长辈的成长规划,有的是江洲小孩独有的自由和快乐。屋后的竹林、门前的小河、上学路上必经的田埂、水杉道是幼小的我百读不厌的课本。每逢竹箬垂露时,我会在清晨和母亲一起穿行在竹林里,采自然脱落的竹箬。母亲嘱咐我不要从竹笋上撕竹箬。瓜熟才会蒂落,贪一时之利强行撕扯会让竹笋受伤而阻碍一根竹子的自然生长,必须选那种卷成筷子状的、倒挂在竹笋上仅有一丝依附,轻轻一触就掉落的采摘。有了撕成条的新鲜竹箬捆扎,端午的粽子就多了一份独特的清香。竹林中的拣拾母亲教给我生活之道。小河的晨昏更是令人着迷:清晨雾气缭绕,拥抱着浮游换氧的鱼;月色如水时,虎头鲨在手电的光照下一动不动,岸边穴居的黄鳝从水下探出头来饱享清风明月。小河、田埂的四季是我快乐的课堂。阅读自然,收藏四季之美,所以长大后读至翁卷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归声里雨如烟”,我是那么沉醉、深深怀念小城镇建设后渐行渐远的乡村。

勤劳的母亲在劳作中教我阅读自然,而为了家庭生计在外奔波的父亲则带给我与农村不一样的世界。父亲每次出差回来行李包里总会带上一些书或杂志,于是听着父亲讲解出差见闻,翻阅那些城市的地图我想象着外面的世界,阅读那些杂志。读过后我开始翻阅书柜里添的书,于是《趣味对联故事选》、“三言二拍”、《一千零一夜》《武林》《科学探秘》,书名不甚理解的《幼学琼林》等书都成了我的读本。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趣味对联让我得“狗啃和尚骨,水流东坡诗”文字之趣,又得“你看世界是什么,你便是什么”的佛学启蒙;赵氏托孤虽恶人交错其间,但终有忠义之人为幼孤赴汤蹈火,那种肝胆以照的人性赤诚让人动容。在童年的自由阅读中,尽管阅读过程中有些字不认识,尽管有些词有些知识不理解,但就那么不求甚解地读,自由地读,读多了联系语境或生活情境自然就知道意思和怎么运用。这样的阅读成就了我的初中语文学习,影响着我如今的语文教学。

二、青少年时期的拔节阅读

进入中学后,语文书中的文言文学习一下子将我的童年阅读积淀唤醒。凭着语感,我能迅速读懂《卖油翁》《乐阳子妻》等小古文。因了这种稍优于人的阅读能力我的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各科学习热情均得到激发,学习之余我开始主动订阅《中国少年文摘》,购买《十万个为什么》《论语》等书刊。在各学科学习的延展阅读下,丰富知识的同时我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及至师范,我开始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与经典对话。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背诵积累,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阅读,我将生活费多用在师范学校门口的“艺林书店”购书了。《平凡的世界》《万事由来手册》《沈从文散文精编》《文化苦旅》等书刊构成了我的阅读世界。然而这样的阅读纯粹是一种单向的、“走进去”的阅读,是带着一个青少年的文学梦而开始追寻的文字之旅,总想着从作家的作品里学到一些文学创作的技法,所以收获在师范的文学社活动中几篇稚嫩的文字向外投稿后被录用,收获在无意间阅读了一些经典,思想有了些许触动。

三、工作后的延展阅读

工作后,在教学中我发现真的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班主任工作需要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怎样让语文课有语文的味道?怎样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怎样让教育成为一种诗意和幸福的栖居?我带着种种思考,开始了学习与工作并行的工作状态。这段时间以来的延展阅读大致分四类:

专业阅读   每学期的假期,我们附小的老师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学校为我们选购的一本好书。《我的教育理想》《享受与幸福》《不跪着教书》《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周国平论教育》……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以书为友,文字里的潺潺小溪,每日不断,会注入思想的大河。这些好书让附小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教师之学,奠定教学之教。孔子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自己的学问,所以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那土坡成就的“杏坛”上讲学。教师丰厚、广博的学养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学”之追求。教师之学,关乎草木世情。孩子们要好好学习的愿望,跟他们乐观地感知是世界分不开的。对教师而言,教科书不是禁锢自己智慧的枷锁,开放的阅读与学习会让我们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读本”。教师之学,当慧通内外。学,当融会贯通,当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学其意而不能止于形。

重温经典  在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而我自己也在引导孩子诵读的过程中重温经典。从小诵读经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人的心胸会更宽广,眼界会更高远,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有了这样的底蕴,再去学习比较浅近的应用性知识文化,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如今已为人师的我经常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导孩子拜读经典,什么不求甚解读书法,什么略读法,什么想象唱读法……一天支一招,每天必交流,吟经诵典。在兴致勃勃的诵读中,在不知不觉间,我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变得敞亮。

杜威曾说:“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我更愿做一个智慧的导航者!在诵读的热情被点燃的状态下,我策划、开展相关活动以推进阅读,帮助师生养成诵读、赏读经典的习惯;建议数学、英语学科尝试开展学科阅读;校园读书节中组织各年级采用不同的节目形式,在诵读中了解经典文化,感受学科阅读的巨大魅力,耳濡目染书本中的智慧之光,潜移默化气质,丰厚人文素养,让生命的成长植根于辉煌的民族文化。当孩子们的眼神更清亮,当孩子们的语言更丰富,当孩子们的举止更优雅时,我欣慰于自己的努力。

阅读儿童文学   教师的教学生涯其实就是与孩子共历成长。在指导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我和他们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从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到《大脚丫跳芭蕾》,从任溶溶、孙幼军、梅子涵、黄蓓佳、秦文君、杨红樱、王一梅到黑柳彻子、阿斯特丽特·林格伦,再到几米、朱德庸等,我常戏言我这是在给自己的童年补课。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儿童文学阅读中,我更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基于儿童的语文教学观,找到了走向孩子内心世界的密钥。

闲适阅读   教师阅读如果只读专业之本那真的只会念“一本”之“正经”,教学势必缺少生机和活力。所以我在工作之余常进行闲适阅读,而《读者》、南怀瑾、刘墉的书则是手边之读物。《扬子晚报》、中央电视台“纪录”等也作为休闲放松时的阅读。每每读到对教育有启发、饶有情趣或真情涌动的文章我都会读给我班的学生听,然后和他们一起交流。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利用朗读的形式放大文章的文学作用,所以孩子们在轻松听读、交流后被有效地激发了“我也要读”的内在需求。我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特别快乐、幸福,在这样的阅读交流中我与作者、孩子的心灵相遇。

书是我的挚友,开卷乾坤大。忙碌了一日,于灯下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就是呼吸最清新的空气,就是一次快乐的串门,就是在给心灵做瑜伽。我的课堂因书而精彩纷呈,我的教书生涯因书而一路绮丽,我的理想教育情怀因书而走向高远!